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日二升,千间夜六尺。所用能几何?何苦悴心力。
牙筹与鞭算,役役夜继日。百年俱苍苔,徒资后人惜。
拟古七首 其一。清代。刘鹗。 万顷日二升,千间夜六尺。所用能几何?何苦悴心力。牙筹与鞭算,役役夜继日。百年俱苍苔,徒资后人惜。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何处相携宴牡丹,年年三月在长安。也知白首联诗坐,不似青春把酒看。
罗幛无风香气暖,金盘有露玉容寒。故情不逐韶华改,遍倚斜阳十二阑。
于景瞻宅赏牡丹花时已过感而有作呈诸公属和 其二。明代。张宁。 何处相携宴牡丹,年年三月在长安。也知白首联诗坐,不似青春把酒看。罗幛无风香气暖,金盘有露玉容寒。故情不逐韶华改,遍倚斜阳十二阑。
登湖口诸山。明代。梁有誉。 湖山回合处,吟眺旅怀清。偶会高深趣,因知鱼鸟情。江帆随雁过,岛树入云平。明发自兹去,看山又几程。
过李氏东园。清代。杨彝珍。 数椽茅屋栖城曲,门巷萧萧坠檐绿。厨寒三日欲无烟,时有吟声出丛竹。南邻华屋高入云,徵歌选舞日纷纷。秋风一夕生堂侧,屋角乌啼不可闻。
纸衾。元代。谢宗可。 霜捣溪藤一幅新,醉来高卧付诗人。松床夜煖云生席,蕙帐香融雪满身。翡翠多情嫌寂寞,鸳鸯无分乐清贫。枕边不作红尘梦,睡足梅花玉洞春。
题灵秀峰禅院。宋代。王十朋。 小小精蓝亦自奇,一峰灵秀蕴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止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