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望江南·天上月。两汉。佚名。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更阑:更残,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谦称。
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这首是敦煌曲子词。这是一首写于封建的词。写一个弃妇的悲吟,“痴心女子负心汉”,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无数悲剧。词着重写中的女子独自望月怀人到深夜,而那男子却变了心是为了反映出封建社会里妇女的痛苦心情。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题小桃源图。宋代。胡铨。 閒爱鹤立木,静嫌僧叩门。是非花莫笑,白黑手能言。心远阔尘境,路幽迷水村。逢人不须说,自唤小桃源。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 其三 群牛渡水无牧人。明代。徐渭。 春雨潇潇醉酒尊,何人命咏牧图浑。溪寒月落牛自渡,老牧醉眠何处村。
米元章拜石图。明代。李东阳。 南州怪石如奇士,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识地,石也受之无愧色。著袍拥笏当石前,礼而不荅貌益虔。呼为石丈丈不语,回视诸峰尽儿女。当时观者笑且嗔,眼中见石不见人。嗟君好洁已成癖,无乃冠屦沾泥尘。古来玩物必丧志,况尔物役忘其身。惟石岩岩瞻赫赫,一州虽小宁无民。宋家只合米博士,谁遣出刺无为军。君不见汉家留侯拜黄石,石亦可拜不可昵。千载英风石并高,犹怜误落神仙迹。
重阳舟次高邮。宋代。李新。 途远舟程未到家,此身谁念客天涯。东篱乍破黄金蕊,旧鬓新添白雪牙。莼美不须添酱豉,蟹肥无复羡鱼蝦。白衣送酒知何在,疏放终难学杯嘉。
与香山何师相邂逅白门招游具区泛钱塘献别。明代。邝露。 鹣鹣相卷飞,蛩蛩互遗食。足足瑞庭柯,云胡乖羽翼。哲匠奋南溟,济济光四奕。神鼎升云虬,时龙御天则。绿綟映垂裳,台阶烂辰极。七九乩文谟,三五纵荡涤。猃狁徂周原,有苗望虞戚。因猜玉堂燕,遂整垂天翮。祖帐弁宫云,吴趋弭丹鹢。落落芦中人,吹箫俨相值。嬉戏终童繻,傲睨虞卿璧。床鸾穴丹山,归嬉耀南国。弱羽相随翔,枋榆逝安适。甘棠遍维桑,兰路丁榛棘。楼旌飏具区,追驩数晨夕。敷文割骚腴,鞶彩绚渥饰。西湖夺晨葩,东溟荡宵汐。阴厓焕阳荣,春膏蔼繁植。逸爵倾湍驰,离袂搴芳析。高宴促倾曦,葱条谢鸣鵙。侧聆越人谣,车笠会有役。挥金睦邦茂,怀璧越乡衋。鉴湖有清漪,仳离炤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