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题答案优秀9篇(司马光独乐园记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题答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一

教学目标 :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 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2003-1-22]

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题目 篇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厚:巩固

B.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延:迎接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举:借取

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 盥:洗涤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曲肱而枕之 吾尝跂而望矣

B.皆以蔓药覆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吾病者、学之未至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4分)

⑵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5分)

9.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4分)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三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原文 篇四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吾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五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答案 篇六

6.C(举:全部)

7.D(前者为连词,“就,于是”,后者为副词,“就是”;A.表修饰的连词;B.介词,“用,拿”;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独)

8.译文中自己找

9.方位介绍;形状描摹(景观特点);景观命名。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八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做《司马光砸缸》这篇文言文的阅读题时,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司马光砸缸》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司马光砸缸》阅读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⑤华靡奢华。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司马光砸缸》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砸缸》阅读题目:

16 、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退为家人讲(2)群儿戏于庭

1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8、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司马光砸缸》阅读答案:

16、(2分)(1)退回去(回家)(2)于在

17、(2分)从此他的手不放下书,到了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酷热的地步啊!

18、(3分)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不喜奢华(低调淡泊或朴素)。

有关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20xx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剥胡桃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

正在这时,司马光的父亲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原来,女佣替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亲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再也不撒谎了。

这为他以后成为国家的重臣奠定了基础。

恭敬兄长

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八十岁左右时,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了,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都亲自操持。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良,需要少吃多餐。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司马光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啥?”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嫌薄吗?会不会冷?”日日与兄长相伴嘘寒问暖,这是何等的温馨感人!

谚语说:“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司马光将兄弟间真挚的友爱做到了极致,传为古今的美谈。

透过司马光的四则小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窥知到他的品德、学识、涵养的无懈可击,缘自他的孝顺、友爱、忠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光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本性。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亲之志,自幼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通晓经史,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侍奉父母也极其孝顺,在母亲去世之时,悲痛至极,三天三夜滴水不进,其孝至诚可知。司马光人伦的表率,后人宗仰的丰碑。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九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 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 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砸缸》板书设计 之一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