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句赏析(中秋诗句手抄报内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篇中秋诗句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中秋诗词诗句赏析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满江红.中秋寄远》

南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赏析: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

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

如果月亮总是圆,人间也便没有离别的痛苦,那么所有过往经历的离恨便都成了欢乐,诗人是如此深刻地体味着别离之情,那过往的离恨深入骨髓,让他的情思激越,如果苏东坡是明自然之理,而试图以此来劝慰自己化解离恨,那么辛弃疾则满满地都是对自然之理的控诉,为什么月要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人要有悲欢离合。

辛词之中,不乏要眇宜修之意象,但却在柔媚之中带着英雄的卓荦情怀,这种明显带着英雄矢志之悲的寄远之作,又怎么可能是思念一个邂逅的舞女的作品。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敬请期待!

篇2:中秋诗词诗句赏析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赏析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中秋怀人本是透露着落寞情思,更何况一生波折的苏轼,独自品味着中秋月夜,但是,参悟自然之理的他,却出语峭拔,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也有悲欢离合,唯希望能够千里共对一轮明月,来传递这悠悠思念,经历了官场起伏的苏轼,以出世之思入世,他对人生的态度,也格外显出一种释然的理性。

此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历代评价: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俱废。

清程洪、先著《词洁》: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郑文焯评《东坡乐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湘绮王闿运诵此词,以为此“全”字韵,可当“三语掾”,自来未经人道。

篇3:中秋诗句带赏析

中秋诗句带赏析

1、李白的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3、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4、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解析: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5、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解析: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6、辛弃疾的《太常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解析:此时见皎洁的月亮如同一面磨亮而闪闪发光的镜子,感到耀眼。因月明而思及嫦娥,心中遂有一问,即嫦娥啊!青春已背我而去,如今白发被身,仍壮志难酬。我是否理应抓住时机,重振江河,为国为民赴汤蹈火。就象吴刚那样一心要砍去月宫中的桂花树,为的是让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

7、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8、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解析: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老杜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9、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解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0、苏轼的《中秋月》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解析: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后面列出的不再写解析了。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怳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念奴娇中秋对月-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西江月-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中秋月-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有时候想想古人能够用这么美好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真的很幸福。

篇4:中秋的诗句赏析

关于中秋的诗句赏析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朝代:宋代 作者: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一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篇5:中秋的诗句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上阕即景想象,着重写见月思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

下阕着重在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

此词构思奇特,境界清虚,胸襟豁达,才气飘逸,历来被推为写中秋词的绝唱。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可以说不假雕饰,洗尽铅华,如出天籁。

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魂。

全词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同时又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折射出诗人感人的人格魅力。

苏轼一生虽然屡遭贬谪,仕途艰难坎坷,却处之泰然;历经人世沧桑,但仍然乐观向上,这与他那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是分不开的。

读苏轼的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胡寅《酒边词序》)。

几百年来苏轼以其在诗、文、词等方面的成就和文采风流而为后世学者文人所羡慕,正是这上原因。

苏轼的诗词极富真情实感而又饱含哲理,经常为后人引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已成为脍灸人口流传千古的佳句,历朝历代,传颂不衰,深得人们的喜爱。

白居易 (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

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想通过望乡排遣,其结果没有望到自己的故乡,反而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

“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的之情的孤寂凄苦。

“望乡”“见月”行为艺术是望而不见、见而有疑的矛盾迷惘,正是诗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

“西北望乡”“东南见月”,其实是互文修辞,身处彭浦湓亭向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

“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

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

“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明月带来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诗读至此,不禁为之动容,白居易是如此变幻的再现自己的悲苦感,也不禁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刘方平(唐)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唐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

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

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

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

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

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

第三句的“春气暖”。

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

于是春意俱足。

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

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

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

然而。

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

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

就更为寥寥。

苏轼 (宋)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赏析

苏轼,是一代文豪,亦是一个哲人。

他的文作,往往深蕴哲思。

读苏轼的诗文,不只在于感受他翰墨之间的劲健旷达,更在于体味蕴藏在这劲健旷达之下的情旨邃思。

此诗前两句写时写景,道出在明月尚未高过群山之时,已出白芒千丈。

“白毫”在此处指明月白色的光芒。

银阙金宫,出瀛洲之下。

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故苏轼以银阙代指明月。

一杯酒还未饮尽,明月已如水流般越涌而出。

“乱云脱坏如崩涛”句应和前句的“涌”字,写云波因明月之涌如溃奔的涛水般四散开来,羁乱无缚。

“谁为”两句,大展想象,以天上皎月喻天公的眸子,指出天公的眸子,应当以银河千斛的水才能涤洗。

“湛然”在此指淡泊,于是令它静看世间之人,照得我深感恬淡,连心都静下来了。

“角尾”指东方。

西南边如火闪动的星星像弹丸一样渺小难见,东方星宿则光明熠熠宛若盘卧的青龙。

“注眼”指集中目光看,“萤火”在这里应当指微弱的灯光。

“舣舟”即泊舟,“鱼龙”形容灯火相连的景象。

是何人靠近古汴城停泊,看一夜万千灯火舞动,如鱼龙所变。

“曲折”四句,描写当夜诗人泛舟行游时的情景。

“青荧”指青光闪映的样子,“灭没”指无影无声。

随着闪映的青光渐渐无影无声,小舟已转过了前山;这山日夜经受浪的摇动、风的环绕,岂能永远像初时一般坚固。

明月容易低垂,人也容易散去;我泛舟归来以后也仍然可以呼唤童仆斟酒再重看明月。

“青荧”四句,皆有哲思。

青荧一句点出一种渐变之感,随后深感山峰也应该像这些青光一样在风浪中渐变,不复当日坚固。

“明月易低”写出自然规律,“人易散”写出人情规律,渲染出一种物兴则将衰的世事之感。

然而“归来”句笔锋一转,点出明月虽然低垂可是仍在,人虽散去可是还有我在,我自己依然可以斟酒望月,以尽情怀。

“明月”两句,前句无情但后句有情,世事无情但是人有情。

我们不能改变世事的变化,却能掌控自己的心态。

在这份无情与有情之间,一展诗人洒脱淡然的胸怀。

而这般胸怀和哲思只凭轻舟转过前山的那一瞬、只凭归来的那一刻、只凭这四句诗便由诗人感受到并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不令人钦佩!在这份洒脱淡然的胸怀下,诗人写出“堂前月色愈清好”等四句,指出自己卷帘推门,寂无他人,只有在窗下哭泣的楚老。

“南都从事”即诗人的弟弟苏辙,诗人此诗就是和韵苏辙之诗《中秋见月寄子瞻》,其中有“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两句。

因此诗人劝弟弟莫羞贫,像你我这样对月题诗的又有几人呢?“南都”两句正应和了诗人之前的那份洒脱淡然的胸怀心境。

明晨人间百事又随着日出开始了它的兴衰更替,而如今一切都仿佛是在梦中做了一回瑶台的客人。

恍然一梦,正是诗人此刻的感觉,而这种感慨并非是只在此时才有,苏轼在念奴娇中也曾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可是这种一切皆如梦境的慨叹是如何才有的呢?在本诗之中,诗人也写道“明月易低人易散”,道尽盈虚有数。

可纵然是盈虚有数,依旧是卒莫消长。

世间阴阳万物都在盈虚兴衰间不断变化更替,可最终却不会在总体上消减增长,不会真正的消亡。

正因为诗人虽然明白盈虚有数,可他同样知晓卒莫消长,因此才有“归来呼酒更重看”一句;因此他才在历经磨难之时,依然心存乐观,依然胸怀一份洒脱,依然说出“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然而正因为盈虚有数,变化难定,诗人才会渐感人生如梦。

可是人生真的如梦么?对苏轼而言,他心系的是天下兴衰,可是官场难容。

面对宋朝政治上代代加深的弊端,苏轼虽有心匡国辅政,却是不在其位,无能为力。

所以他对天下的这份忧虑无可排遣,渐成悲戚。

一句人生如梦,其中又有多少是无奈呢?

篇6:中秋思念亲人的名言诗句赏析

中秋思念亲人的名言诗句赏析

《月下独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翻译】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中秋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翻译】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嫦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句如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月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翻译】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格外地感到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月夜忆舍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八月十五夜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翻译】

篇7:中秋诗句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9、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4、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1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8、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____苏轼《念奴娇·中秋》

20、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2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3、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2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5、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6、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7、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篇8:中秋诗句

1、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2、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4、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5、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6、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7、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8、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

篇9:中秋诗句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3、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4、十五月亮圆又圆,我和小狗看月亮。小狗小狗别溜神,假模假样看手机。

5、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6、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

7、福星高照,喜气长留!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帘短能留月,楼高不碍云!兰经香风满,松窗夜月圆!

8、同望当空月,月圆梦未圆。天涯情切切,拭泪两相思。中秋无佳期,各自怨遥夜。闻音忆亲容,千里牵情丝。

9、佳节送福,非你莫属。爱情甜蜜,家庭和睦。事业折桂,升迁如兔。老朋友,新祝福,祝你中秋佳节喜在心头住!

10、花好月圆日,中秋喜相逢;明月寓团圆,祝福寄友朋:愿生活如圆月,梦想皆达成,幸福明月光,伴你天下行!中秋快乐!

篇10:中秋诗句

1、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4、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朋友:中秋快乐!

9、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篇11:中秋诗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3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2、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4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44、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4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7、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4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热门大全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