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师由于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惊慌失措,孩子是否有病?譬如,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经常听到有的教师给我说他的孩子有多动症。每个人都有被欣赏和被夸的需要。
称赞能满足人的自尊倾向,一般而言,个体都有一种自尊倾向,喜欢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如果个体总不能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那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也可能逃避现实,甚至会自我毁灭。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缺少称赞,称赞在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称赞能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它能够加强或满足他人的自尊,使他人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称赞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也可以通过身势语言以及一定的表情,如微笑、赞同的目光等。称赞必须恰到好处,在别人需要称赞的时候,老师又以他所能接受的方式去称赞,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后进生更需要我们及时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扬与鼓励。
新一轮课程改革向当前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不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学习兴趣的培养,都需要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的观念,开动脑筋,精心设计,激活英语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而有序的学习氛围,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观念上,高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
2、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情并重;
3、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和启发研究合作式教学;
4、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为重视学生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全面评价。
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我们才能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目标,有事做,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而这样一种环境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无忧无虑、无所顾忌地去学习,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收获。
今天我一走进教室,陈伟鹏同学就高高地举起小手。问:“老师,什么时候检查作业呀?”我纳闷了:从来不做作业的他,怎么关心起作业来了。噢,原来早上我看见他在做手工时,赞扬过他:“你的手工做得真好,要是作业也能这样,该多好啊!”没想到无意中的一句赞扬,却出现了上课前的这一幕。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后进生往往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受家长责骂,他们在痛苦中生活,在烦恼中成长。他们更希望别人的理解,更渴望有人重新证明他们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多么令人掩卷沉思。对一个打架的学生,陶先生不是大动肝火,而是从他身上发现了如此之多的闪光,并一一得到了奖励。事实证明:赏识、赞扬、鼓励是矫正后进生的一副良药。赏识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心、爱护、尊重后进生,让每个后进生都有成就感,这是我们教师施教的前提。唯有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才能接纳教师,亲近教师,才能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精神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否则,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不能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不能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往往还会适得其反,比如:因后进生学习不好,教师一叶障目,信口开河,把后进生说得一无是处——你处处落后于其他同学,你无药可救等。这样的评价,缺少尊重、爱护和赏识,只会打击人的积极性,摧残人的自尊心,泯灭人的自信心。
赞赏后进生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后进生和其他同学、老师人格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后进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上进心,也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因此,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以欣喜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去对待后进生、赏识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做法。富有人文精神的老师,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欣赏他们价值,从而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后进生的失败或错误,不是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是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让他们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就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他们的人生旅途必将充满着掌声、充满着决心信心。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后进生更是如此。赏识能使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都会有优点和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如果教师只看孩子的缺点和短处,“哪壶不开提那壶”,就会使孩子逐渐学会自我否定、撒谎与反抗;如果教师常常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评价孩子,多用奖赏与赞美,孩子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我肯定,会取长补短,努力实现教师的期望。惩罚与批评像一帖膏药,或许它可以立即见效,但如果运用不好,会带来难以弥补的伤痕。教师必须牢记:惩罚与批评是手段不是目的。惩罚与批评的结果是让孩子认识到要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负责。所以,不要在气头上惩罚孩子,绝对不能体罚孩子;批评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与惩罚孩子;惩罚的强度要与孩子不当的.行为相称等等。
在后进生的教育上,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真诚希望在我们的关心与帮助下,他们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经常逃课,有、偷盗行为,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这项工作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爱心感化关心倍增
对差生的教育,切记简单粗暴。首先,要把心交给“差生”。“差生”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属于智商较低。二是主观上学习不努力、好玩、不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后一类差生就更加无视学校纪律,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差。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主动接触他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目前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想法,教育他们,做他们的朋友,愿为他们排忧解难,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扬长避短,看到光明和希望,才能刻苦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二、正确引导善于抓住闪光点
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即使是后进生他们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劳动积极,上体育课时篮球打得很棒,我就抓住他们这点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在班会课上表扬他们,对他们说:“其实你们很聪明,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把它埋没了,虽然你们学习差,纪律松懈,但是,只要你们努力,相信你们一定赶上成绩好的同学。”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善于去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的优点,都去抓住它,使它成为指引后进生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看见自己的长处,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刻苦努力就会成为成功的骄傲。
三、加强管理确定目标
后进生的管理对于老师来讲是一件最头痛的事,怎样改变后进生,许多老师的办法各有不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它都要有不同的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在对待学生的管理方面,也采取了许多办法,例如:学习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制定一些班风班纪,“手拉手”“一帮一”活动等待。开学初进行家访,每个周末的班会课上作总结。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把他们引导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中来。
四、尊重学生不歧视不体罚
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过程中,有许多老师片面追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只以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对许多学生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后进生,一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就骂或罚站、罚打扫卫生或用一些词语比如“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等讽刺学生。使本来落后的差生身心更加受到伤害,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老师的憎恨,也对老师所教学科更加厌倦。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中应用“爱”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不要挖苦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适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相信后进生的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
有道是“十指有长短”,每个班级不可能都是好学生,肯定会出现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差生”。但对待后进生我们思想上不能歧视,感情上不能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抓住“病症”,对“症”下药,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后进生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我们不仅对面要表扬,而且要对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老师的不断鼓励,会激起后进生心底的浪花,会使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越来越强,从而树立从未有过的坚定信念。唤起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是各有特点的个体,因此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关注后进生,对他们要有包容的态度。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说过:“教育首先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最主要的是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老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差异。没有尊重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间只有差异,没有差别。要讲究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扬,起到拨亮一盏灯的作用。
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有勇气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要过多地埋怨学生。教师要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教师要教育差生自尊、自强、自爱,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会达到更高的境界。一所小学开展“我能行”活动,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校长总结出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
微笑送给后进生,如同春风拂过大地,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许多孩子学习非常勤奋,但是又特别痛苦,为啥呢,自己辛辛苦苦地预习,可老师讲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教材本身,这下好了,在老师眼里,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许多东西都是重复的,在孩子眼里,优等生会觉得学习特别无聊,毕竟许多东西从小学一直讲到高中,喋喋不休,简直要反胃,对于后进生而言,每次的讲解都是云里雾里,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夹生饭,自然没办法对课程本身发生好感。
后进生的学习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系,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一旦家庭发生变故,孩子就可能产生不安全感,这对于课堂接受知识无疑是有害的。孩子情绪低落,课程难度因为老师的贪多求深而变幻莫测,一个个后进生自然也就产生了。
实际上,如果一个优秀的老师面对新的教材,他不会跟着经验走,会主动研究教材,了解一个个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这样的研究无疑能够减轻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记得听一堂数学研讨课,教研员在评课的时候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执教者没有认真研究教材的弊端,概率在初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老师没有认真研究新教材,还是用老教材的方法来讲,自然讲得面面俱到,但是学生学出来的东西自然晕晕乎乎,试想想,新教材的内容只要七堂课就能够完成,旧教材的内容需要十二堂课才能结束,老师不研究教材,用十二堂课的老教材内容来诠释七堂课新教材的内容,这人为在增加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
后进生的教学反思
“后进生”即原来所说的差生、学障生、学困生,现在以“后进生”命名。主要是想让教师能关注他们,给予他们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现在我教的五年级,有四十名学生,“后进生”就有13名学生,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记得刚开始带这个班时,学生陈开江经常抄别人的'作业,开始我特别生气,经常批评教育,可效果总是不明显。后来我从其他老师,班里同学了解到,这孩子一直不完成作业、练习,是班里公认的“老资格”,上课一直是听“天书”。家里人没时间,也没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竟然养成了厌学的陋习,找她问原因,孩子怯怯地说:“老师,我学不懂,我笨”。我非常震惊,孩子竟然自己认为自己笨,如此自卑,这将影响她今后漫长的人生,一种教师的责任驱使我,让我决定帮助这个孩子。
第二天,我和他和颜悦色地谈了很久,鼓励他不要小看了自己,不懂就问老师,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有意观察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渐渐我有了针对性的转化计划。
1、对他进行基础方面的训练,简单的口算,计算,应用题。当他听到我对她说第一句:“有进步,加油呀!”从此他学习多了个“为什么”,对数学也有了兴趣。
2、以朋友带学习,让他多一个交流的平台。当与同桌杨紫娟为一个题而争辩时,虽然总是错,但能看到他开朗地一笑,赶紧纠正过来。
3、充分信任,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他现在又不会做的题或询问同桌或询问老师,他的作业现在抄别人的现象没有了。孩子变得自信、活波了许多。
我想,虽然现在她学习成绩仍然很差,但有进步就是最好的,我相信,用“耐心”、“爱心”去关注每个后进生,总会有苦尽甘来的日子。
教学反思:如何辅导后进生
如何做好学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几个后进生,使老师很是头疼。对于这几个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就是一个难题,有时候是一点也不写,有时写是写,只写作业的一小部分,还有的学生看似写完了,但仔细一看这个地方露点,那个地方少点。他们很难认真的去完成家庭作业。背诵课文也总是最后那几个同学在后面拖着,如果就此不管,那么这个地方也就搁置在那里,这些学生也不会主动的`去完成背诵。这个地方少学一点,那个地方少背一点,最后再去看看就成了大问题了。对于这部分学生平时就要严格要求,不能放任一点。学一点新的知识就要立马掌握,决不能拖拉,决不能妥协。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弱点就是懒。对于如何做好学生辅导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将老师单独辅导和学生互助相结合。单靠老师一个人的课余时间是不可能将班级的后进生辅导工作完成的。再说中午学生回家吃饭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辅导。
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小组承包制。培养将后进生均匀分散于各个小组,组长直接对组员负责。如若组员达不到要求,组长将会负主要责任。并且利用一些奖励的办法激励他们互帮互助。鉴于孩子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对于组内的后进生,组长也会很认真的进行帮助。对于个别学生,我会进行个别辅导。
除了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帮助,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 ,在家里做好督促。是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在家校联系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沟通和话术。一样的事情,如果沟通能力不利,会使家校之间存在误解,导致沟通失败。良好的话术则可以使家长支持工作,使工作顺利完成。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自实施自主探究、快乐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以来,我在教学中结合学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我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知识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小组间讨论、交流、归纳、整理,在轻松快乐中掌握了知识,又培养小组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虽然我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改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投入度、快乐度有了明显提升,当然,也还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有待开发……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快乐,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后进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后进生的心灵教学反思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是一篇抒发国际主义精神的文章。我授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聂将军的为人。读完课文后,我提了一个很容易的问题: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都纷纷举手。我见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许华杰半举着手,我知道他见其他同学都举手所以自己也不好意思的举着,而我偏偏叫他回答了,但我知道这样一来,他以后半举着手都不敢了。
他站起来吱吱唔唔没有说出半点东西,他很难为情的站在那里,其他同学都朝他笑着。这时,我没有批评他,我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会回答,但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对吧?”他乐意点了点头。我接着说:“好,下面请哪位小朋友来帮他表达出来?”于是我另外请了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完后,我又笑着问他:“这是不是你想要回答的?”他又得意的点了点头。我接着请同学们表扬了他。
这样一来,他不但不觉得自己伤到了自尊,而且会感到一种答出问题的'荣誉感!今后他也经常举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我认为对待后进生不能一味的指责和批评,要时常注意鼓励他的信心!
时间毫不停息地走着,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给了我很多磨练的机会。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如下:
一、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
首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学校组织的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与此同时,积极投入科研课改的实验之中,进行大胆的实验研究,并利用课余虚心向同行请教,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反思,撰写教学点滴与通年级老师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三年级的孩子,朗读训练是一个转折。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三、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节课根据每个小组组员的表现,在上课的纪律,积级举手回答问题和朗读课文等方面进行评比,那个小组做得好的,就在评比栏上加一分。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上课纪律良好。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习作是一大难点。首先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从学生喜欢的作文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其次,每周三开展读书活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词句积累的评比;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习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开展。
三年级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和速度十分不同,这样在学习中难免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对于接受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适当给他们增加学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还有困难得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与帮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多给予指导,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2、相对而言,课堂中对优生的关注度更高,对于后进生没有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以后还要在课堂中多关注这样的孩子。
3、学生练习习作的差异较大大。学生虽然对习作有兴趣,可少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或者不能把一件事,一个片段写详实,说明练习还应该加强一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合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知道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来期有所突破。
后进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面性和统一性等特点。我们不能怕学生犯错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作为班主任工作最难做的就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俗话说:“一条死鱼沾的满锅腥”,后进生对班级的负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因为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班都有相当部分学生基本上无心上学,整天惹事生非,着实让人大伤脑筋。以下是我对一位后进生的教育过程及随感。
第二学期已经开学几天了,校长又送到我班一名男同学,他叫卢浩楠,从私立学校转来,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刺猬头、貌似酷的大背心、拖鞋还有一副不屑一顾非常傲的表情,我也犹豫了,这哪像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分明是一个阅历丰富的社会“小混混”。校长看出我的心思,就对我说,这名学生怎样的我也清楚,所以我已给他约法三章了,以后只要他捣乱,你就把他送到校长室。既然校长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就这样,管祥成了我班的一员。
第二天,我便找他诚心交谈,首先肯定他的闪光点,如重义气,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非常宝贵的,老师很赏识。然后对他提出要求,在这后半学期要严以律己,不要再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很丢人。因
为态度诚恳,他欣然接受。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坐不住,说话、转头、不交作业,严重影响同学老师上课秩序,为此第二次找他交谈,问他为什么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为什么不按时上交作业?见他低头不语,我便帮他分析他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制力差,二是学习没有目标,见他不反驳我便帮他开治病的药方:让班长与他同桌,监督上课纪律;督促他按时上交作业。这以后他上课安稳多了,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了,我又趁热打铁对他多鼓励多表扬,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旧病”复发,早上,在班会课我强调不准顺着楼梯扶手往下滑,可是他中午放学时就滑着下去了,还撞到了一位小同学,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教导一番,他却不以为然,毫无悔意。回到教室,竟然还和同学大谈接受教导的精彩场面,你说我能不生气吗?但我只能选择宽容,用关心、耐心去感化他,我很诚恳的告诉他:滑楼梯是多么的危险,给他假设了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如果出现其中一种,对你的家庭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他终于被感动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惹事。
从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要有的放矢、灵活操控。不同学生的特点,就应寻找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
后进生的转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不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教师,要有这样一个理念: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学生在心灵深处都有我的助手和导师”这里的任何学生当然包括后进生。这对长期以来动辄给学生戴上“差生”帽子的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批判。因此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不能有差生的概念,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要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引导他们扬长避短。
二、给予关爱、理解和尊重。
后进生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暂时落后,人又转化为中等生的或优等生的可能,虽然这样的转化十分困难,但只要教师给与他们更多的爱,讲究“爱”的艺术,用我们的爱去教育、感化、这样的转化一定可以实现。关爱后进生,更要学会理解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心理上的鸿沟,后进生也可望进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得到同学的尊重,父母的认可。作为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愿望,竭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三、深入了解,因势利导。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家想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这充分说明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和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弄清造成落后的原因,了解他们的的思想、智力、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把握内在根源,以便找到转变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同时后进生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要针对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在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
四、持之以恒,反复教育。
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故态复萌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持之以恒,以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时候今生保持不断进步的态势,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同时要努力营造温馨团结,互帮扶助的班集体,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到温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总之,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教师要用爱心、细心和耐心,给他们尊重、理解与希望,让他们感到温暖,激发自信,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每一个学生都彰显精彩,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人教版综和专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