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哭次申。近现代。陈三立。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常州问东坡疾。宋代。释维琳。 扁舟驾兰陵,自懦旧风物。君家有天人,雄雄维摩诘。我口吞文殊,千里来问疾。若以默相酬,露柱皆笑出。
为黄驭远题其祖黄文简公画像次其自题元韵。清代。陈恭尹。 百年天地真如寄,达士千秋名自异。与时用舍有机衡,过眼浮云等游戏。黄公岳岳立先朝,直道不逢真宰忌。玉殿传胪简在心,词场掉鞅如丝辔。六卿掌礼协神人,九重入告回天地。和羹鼎鼐到何难,脱屐山林归若弃。祖道争看少傅疏,徵书屡召山人泌。退身所幸属时平,遗荣岂必须年至。家似金张七叶貂,姓同黄绮商山四。绘工初写颊边毛,诗笔自抽囊底智。仙姿道骨落丹青,铁画银钩传指臂。先正风流渺莫攀,后生愿睹何由觊。文孙相遇五羊城,开函使我生遐思。章服如瞻汉代仪,纪年尚识神皇字。满前光霁蔼可亲,纸上须眉殁犹视。别写持竿著鹿冠,想见当年好幽致。尹生公后百馀年,不偶于时甘弃置。江海难消涕泪痕,斗牛自掩干将气。皓首无从博酒温,终身已分餐菱芰。不敢披公第一图,愿与别图居第二。
和人乞朱樱十首。宋代。廖行之。 那须得得列杯盘,不念贫儿逐弹丸。齿颊犹能识珍味,乞渠细咀辨甘酸。
宫词 其九十九。宋代。周彦质。 楼殿亭台处处通,花光柳色共溟濛。苑东即出横门道,已觉仙凡路不同。
由水岩过大峪登紫石崖。清代。史梦兰。 才下东峰巅,又上西山顶。人或笑其劳,吾自厉吾猛。细路循岩{赘山},登顿披榛梗。鸟鸣林壑幽,犬吠林坞静。过涧时低头,攀崖还引领。流泉足底鸣,激石声作哽。曲磴盘环环,平梁横侹侹。行行且复休,小坐据高岭。南望海天阔,晴空开万顷。城郭带斜阳,白沙接溟涬。四山红叶红,更比春光靓。傍晚寻路归,十步九换景。童冠共陶然,歌吟忘路永。到寺日已沈,夜游还烛秉。寓内多名山,焉能遍游骋。人苦不得间,蓬莱在人境。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七。明代。王立道。 朱衣对仗晓追班,帝在清都虎豹关。钟鼓正传宫漏彻,侍臣端笏拜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