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美术教师反思主题(共含19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美术是一门个性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资料。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务必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那里我想谈我一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明白,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齐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思考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能够画在桌子上,还能够“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以前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能够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务必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能够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资料。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能够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能够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能够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潜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透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潜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必须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必须观察潜力、思维潜力、构图潜力和辨别、调色潜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愉快,搞笑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鱼儿游游》是小学美术课程年改革试验教材(人教版)第一册中的第8课,属于造型·表现类。通过此课的传授,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动物的情感。以下是我课后的两点体会。
一、抓住童心,引发激情,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海的女儿》、《海底总动员》等是学生欢迎的童话故事,在他们的脑海中常常出现各种神奇美妙的幻想,色彩艳丽的各种鱼儿在他们的心目中更是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引入阶段,我利用教学多媒体对他们进行了视听感官的刺激,让他们再次欣赏并感受鱼儿在造型和色彩上的变化。引言的导入也富有童趣:“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堂上将要来几位可爱的嘉宾,让我们用掌声请他们上场……”“咦,他们怎么没有穿衣服呀!”“你想给他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你还能给它们设计出更好看的服装吗?”话音刚落,孩子们的思维马上就打开了,他们天真无邪,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升华情感。在学生创作表现的同时,我将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作为启发他们创造力的手段。“海底的鱼儿们将举行一场盛大的晚会,他们都开始准备起来,有的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裳,有的.画起了彩妆,有的准备着自己的节目,还有的找到的伙伴们商量开起了商讨会议呢……”在课堂上优美的音乐声伴随下,孩子们笔下逐渐展现了一个个富有情节的画面。
《画夜景》是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引导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宫,通过白天和夜晚体会不同,初步感受夜景的美。教学中提问:“比一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比,对夜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先的设想。
趁着引导环节已调动起来的兴趣,我又展示了三副图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甚至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美,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中,学生对熟悉的景物不时的发出赞叹声,看到烟花,更是欢呼雀跃,我心中暗喜: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就到了知识环节,以问题“为什么烟花只在晚上放呢?”引导学生思考,感受颜色的深浅对比。自我感觉这样的过度很自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想到其中的原因。虽然表达未必很精确,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对学生作品的欣赏力在拓展学生的思路,我有意选择了同龄人的画,意在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具指导性,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再强化和提炼一下可能会更好,如:背景用深色表现时,色彩也是很丰富的,感觉强化不够。
《候鸟的乐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种鸟的动态,样子,和颜色。首先我们采取欣赏鄱阳湖的各种鸟来导入,真实的看到实物鸟,进一步加深印象。老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学里可以看到鸟的基本画法,头、身子、连接的脖子、四肢等。还有这样画非常简单。你只要想好鸟的动态,按这方法一会便会画。
我自我感觉这堂课还算可以,我所要教的、说的,还有师生的佩合还算好。甚至有些学生答的很到位。后面更投入,前面有点紧张,不够放松。说到这缺点,自己没什么笑脸,没什么教态,以后在这些方面我得向邹校学习,她的表情非常丰富。最后作业效果还算可以,时间再紧凑点就更好。上完后,就能感到自己上的怎样,特别是你一说学生就能回答到位,你的激情就会更高。
课后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基本一样,在想,下次一定准备充分点,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有自信,心情的自信让我的这一课在我心里取得了胜利,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好的经验和意见。
我这一节课优点在于教学比较紧凑,比较简练、明确。重在充分发挥学生以小组合作创作的精神。课堂上,我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没有想到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语言也运用的比较好,对优秀的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观点和看法,能够清晰的表达清楚。我也能把握整个课堂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本节课中我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学会用彩线制作贴画的方法,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能行、我最棒。此外,本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本课展示作品的时候,应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充分的时间去展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反思整个课堂,感受自己驾驭课堂能力和应变能力还需要加强,教学语言有待于进一步简练和提高。多向其他教学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使自己早日成长。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供给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我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资料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善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向来都是简便愉快的课,在一节美术课上,孩子的画都是杂乱无序,乱七八糟。大人看了,往往都会摇摇头,但仔细一看,在无序中又会发现儿童天然的童真,烂漫稚拙的雕琢,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都足以让大人相信,孩子所拥有的优点,是很多大人所不能比的。所以对每个小孩子,我都十分喜欢和尊重他们的画。
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贴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一样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确定、创造本事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本事上。
《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要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本事、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在某些方面都显示了中国教育的优势:知识技能、解题本事、认真勤奋刻苦、踏实谨慎等等,都是国外(欧美)学生所难以望其项背的,长久以来,国人也所以而感到自豪但走出国门,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动手实践本事、创造性、好奇心、兴趣爱好、自尊自信、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就很欠缺。李教授运用许多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讲解,论证有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
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
所以,这节课人物动态线定位和构图指导非常重要。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时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同学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同学审美能力,培养同学认识美,发明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需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只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发明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同学感到有兴趣,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同学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需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示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发明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和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规范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同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示留给同学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示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同学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同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无妨带领同学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同学观赏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3、开放的评价规范
我在教学中一贯树立同学自信心、自尊感。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只协助教师掌握同学心智和发明力的生长情况,和时给予同学启发和协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同学表示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保守用“一个规范”去套同学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同学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同学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同学胜利的喜悦;在表示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同学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时提高美术素质,不时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同学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区分、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同学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同学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在课堂中我学习运用一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课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在第一次上课时,虽然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我总感觉课堂上少了些什么。课后反思发现,问题源于教师本身,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调控没有到位,教师的语言、神态均缺乏激励性。二是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气氛就比较紧张、沉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主动,似乎在给教师“牵”着走。在继续进行教学时,我运用了如:举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声送给善于表达的他、你的理解连老师都自叹不如(竖起大拇指)、让我们更关注还没有发言的同学……等激励性的语言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友好的、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特别是听音乐画情感这一环节,学生的热情更是达到了极至,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发泄着自己的情感。从他们的脸上和作业中都流露出对学习的喜悦之情。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美术是艺术课中一门综合性的新型课程,它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综合是某一种艺术形式为主线的综合。课程以人文内容为主线,注重知识的多元性,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切入点的准确,不要上得什么都像,或是什么都不像。
《好妈妈》这一课就是以音乐为切入点的艺术课,整个教学的设计都是以音乐为主线贯穿的,在表面看来主要学唱了《好妈妈》这首歌,由此也牵出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在唱唱、说说、演演、看看、画画中逐步加深和开阔这一课的.容量,使学生从一开始体会妈妈的爱到后来知道要爱妈妈,要学会孝顺父母长辈,这就是很好的德育和情感教育。正因为课程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孩子们对妈妈和家人最为熟悉,因此他们学起来都很积极和主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在欣赏感受环节中,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画,感受母爱的多种表现方法,最后学生在歌中作画,在画中抒情,用手中的笔画心中的妈妈,不但是对本课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还体现了音乐与美术很好的结合。
四年级的美术课并不要求孩子对各种艺术门类有很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只是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从中去感受和体会,或许以后有那么一天,孩子们长大了,在杂志或是某些展览中看到《西斯廷圣母》这副画,还回想起在美术课中曾经看到过,老师也曾经介绍过,那这节课的效果就达到了。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日用品因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从而引起学生对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此课中可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从学生的作业看,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绘画表现,二是装饰制作。在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两方面的指导,第一,在观察同一物品时,可以调换不同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观察,因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二,同一物品从同一角度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日用品的范围很广,少数学生一时很难确定自己的表现对象,后来我就带学生把日用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帮助学生确定表现对象。
《飞天》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石窟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的艺术特点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发动学生课前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尽量的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带学生具体分析飞天人物的动态特征,学生还提到了春晚上的飞天舞蹈,我也让几个学生在集体面前尝试着模仿几个飞天的动态,学生的兴趣浓厚。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作画中出现的问题。
《色彩的色相》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色彩也认识这些色彩,但是他们没有很理性的去分析这些色彩的色相。如为什么喜庆的时候要用红色?绿色和兰色有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让学生分析研究色彩,恰当的运用这些色彩来帮助我们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情调,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度”的概念,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现作品时,一时不知如何画起,出现心中没有形象,不知画什么,怎样设计等问题,这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受到启发后继续作画。
《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学生的家里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写生》一课很受学生的喜爱。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植物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如何表现植物的空间层次关系,在作画时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中详细示范,并请几位绘画能力棒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从学生的作业质量来看,教学效果不错。
《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是一节美术欣赏课,在本课中,我继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分小组课前搜集马蒂斯的相关资料及作品介绍,课堂中组内进行资料汇总交流,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分别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小组汇报时发言踊跃,看来学生是很喜欢做课堂的主人的,今后的教学应多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
《橙色的画》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调配颜色,认识橙色的色相,了解橙色是黄色和红色调配而成的。在教学中,我诱导学生自己去调配橙色。在调配橙色的过程中,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学生调的颜色很红,有的学生调的颜色很黄,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认识到:1,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才能调出橙色。2,调色过程中红色比黄色越多,调出是颜色越发红,颜色越深;黄色比红色越多,调出的颜色就越发黄,颜色就越浅。
《吉祥图案》一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题材是多样的,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搜集,带来了剪纸、绘画、工艺品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准备。课堂中,教师结合教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再出示一些吉祥图案,让学生讨论猜测一下,都蕴涵着怎样的美好祝福,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欣赏同学们带来的各种工艺品,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最后,小组探讨如何制作吉祥图案。在这节课中,我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去探知创造。
《认识身边的树》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所画出的大树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表现的是粗糙的树干,有的同学表现是是伟岸挺拔的树的身姿,有的学生画的是丰满婆娑的叶子。本课让学生到户外去实际的观察树,所以学生在绘画中不仅兴趣浓厚,而且通过观察,也很好的表现了不同的树之间的区别
《四季的色彩》是美术第七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四张图片下的问题卡片,再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四季的图片,在课堂中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从画面色彩、构图、表现方法等方面观察分析作品,从多方面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学生创作表现四季的色彩时,能准确的表现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征,但近、中、远景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够。
《生活中的暖色》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现象。教学中通过对比观察《红色的房间》和《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体会冷暖色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创作时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表现形式去创作表现,如油水分离、点彩、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水粉等,在表现暖色的画时提醒学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数学生出现冷色使用过多和干脆不用冷色的情况,教师注意给予适度的指导。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节色彩基础知识课,旨在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能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及表现技能。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冷色图片,充分利用图片、画家学生作品等。通过图片、作品对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
课程主线主要依序为:色彩测试、色相环(冷暖对比)、冷色认知(名称、感受)、了解画家笔中的冷色(凡高运用色彩抒发情绪)、看书观察研究(点染技法)、教师示范及方法步骤、学生作业、师生评价、课堂小结。在教学中,图片色彩知识测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冷色,观察认读颜料盒中冷色的名称、挤冷色的颜料以及看图回答生活中的冷色给人的感受,使学生对冷色的知识得到加强。其后的画家与学生作品的赏析,融汇冷色的情感与表现。让学生在欣赏与回答问题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示范,有效解决了色彩点染的基本表现方法。本节课收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观察、欣赏、评价、研究、色彩知识的运用及色彩表现的感觉均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
《杯子的设计》是五年级的美术课,课前让学生搜集准备各种杯子,教师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本课教师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有杯子知识比一比、杯子设计想一想、杯子创作赛一赛、神奇之杯赏一赏四个闯关过程,学生对于闯关极感兴趣。教学中,先从欣赏观察多种杯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各种杯子,让学生对杯子有详细的了解。在学生充分了解杯子后,组织学生讨论杯子设计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杯子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合理性、科学性、美观性、功能性。学生设计的杯子多种多样,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在本节课中,教师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还是感觉少了点,少数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深深感到在美术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实践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推敲,把握住重难点,掌控好课堂节奏。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本节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学生学会设计和完成题目,最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雕塑之美》一课是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本课通过对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现手法”、“内涵”四个方面展开欣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雕塑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由衷地热爱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
《花鸟画》是继上一节国画课之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让每位学生去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演示作用很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情趣。
《山水画》一课是一节国画课,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树怎么画?教师的示范很重要:“鹿角法”和“蟹爪法”。树叶怎么画:点染法和双勾法。在教师示范了基本方法之后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体验中,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画家凡高》一课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课堂中,学生按小组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处在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有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是在学生对凡高生平,绘画特点作了初步了解后进行的,并不是只重情感而忽视美术课的基本知识、技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课堂中可让他们自由组合,与伙伴们共同完成某一提纲下的讨论学习,得以因材施教。
《在快乐的节日里》是利用油画棒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赏课件中的节日照片,观察假日里人们的衣着打扮、背景色彩,通过“魔术变变变”环节,引起学生的对刮蜡版画制作的兴趣,在纸张上进行操作,具体要求是力度均匀,整齐有序。学生对刮蜡版画制作很感兴趣,作业效果很好。本课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在油画棒涂色时,运用厚涂法,着色力求厚实均匀。
《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其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课堂中我通过网上收集的农民画的作品,民间剪纸,年画,还有不同风格的农民绘画作品使学生欣赏,还给他们讲述一些民间艺术的渊源和故事,孩子们很感兴趣。如此我讲到民间老虎帽的民间故事学生非常有兴趣从中贯穿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当学生去临摹或画农民画的创作手法的表现,孩子们的表现力变得特别强。
《刻印的乐趣》我课前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在教学中通过演示--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这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在制作过程当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再从古人的印章中学习印章的相关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作品内容与形式,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刻好印以后的上色问题,很多学生调色都过于湿,使得所印出的文字(图案)轮廓模糊,甚至有些已经看不出是什么字(图案)了,我没有考虑到:因为蔬菜做章石,容易渗出水分的问题,后来让学生在在印之前用干的餐巾纸轻轻吸一会,去除一些水分。
《便笺盒的设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在“大胆创作——制作便笺盒”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牙刷》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所以在课的设计中要强调设计意识,既要让学生树立美的意识,如对于牙刷的色彩和样式的关注,还要把握设计的科学性,如牙刷的尺寸,材料等;设计服务于生活,生活的主体是人,所以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设计以人为本,如牙刷的结构要讲究舒适安全等。设计师不能马虎,作为消费者更要用心选择,对于生活用品我们也要选择美观的、符合我们需要、有利于健康的类型。
《拼贴添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内容。以拼贴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画报纸、旧报纸、广告纸等材料进行拼贴添画的制作,并且巧妙利用纸的肌理和花纹图案进行设计。通过思考,比较,想象,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画画和拼贴制作的不同效果。在本课中,较难处理的是撕纸贴画的色彩。在拼贴时,应该强调使用大块颜色,面和面的交界处颜色对比要强烈。
《衣架的联想》以生活中常见的衣架为创作题材,启发学生联想,进行思维训练。本课的关键之处正是知道学生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将指导学生对衣架的联想作为教学重点,利用多种形状的衣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联想设计,再结合多种辅材,制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
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本课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四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用彩墨画鱼》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用彩墨画鸟》是“造型于表现”领域中一节国画创作课。本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了解简单的绘画技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对中国画的工具、技法有进一步认识。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课上交流在中国画中的一些技能技法,让同学们大胆的是用彩墨进行尝试和探索中国画教学的示范一般都在黑板上进行,由于是直立的,有一定的难度,如演示时墨汁非常容易流下来,因此,教师的示范要做到胸有成竹,落笔肯定干净,画幅尽量大一些,下面用废报纸衬好,站立不要遮住自己的演示,并经常变换位置角度,以让各个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楚。
《艳丽的大公鸡》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本课我采用的是自育自学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我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成自主实践探究和自主学习探究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动手实践解决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了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艳丽感觉。在第二阶段的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分析书中的作品,解决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大公鸡的艳丽?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认知-冷暖对比所产生的艳丽色彩-不同色调的画面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受-如何用艳丽的色彩表现大公鸡-解决大公鸡的构图、动态、色彩搭配等问题-学生绘画-师生共同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教学目标达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第一次将自育自学教学模式用于美术课堂,有收获也有困惑,课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那么教师的讲课时间减少很多,如何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如何最优化的设计自学提示,希望和大家不断探究。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1)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比如在五年级《桥》这一课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欣赏桥梁(家乡的桥;世界名桥等)设置问题:怎样让一张纸能承受最大的重量?这个问题应该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再引导他们通过类似物理实验的小制作,师生通过实际制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共同得出结论。此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以往课堂教学的结束时,我们一般只展示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向其看齐。但这种牺牲多数鼓励少数的做法,常常使学生滋生一种与己无关的心理。如果老师能进行合理的诱导,让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要激发的创造潜能,布置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而不感到艰难,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四年级《看花灯》一课,教材要求临摹。作业中,我按四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a.完全照教材上临摹;b.临摹外形,自己可以重新设计颜色;c.临摹外形,给花灯设计花纹和颜色;d.也可以适当改变外形或重新设计。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评价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自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
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但有时往往最高的评价总是集中在几个最出色的学生身上,从而使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为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作业评价时我以鼓励为主。每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可以得“优”的等第。如上面作业设计的层次是由易到难的,但无论学生选择哪个层次的作业都有得到最佳成绩的机会。这样的评价方法激发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对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来说,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完善其教学方法,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今天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就在作业本上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1、课前备课要认真全面:
美术课的准备内容广泛,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联系实际设计教案,最关键的是,要预设一些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好教具,没有现成的需要自己亲手制作。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还要查阅有关资料。
2、课堂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三、要重视作业的评价
3、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个性: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4 、作业评价不要以鼓励为主: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我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1.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一样资料,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供给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我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资料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善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五:《放风筝》
《放风筝》这个课题是各个版本美术教材中都喜爱选用的课题。而我每次上这课的过程却如出一辙,学生作品也是一年又一年,用一句词来形容最为恰当:“年年岁岁花相似”,很少有新意。
今年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思路,打拼出另一番天地。这节课虽然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可是必须让学生在自身感受放飞的体验,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以及风筝的技巧,才能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自我体验自我制作风筝,用自我的风筝试飞。把同学们试飞的影像录制下来,制作成课件,以备下节课使用。
《放风筝》是要求学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想象构筑一副崭新的画面。为了让学生紧扣主题,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上节课同学们自我放风筝的场面。同学们看见自我放飞自我制作的风筝,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趁同学们的那股子热情劲向同学讲解放风筝时的人物动态,以及构图等相对枯燥的美术知识。中国的艺术创作里,诗词作品往往是和中国画紧密相连的,那就是说语文课和美术课的共同本质就在于感受由诗词。于是我找了几首关于放风筝的古诗让学生自读,让他们在心里描绘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放风筝的场景。
《放风筝》一课的整堂课设计新颖,真正做到了课程整合,并且实际性地跨出了第一步。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提问、作业都是比较进取的。虽然很多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不成,可是借用学具之后,基本上所有作业的框架都搭起来了。
事实上,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因为以我的经验判断,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不知怎么就想不出那么多奇妙的东西来了。这节课是针对五年级的孩子,我以为他们肯定会有些吃力,作业也会有很多雷同。事实告诉我,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们想象的积极性很高,我的预设根本不够他们用。他们想到了很多我没想到,教材也没想到的场景。有一个孩子甚至说图上的那个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来了一片笑声,但我表扬了他,因为我们都没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确实还有那么点意思。我想,我们成年人失却了曾经超级想象力就是因为我们的上一辈曾经嘲笑打压了我们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敢想,就该表扬,更何况是还想得像模像样的。要是这次打击了他,说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节课上得热闹,最后作业的效果也挺不错,应该算是我这学期上得比较满意的`课之一了。但是后来我也想了,如果我能够多提供几个人物的动态,孩子们的选择空间会更大些,而他们的想象也会飞得更高更远一些吧!另外,每一组总还是有孩子参与得不够积极,也仍旧有照搬别人作业的现象,这些孩子这样做各有各的原因,我想,我还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毕竟,想象力是一辈子的事,想象力强的人会格外出色。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这一科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一点——不管是技术、人格还是想象力。
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千人一面的死板式教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下面,我就针对美术第三册教材中的《捏泥巴》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这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身“捏泥巴”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熟悉的游戏,在小的时候大都随意的捏过这样或那样的东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十分激动。在教学中,我提出质疑:陶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呢? “我亲自演示给同学们看。”我用按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扁的'。”“我用搓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细条,就象面条一样。”“我用捏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一朵花。”学生看完老师的示范作品之后,让学生给大家总结出泥塑的方法,进而,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泥塑方法——1、揉。2、按。3、搓。4、捏等方法。使深奥的字便的具体形象,学生对其含义也迎刃而解。
接着,我又布置了本课作业——捏容器。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捏的容器多。”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大胆探索与创新。在下课之前,我还安排了让学生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