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白凫行: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鳞介腥膻素不食, 终日忍饥西复东。
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惜别行,送 :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 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 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 漂零已是沧浪客。 别董颋: 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
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 有求彼乐土,南适小长安。
到我舟楫去,觉君衣裳单。 素闻赵公节,兼尽宾主欢。
已结门庐望,无令霜雪残。 老夫缆亦解,脱粟朝未餐。
飘荡兵甲际,几时怀抱宽。 汉阳颇宁静,岘首试考盘。
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赠苏四徯: 异县昔同游,各云厌转蓬。
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戎马日衰息,乘舆安九重。
有才何栖栖,将老委所穷。 为郎未为贱,其奈疾病攻。
子何面黧黑,不得豁心胸。 巴蜀倦剽掠,下愚成土风。
幽蓟已削平,荒徼尚弯弓。 斯人脱身来,岂非吾道东。
乾坤虽宽大,所适装囊空。 肉食哂菜色,少壮欺老翁。
况乃主客间,古来逼侧同。 君今下荆扬,独帆如飞鸿。
二州豪侠场,人马皆自雄。 一请甘饥寒,再请甘养蒙。
赤霄行: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抵触。赤霄悬圃须往来, 翠尾金花不辞辱。
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
老翁慎莫怪少年, 葛亮贵和书有篇。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 : 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 风经树杪声初紧,月入门扉影正方。
一世不知谁后死,四时可爱是新凉。 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白发: 白发今年一倍增,闭门养此老无能。 牛羊被野霜天晚,禾稼连云岁事登。
未午舂炊余脱粟,乍寒包裹有粗缯。 自怜未废诗中业,父子蓬窗共一灯。
悲秋: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残春: 残春醉著钓鱼庵,花雨娱人落半岩。
岂是天公无皂白,独悲世俗异酸咸。 妄身似梦行当觉,谈口如狂未易缄。
已作沉舟君勿叹,年来何止阅千帆。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⑥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⑦尽余杯。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
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过,拜访。 ②〔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④〔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味道很单调。
飧,熟食。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⑤〔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过来。 旅 夜 书 怀①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①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这首诗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
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唐肃宗而被罢官。
房。
诸葛亮天纵奇才,工于智谋,同时又忠心耿耿,谦恭廉洁,历代倍受人们的尊敬和歌颂。
三国以降,人们创作了大量歌咏他的诗歌,或歌颂他的高风亮节,或艳羡他的得遇明主,当然,也有作品慨叹他壮志未酬。在众多的诗人中间,杜甫和陆游关于诸葛亮的诗最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位异代大诗人咏诸葛亮的诗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在杜甫诗中,专咏诸葛亮的诗有五首,事涉诸葛亮的诗有十五首。陆游则有六首专咏诸葛亮的诗,有诗十四首与诸葛亮相关。
与他们的千首诗作相比,这个数字确实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把这个数字和其它诗人的相关作品数量相比较,则不难看出他们对诸葛亮的偏爱。不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以同一个历史人物为题创作大量诗歌,如果简单地解释为偶然难免有失肤浅,如果对他们二人生活的时代与个人遭遇稍做分析,则不难得知答案。
就时代而言,杜甫与陆游二人都生活在一个乱离的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另一方面,杜甫与陆游都出身于士大夫之家,家庭的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
但事与愿违,他们终生都未能一展雄才,只能空怀抱负,诗文终老,而诸葛亮则正是儒家兼济的典范,是君臣相得的最佳范式,所以这两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到四川后触景生情,自然就会生出无限的感慨。可以说,正是相似的时危世乱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怀才不遇的多舛命运使相隔近五个世纪的两位大诗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黄漳在《书放翁先生诗卷后》中说得很有道理:“翁为南渡诗人,遭时之艰,其忠君爱国之心,愤郁不平之气,恢复宇宙之志,往往发之于声诗。昔人称老杜为诗史,老杜遭天宝之乱,居蜀数载,凡其所作,无非发泄忠义而已。
翁亦居蜀数载,然后归杭,其出处大致,存心积虑,旷世相符。”陆游在很多诗中都赞颂了杜甫的伟大胸怀,“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
……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读杜诗》)这是对杜甫的感慨,也是对自己的感慨。
就诗而言,杜甫和陆游都对诸葛亮充满了崇敬,在诗中对他的丰功伟绩和高洁品质进行了多方歌颂。 杜甫入蜀后,成都武侯庙、先主祠、夔州八阵图、白帝城武侯庙、先主庙,他都去过,睹物思人随处赋诗,创作了大量歌颂诸葛亮的诗歌。
“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咏怀古迹五首》)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的功业和威名,更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对于同时代的自己敬佩的英雄人物,杜甫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房王官、严武、李光弼都为唐王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杜甫就在诗中将他们比作孔明,表达自己的推崇之情。“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故司徒李光弼》),“诸葛蜀人爱,文翁教化成”(《赠左仆射公严公武》)表达的是对他们功绩的歌颂,也是对诸葛亮的推崇。
连诸葛庙中的古柏都让他久久难忘,歌咏再三,“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古柏行》)作者晚年到夔州,看到武侯庙塑像残缺就给当时的官员递诗请修,诗人对诸葛亮的感情可谓深矣。
陆游自幼就有收复大志,深为诸葛亮的奇才和胸襟所打动,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推崇倍至:“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入蜀后,诗人拜谒诸葛庙,千载而下思其为人,感慨更深:“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
甚至认为他是千古奇才,远超战功赫赫的管仲:“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而当他理想落空时,想起古人的风范,更是感慨万千:“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登堂骨高遗像,千载愧吾颜”(《感旧》)。 此外,他们诗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对诸葛亮的功业未就以及自身白首无功而发出的无奈悲叹。
杜甫陆游都身处国家四分五裂的景况中,深切体会到国家的苦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极度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但他们终其一生都只能看着国家在分裂的战火中日渐衰落,百姓流离。
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只能一生沉沦潦倒,宿志难伸,叫诗人怎不痛心疾首。伤心人别有怀抱,看到能大展略才的诸葛亮也终归壮志落空,更让诗人情怀悲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感旧》)。
杜甫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真是字字带血,千百年来令无数英雄扼腕。而更让诗人愤慨的是自己空有济世才和报国志,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沦陷,人民受苦,其悲又更胜于诸葛了,报国无门的诗人也只能将其发之于诗,“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古柏行》)、“论高常近迂,才大本难用”(《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是他们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共有的悲剧。
杜甫和陆游的诸葛亮诗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毕竟是相隔了五个世纪的异代诗人,他们的时代和遭。
陆游(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是律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日杂光》(其四) 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身为野老元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过灵石三峰》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拨地青苍五千仞,劳渠翻屈小诗中。
《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蔬圃绝句》(其二)百钱薪买绿蓑衣,不羡黄金带十围。枯柳坡头风雨急,凭谁画我荷锄归。
《花时遍游诸家园》(其二)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时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少年行》(二首)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