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差距并不是很大嘛,就像大哥哥跟小弟弟一般的唐代诗人的所有朋友关系中,杜甫对于李白的一往情深,白居易、元稹的友谊,值得特别提出来说一说。
杜甫无疑是唐代诗人中最为深情的人,特别喜欢结交朋友,而且喜欢结交比自己年纪大的朋友,即他自己所说的“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房琯、郑虔、苏源明、高适、严武,朋友们一个个先他死去,他于是有很多机会写作悼亡诗,泪水长流。
这些朋友中,杜甫作诗最多、感情最深的当数李白。李白、杜甫初遇于天宝三载(744)夏天。
李白遭赐金放还,准备客游梁宋,离开长安经过洛阳,杜甫也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游览了吴越和齐赵,他们一见如故。当年秋天,他们曾相约跟高适等人一同游览梁宋。
第二年,杜甫再游齐鲁,秋天到达兖州,当时李白也自梁宋回到东鲁,两人有过一段愉快的结伴同游日子,就是杜甫所说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久,杜甫要去长安谋求仕进,李白要去游江东,两人在兖州石门分手。
通常说法是,李杜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近年安旗先生提出新说:李白曾于天宝十二载(753)三入长安,李杜也在长安长乐坡重逢,李白作《饭颗山头逢杜甫》(或作《戏赠杜甫》)(见其《李太白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52—153页)。
杜甫跟李白的友情,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成名也比杜甫早,但是,杜甫却把李白视同兄弟,关爱有加;还有一个是,李白固然欣赏杜甫的才华,两人离别之后对杜甫也曾深情思念,但总的来说,杜甫对李白的才华更加激赏,对他的思念更加深切感人。
在现存全部杜甫诗中,和李白有着明白关系的共有十五首,其中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有十首。这其中有对李白潇洒举止的喜爱。
杜甫与李白没有什么关系,两人各生于异地,中年偶遇相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长,因有相同的写诗爱好和特长,结为诗友,只是朋友关系。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于公元701年-762年。
其出生地,今人一般认为是唐巴西郡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看来杜甫与李白不是同宗同祖,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
从年龄看,李白比杜甫大11岁,同是唐朝诗人,后人合称他们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有所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而李商隐与杜牧则被称为“小李杜”。
杜甫与李白也不曾同朝为官,所以又不是同僚关系。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1岁,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朝见,唐玄宗降辇步迎,亲手调羹赐食。
唐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对答如流,得到唐玄宗赞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其实就是给皇上写诗作赋,陪侍皇帝娱乐。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李白受到玄宗宠信,却引起了同僚的嫉恨。天宝二年(743年),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暮春,玄宗与杨玉环同赏牡丹,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这种词作写了许多,有些已流传于世。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有时奉诏醉中起草诏书,抬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被唐玄宗赐金离职还乡。 当年四月,李白在返乡途中,到了东都洛阳,第一次遇到杜甫。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待业洛城。两人以诗为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也还没有职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切磋诗词创作。 天宝十四年,杜甫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是一种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时年四十四,李白已五十五岁了。
为了生计,杜甫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而李白仍是自由之身。如此说来,他俩没什么关系,只是诗友而已。
再补上一些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吧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
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
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 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 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李杜年岁相差不是太大,所以还能有面缘的机会,成为朋友也就可能了。
杜甫认识李白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了,杜甫也是名门之后,虽然当时没什么名气,杜甫的性格比较淡定吧,李白自然是比较开阔豪雅的类型,只有没什么冲突,泛泛之交还是称得上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那么几首,李白似乎没写过给杜甫。
但这并不能说李白和杜甫关系不好,毕竟李白仰慕的都是些古人,或者高人,比如寄孟浩然的什么吾爱孟夫子那篇诗歌,杜甫身上当时没有那种让李白写诗的志趣吧。所以,杜甫可能更把李白视为好友。
而李白可能只是视杜甫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