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而居。
两年后的农历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弄得屋漏床湿,全家无处安身。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哀叹自己的遭遇,又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杜甫为秋风所破的茅屋,早已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了。 杜甫在此居住的四年里,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
其中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千古绝唱。 这个夏天,我来到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圣地”的草堂故居,没能看见杜甫所描绘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草堂春色,但在炎炎烈日中,我已强烈感受到诗圣沁人心脾的荫庇。
杜甫在成都建的茅草屋被称为成都草堂(或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
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杜甫在成都建的茅草屋被称为成都草堂(或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bai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du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zhi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dao今的有240余首。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内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容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