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1篇描写凝聚力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凝聚力
沙是散的,能不能将它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呢?水泥出于这种考虑,决定深入到沙子中间,与沙子打成一片.
作 者:宋建 作者单位: 刊 名: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 英文刊名:DUXIESUAN (XIAOXUE ZHONGGAONIANJI BA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 关键词:古诗词描写自然风光
1.《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
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
飞起沙鸥一片。
2.《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 宋 作者: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3.《东溪》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4.《利州南渡》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5.《青溪》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6.《鸟鸣涧》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汉江临眺》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8.《登岳阳楼》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题稚川山水》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0.《行经华阴》
年代: 唐 作者: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描写春天古诗词
《长安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武元衡
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
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
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
《残春》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三月看无也,芳时此可嗟。
园林欲向夕,风雨更吹花。
影乱冲人蝶,声繁绕堑蛙。
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春闺》
年代: 宋 作者: 黄庚
屏山梦断整云鬟,金鸭吹香火未残。
背倚阑干听燕语,一帘风雨卷春寒。
《春大阅》
年代: 宋 作者: 杨冠卿
波澄青海无传箭,我公献纳纡皇眷。
修严武备选车从,天下虽安不忘战。
车如流水马如龙,甲耀日兮旌蔽空。
搀枪荧惑不敢动,独任朔方无限功。
天威震叠军声壮,会见龙庭焚老上。
燕然碣石与天齐,为公重勒千丈碑。
《春兴》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忽听屋角闹晨鸠,起看园林绿渐稠。
小雨霏霏涵日过,新泉细细入河流。
残花断柳虚归计,远水他山聚客愁。
鸿雁南飞限苍岭,伤心何处问松楸。
《西园春暮》
年代: 明 作者: 谢榛
西北风来何太剧,落花满园春可惜。
黄鹂叫春蝴蝶愁,四野无人日将夕。
惟有一枝留晚春,当砌徘徊不忍摘。
且将樽酒对残花,春去悲歌复何益。
《春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半桃李盛开》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缟裙练帨映丹霞,默默无言不自夸。
陌上行人重回首,一年春事数朝花。
《春怀》
年代: 宋 作者: 吴龙翰
梨花院落雨初晴,小醉醒来睡不成。
过客光阴易老态,故人山色却长情。
歌喉呖呖鸟声隽,舞袖翩翩蝶翅轻。
好景相看作挞尽,闭门不觉了清明。
描写友情古诗词
1、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5、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9、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11、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1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13、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1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15、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16、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1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18、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19、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20、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21、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22、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23、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24、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25、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26、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2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28、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29、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唐)白居易
30、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31、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三国)曹植
32、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3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34、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
35、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36、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37、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3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3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40、婴其呜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
41、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42、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43、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44、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
45、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4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47、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48、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49、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5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51、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52、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5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54、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55、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
56、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
57、朋友之交不宜浮杂。-《抱朴子.交际》
58、势力之交难以经远。-(晋)陆机
59、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唐)高适
60、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潜
61、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南宋)辛弃疾
62、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
63、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64、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当代青年谈人生》
6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66、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西)塞万提斯
67、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谢觉哉
68、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69、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谢觉哉
70、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罗马)西塞罗
71、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印度)释迦牟尼
72、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波斯)萨迪
73、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罗马)西塞罗
74、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英)莎士比亚
75、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伊索
76、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意)卜伽丘
77、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英)拜伦
78、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波斯)萨迪
79、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黎)纪伯伦
80、患难识朋友。-(苏)列宁
81、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82、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希腊)伊索
83、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希腊)苏拉格底
84、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美)富兰格林
85、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五卷书》
86、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87、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别林斯基
88、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俄)别林斯基
89、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俄)克雷洛夫
90、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俄)普希金
91、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92、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93、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前苏)高尔基
94、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95、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前苏)高尔基
96、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97、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英)莎士比亚
98、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德)贝多芬
99、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00、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10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102、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国谚语
103、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04、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05、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德国谚语
10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07、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桑弗
108、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亚里士多德
10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诗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诗人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诗人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诗人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赏析
此诗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诗人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诗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诗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诗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诗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赏析
诗中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诗中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勉。诗人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诗中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诗。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指出诗中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诗不相上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褪对旨颜色变浅或消失。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句意为: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诗人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诗,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大意是: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诗人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诗最忌诗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诗人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诗人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诗人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诗人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诗,诗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诗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鉴赏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诗,通过春日景象和诗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诗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诗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诗人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诗人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诗人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诗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诗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诗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诗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诗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诗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诗人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诗人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诗表达思乡的感情,诗人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宋代: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一)
译文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鉴赏
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诗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诗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诗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诗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诗人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诗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诗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诗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诗人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诗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诗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诗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诗人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