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篇一年级数学《分类与》说课稿,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基于教材
分类与整理这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本节课位于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一次提出“分类”这个概念,它是今后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基础。
基于学情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活动,能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2、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
经历分一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评价设计:
1、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摆一摆、分一分,涂一涂,会借助学具正确地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根据分得的结果进行统计。
2、通过师生互动和练习反馈,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教材是以游乐场的情境图导入,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是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 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整理过的书架是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整理,我适时出示课件。孩子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这时候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接着我又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把手中的气球来进行分类整理。随着学生的操作,气球都被孩子们一一整理好,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在台前来展示一下自己分类的结果。相机我介绍了象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让学生整理书包,分扑克以及教材上练习的第二题。
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按单一标准、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体验到分类与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完成。对于这一类型的课,尤其是低年级,我一直都很矛盾。如果放手,感觉课堂纪律会混乱,而不放手又觉得没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个过程。对于本节课,我觉得很不理想。不是学生的表现,而是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顾此失彼。担心时间不够,完成不了任务,所以很多地方都讲得不细腻。练习中把整理书包放在了前面,这个也很不合理。总之这节课问题多多,希望各位老师把这节课看成是一节问题示范课,一起来帮助我解决问题,解决我教学中的困惑。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分类与整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气球分类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节课开头我采用了猜一猜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小礼物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引导学生给小礼物归类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探究发现法
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气球分类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3、联系生活法
《课标》中强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我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分类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用途,了解生活中分类现象,体会分类的作用如此之大。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本节课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将气球按颜色或形状为标准进行分类。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掌握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
2、学习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
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见解,给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有五个环节: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带来6件礼物,激发学生兴趣,礼物为6件,是通过颜色和大小得来,初步让学生感知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紧接着联系生活说说分类的现象,体会分类的作用之大。最后利用整理前后的书架的便捷,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小朋友手中的气球该如何分类?
(2)动手操作: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将游乐场的气球按颜色或形状为标准分一分,数一数,将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展示结果:通过展台和黑板,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将分类结果整理成图或表,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和表。
(三)课堂练习
1、将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
2、将平面图形整理成图,并按图填一填表,按表比一比多少。
3、将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以形状、颜色、用途和功能等标准进行分类。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我们可以将分类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1、2题。
五、课后反思
分类现象应联系生活,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表述不完整和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应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答,而不能代替学生回答,应将机会留给学生。语言也应该更精炼。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要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实际上,在本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本单元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3、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动物图片、实物投影
4、学具准备:
1)房间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每小组一份)
2)学具盒
二、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二)创设时空、自主探究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6、师小结: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在数学里叫做分类。(板书:分类)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书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间现在怎么样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学习了,上哪找?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三)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
2、把同类的圈起来。(找相同)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给动物分类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师分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生有序地上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的――水里。
(6)同学们把小动物们送回来了大自然,真是爱护动物的好孩子!老师还听到这些动物们悄悄地对老师说:谢谢你送我回家,我愿意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对小动物说什么呢?
5、整理学具盒
(1)看来呀,大家都是有收获的!下面一轮把学具盒打开,看看你们的学具盒整齐吗?如果不整齐,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类的方法把学具盒整理好吗?如果整齐,你能帮帮你身边的同学吗?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四)评价反思、自我体验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还有什么遗憾?
五)板书设计
分类
学习用品
玩具
穿的
体育用品
物体分类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物体分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给这些物体分类。
4、教学难点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应用图形的拼组,解决实际问题。
5、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实物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其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意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通过学生自己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大胆发挥想象。同时渗透独立、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激励、表扬的`话语,肯定学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语言训练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每一环节我都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活动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体现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思想,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展开,让整个课堂都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原则,对本课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上黑板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使学生感到非常新奇和神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进入到了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他们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不仅认识了这几种物体,也培养
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认识物体。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看谁说得准”的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本节课我设计让学生当小工程师,要求学生用各类物体搭成自己喜欢的形状,这一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各类物体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想”,将“玩”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止呆板”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同时学生自己也体验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性。
(三)巩固练习,回归生活。
1、第一道练习题是课本65页练一练的第1题,这道题学生既可以连线也可以写序号。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实物中分辨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2、第二道练习是教科书65页练一练的第2题填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个数。练习给出的图形不多,也比较简单.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
(四)、内容小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自我整理,同时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让学生分辨老师给出的图形是什么物体,再把图片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既动脑、动手又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中,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将这节课所学的几种物体的名称写到黑板上,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分类》数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分类》这一单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1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方面的知识,是最基本的统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二是自己确定一个标准对几何体或图形进行分类。本课时教学第一方面的内容(P64----6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的熟悉事物,了解分类的意义,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等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初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
三、教学方法模式
以学生亲身参与的“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基本模式为: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内化整理)——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特别喜欢儿童人物,所以有效的利用儿童喜欢的人物小妞妞在学校“摆放玩具”的比赛中荣获冠军的消息,以送喜报的方式转达给小朋友,创设学习环境,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故事导入,一幅摆放玩具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玩具是怎样摆放的,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同时让学生知道(像小妞妞的做法,把同一类玩具摆放在一起,这种做法叫做分类),从而让学生感知分类的含义,让小朋友分享小妞妞成果的快乐,也使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玩具整理”的基础上,学生已对分类概念有所体会,对分类的做法也有所感知,教师接着导入第2题,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按用途划一划,体会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致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前2个小题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掌握方法,教师一是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提供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使操作成为“思维的`动作”和“动作的思维”,推进学生类化知识,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反思交流(内化新知)
前两题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已经感悟到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推进了学生知识的类化进程,紧接着导入第二题,教师将小动物卡片,课前按每组一份发给学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动手,分一分(按腿数),发现学生都能做好、分好。这时教师再提问,这些小动物除按腿分以外,还可以怎样分?这个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困难,这时教师首先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调动他们主动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思考的余地大,表现的机会多了,都纷纷去想,最终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拓宽了思维,还使学生领悟到类比迁移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稍加启发:“是啊!有的小动物只能在空中飞,不能在水中游;有些只能在水中游,不能在空中飞;有些小动物既不能在空中飞,又不能在水中游,只能在陆地上跑。”通过教师的启发,多数学生思路清晰了,学生根据不同标准分类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张扬,从而体验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根据小妞妞送的第二封喜报(搬新居),帮她整理小卧室、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考点分析: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能够准确的给物体分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吸铁石。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比较分类整理前后的差异。
了觖分类的含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操作活动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见课件)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
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加深理解,再次讲授
课件出示铅笔图
1、仔细看图,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分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梳理出分类的标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橡皮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5、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以气球为例,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分类结果相同”,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这个道理。
板书
第1节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一分,数一数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平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手工剪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心”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出示一组图片(课件演示),说一说都可以按照哪些标准分类。
二、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三、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