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对教学进度和节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初中语文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1、了解太空生活,感受宇航员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读书方法。
重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难点:学习课文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1、课前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①《太空漂流记》(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年版)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②网络资源:
③影视资源:
《太空站实录》
2、课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课文。
3、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方式,多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注重将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4、学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
5、学习时数:一课时
第一块:导入新课,交流知识。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它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所所搜集的太空及航天方面的知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块: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师:提到理家,同学们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指理哪些呢?
生:阅读、思考,发表观点。
师组织交流评价,并结合学生讨论板书: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
第三块:现场采访,再现情景。
师:现在同学们请将自己当作宇航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给大家作现场介绍。
生:为进入角色认真研读课文,先小组讲解,再班级交流。
生:介绍生活片断
师:聆听,组织交流评价
第四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师: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根据投影要求圈点勾画。
投影:1.第5—9节分别介绍了太空跑步活动的哪几方面内容?
2、划出解说某种活动的意义及进行某种活动与地球上进行同一活动的不同之处与难处的语句。
3、划出体现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词句。
生:阅读、圈点勾画
师:组织交流(引导同学圈点勾画的注意点,并作板书)生:交流、评价
师: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现在请大家在阅读文章时,注意能根据文章进行质疑。
生:讨论、提出问题
师: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
生:解答、交流、评价
第五块:发展延伸
师: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
生:观看视频
师:结合录像、及课文最后“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生:交流评价。
第六块: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吃饭、跑步、洗漱、睡觉这些在地球上最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地球上不同了,能够大太空中吃饭、跑步、洗漱、睡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学习宇航员身上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航天方面飞得更远!
作业:
话题作文:以“人类的飞天梦”为话题作文,字数400字左右。
跑步(方式、作用、感受)
长高(长—不长)
总体概括穿衣(艰苦)总感受(探索、牺牲精神)
洗漱(洗澡、洗发、刷牙、刮胡子)
睡觉(头脚倒置)
总分写(叙述与说理结合)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情景导入
活动设计:
1、看标题,猜猜文章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采用默读,迅速浏览课文,提取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文脉。
3、学生自查工具书和资料,借助已有知识,在书本上圈点批注。
4、标记自己的疑惑处(点)。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自己的阅读体验,日常经历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作为一篇儿童小说,同龄人也易于引起共鸣。学生自己圈点批注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勾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整体感知,朗读初通
活动设计:全班同学就自己个人的批注交流自学所得,可从小说的文体特点、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思路、叙事的顺序(线索),甚至文中人物及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读者自己的态度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等方面作初步的、概括的描述。发言要求语言简洁明确,概括性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尽情交流。
说明: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善于提取信息,培养语感,为学生提供一次展示的机会,就学生自己独立初读文本的最直观的、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印象,最切身的体验来交流。以相互印证、修正、补充和启发,让学生感受自学的力量和快乐,也有利于教师掌握本班学情。(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关注的焦点等。)
三、揣摩品味,融会贯通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独特感受,真情体验。
活动设计:
1、按时间顺序,二人相互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弄清小说主要塑造的李京京和程老师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3、比较京京与万卡之间的相同之处,结合京京的家庭背景和经历,理解京京的心声、京京的情感。(对朗读的执着,对爷爷的思念,对理解的渴望,对本真的向往。)
4、找出并有感情地读出最打动你的情景或文字,谈谈自己动心、动情的理由(激励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理解文本,包括本文所揭示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相机点拨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及插叙等。
5、你想对文中人物表露自己的心声吗?把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说出来吧。
说明:小说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跃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给小说带来更强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在体验、品味、感悟之中有效挖掘文本,要求给学生正确导向的同时,给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写作体验,实现读写有机结合。
四、质疑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估测:
1、主要人物是李京京和程老师,写其他人物有何作用?(如爷爷、妮儿、赵小桢等)
2、京京的心声到底该如何理解?
3、假如你是京京,为渲泻情感的读书请求遭拒后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京京的同学,你又会怎样做?
4、你认为怎样才能声情并茂地读好书?
5、你喜欢程老师吗?为什么?你更希望自己的老师是怎样的?
说明:本环节主要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状态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中生疑,在疑中更进,师生同气相投,让学生的真情体验,自主意识,探究欲望达到高潮,更深层次激发学生展开多角度对话,深入理解文本、作者、甚至自己。
五、拓展创新,触类旁通
活动设计:以《心声》为题,用文字表露属于你心灵深处的珍藏。
说明:从生活出发,再回到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自身,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给他们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尽情渲泻自己,并内化为前进的动力,有利于学生美好心灵的健康成长。
六、小结收获,积累提高
活动设计:
1、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知识积累,情感体验)。
2、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的收获。
说明: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学习积累是语文课永远鲜活的源泉。启发学生不断搜集、整理知识、方法和经验,并用于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中,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使自己得到长足发展。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教学过程:
一。补充了解齐白石、李苦禅,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两位国画大师之间发生的事情。
板书课题:齐白石与李苦禅(齐读)
2.观看齐白石、李苦禅的国画,阅读有关文字介绍(幻灯片播放)。
师:先来欣赏几幅画,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留意画面上的文字介绍。
师:从刚才的欣赏和阅读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齐白石与李苦禅都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作品具有纯真的民间气息,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是齐白石的徒弟,擅长画鹰)。
二。初读文章,理清文脉
1.根据预习要求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
师:昨天请大家预习课文(同时出示预习的要求),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述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四人一组交流。
2、集体反馈
指名交流师徒间发生的两件事:
(李英杰仰慕齐白石的人品、画品诚心拜师学画;齐白石教育李英杰正确对待拉洋车,李英杰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抓住关键语段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件事:收徒拜师
1.理解“人品、画品”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
引读:当时李英杰正是因为……(同时“仰慕、人品、画品”变红)
师:对于“人品、画品”这两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李英杰仰慕齐白石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作画格调,满怀诚意特来拜师学画。
同时出示板书:拜师
人品画品
2.感受李英杰拜师学艺的诚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俺俩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叫王雪涛,俺叫李英杰。俺们都是从乡下来的穷孩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的。请您收下俺们吧……”
师: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读好李英杰的这段话。
3.理解齐白石为何“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
出示句子:齐白石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艰难历程。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1)引读:显然齐白石被他俩的诚意所打动,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
(2)师:其实,齐白石能成为一位国画大师是十分不容易的,他经历了种种坎坷,备受冷落。让我们了解他早年的那段艰难历程,感受一下。
出示补充材料:简介齐白石的艰难经历。
学生自由散读有关资料。师引读:出身贫寒的齐白石,在早年学画的历程中备受冷落。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27岁才拜师学画。由于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学画。那时他生活穷困,饥饿时常常只能饮水充饥。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做灯。40岁之后,齐白石才在朋友的鼓励与资助下,远游南北各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
(3)师: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热爱艺术青年,此时此刻,自己年轻时放牛、木匠的生涯、伴着松油学画的艰难历程仿佛又浮现在齐白石的脑海中。他被两位青年的真诚所打动,他不想让这两位青年失望,他打心眼里地喜欢,他要尽力培养他俩,想到这,……(读句)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师:就这样,齐白石收下了这两位出身贫寒、诚心学画的年轻人。
板书:收徒
(二)学习第二件事:教徒悟理
1.板书:教徒悟理
师:齐白石教作画更教人,风雪之夜发生的“拉洋车”的事情让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师徒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
随即板书:教徒悟理
2.了解课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写齐白石的人品。
师:课文讲述的这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绍齐白石的人品还是画品?
———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齐白石老人高尚的人品。(板书点出)
3.过渡
出示句子:李英杰是山东高唐人氏,出生寒苦,考入艺专之后,不仅没钱交学费,甚至连穿衣吃饭的钱都没有,他下决心拉洋车,赚钱学画。
师引读:当时的李英杰,生活十分窘迫,考入艺专后,不仅……,甚至……,但是对画画的热爱,让他始终不曾放弃,于是他……(“不仅、甚至”变红)
4.指名一人读10—17节。
师:事由凑巧,在一个风雪之夜,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个别读课文)
5.师引读,出示三句句子
师:就在李英杰拉着洋车往前走时,却见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想调头就走。
师:尽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齐白石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无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师:白石老人执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车钱,从那以后……
出示: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6.联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时的心理感受。
师:一个人的心里想法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李英杰当时会怎样
想?请你联系上下文,注意描写李英杰动作、语言的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句子,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同时将“急出一身冷汗、调头;低着头、跑;没敢、空荡荡、硬着头皮”点红)
四人一组根据提示交流学习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想调头走开。
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组织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小结:就像你们刚才所写的那样,被师傅撞见自己在拉洋车,李英杰是十分得局促不安,所以他会对师傅说……(读句)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1)师:可对于这件事,齐白石又是怎么说的呢?(个别读)
出示:“你胡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拉洋车是为了求学,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丢人的?老夫幼时当过木匠,还特纂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揿在画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车有什么不好!”
(2)轻声读齐白石说的这段话,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交流(适时引导到齐白石早年的苦难经历)适时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君子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在文中变红)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自由读。
引读:齐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时候,唯有自尊自爱才能走出困境,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性,使之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齐白石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李英杰觉得拉洋车很丢脸,齐白石生气地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
(4)总结
师: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个自尊自爱的人,这不仅是齐白石在教育李英杰,这更是齐白石人品的体现呀。板书:自尊自爱
师:李英杰将师傅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白石也越发喜爱这志存高远,意趣不凡的年轻人。出示:志存高远,意趣不凡。志:志向存:心里怀着意趣:意味和兴趣
师:读读注释,你理解这两个词了吗?读好词语
8.补充拓展,理解“驰骋”在文中的意思。
师:李英杰的志存高远,意趣不凡正是齐白石所赏识的。白石老人曾这样盛赞李英杰……(齐读)出示补充材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杰是最了解我心意的人,他的人品、画品堪称一绝,日后必将超过我的成就,驰名画坛。
师:白石老人还曾特意画一幅《不倒翁》送给他,鼓励他要……
师:从师傅身上学到的自尊自爱的品格让他受益匪浅。这位李英杰便是……
出示: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驰骋”两字红色)
师:“驰骋”原来指骑马奔驰,课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
9.了解“李苦禅”名字的含义。
师:李英杰学作画、学做人,为了牢记师傅的教诲,在好友的提议下,他将李英杰改名为“李苦禅”,“苦”意味苦难的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写意画正是他的擅长。
出示:李苦禅:苦——苦难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师:李苦禅继承了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摸索出自己的画风,同时他更悟出人品即画品的含义。于是,便有了他的这句话……
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
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欣赏李苦禅的作品
师:李苦禅自尊自爱的人格影响着他的画风,最后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琴声来欣赏李苦禅独具风格的国画作品。
板书:
齐白石与李苦禅
收徒 拜师
人品 画品
(自尊自爱)
教徒 悟理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
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
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
取缔()滞()笨眼翳()骷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
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
思想共鸣—怀念老王
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
迁移延伸—关注“老王”
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语言:
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请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学习小结:
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9、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10、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1、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一棵树,;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
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杜小康 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 生动
恐慌 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芦荡 传神
孤独 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 意味
坚强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 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三)深入研读
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4)“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2.学生结合语境诵读、揣摩,教师明确:
(1)“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跟许多饥饿贫困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 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夸张的修辞于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3)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4)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5)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
(6)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3.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学生筛选、思考,教师点拨:
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以“军大衣”这一服装,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
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他的军大衣。这里穿大衣则是心冷胆寒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罢了。这里的一“脱”一“穿”,热而不冷,把奥楚蔑洛夫凌弱臣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4.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教师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五)小结作业
纷繁世态给了你了解社会、关照人生的思考与启迪,请构思一篇小小说,以你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社会的横断面。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
五、板书设计
变色龙
名贵 伶俐
下 贱 野狗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拓展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端午的鸭蛋(片段)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鸭是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明亮的 丰满的 使人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