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优秀4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新编)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优秀4篇),在同学们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同桌。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 篇一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结课语言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其设计与“起调”一样,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终曲”如果能做到“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堂语文课更添了一份精彩。

引而不发,并非故弄玄虚,卖关子,而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假设、发问、质疑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从而激起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课时,如果问:“小女孩为什么会死?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显得呆板,僵化,使课堂教学大为减色。于是我这样发问:“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学生略一沉思后又活跃起来,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来上学,而不用去卖火柴。”有的说:“她要是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在下雪的大年夜快快乐乐地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有个学生忍不住说:“我真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快到我们家来,做我的小妹妹吧,我有的,你也会有!”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引,同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但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任其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创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

生:我觉得小女孩非常寒冷,因为寒冬腊月她竟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我也觉得她非常寒冷,你看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

生:小女孩非常饥饿,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上一点东西。

生:小女孩非常痛苦,富人家都在忙着过年,可她直到天黑了还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我觉得她非常孤独,富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小孩也欺负她,卖不掉火柴她爸爸还要打她。

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她连起码的温饱也得不到。夜幕已经降临,她本该回家,可她却蜷缩一团,靠在墙角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生:我需要的是温暖,因为我太冷了。

生:我需要的是食物和快乐,因为我非常饥饿和痛苦。

生:我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疼爱,因为街上的人都欺负我。

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

生:我会给她送上我的棉衣,并对她说:“你太冷了,快把衣服穿上吧。”

生:我会对她说:“小女孩啊!你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快上我家去吧,我让我妈给你做好吃的!”(其他同学发言略)

评析:

这是这课时的前奏,是新旧内容之间的过渡,在教学中,较好地应用了“假设导读”

一是运用“假设”,感受人物命运。在教学中,运用“假设”,把学生带到风雪交加的大街上,面对小孩谈自己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她“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悲惨命运有了整体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为下面的阅读作好了情感的准备。

二是运用“假设”,揣摩人物希望。运用“假设”让学生充当角色,变换角度,叙谈希望,从而缩小了学生与小女孩的情感差和心理差。为感受她擦燃火柴后的画面奠定了基础。

三是运用“假设”,激发学生情感。在了解了小女孩的希望后,又运用了“假设”,让学生为小女孩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以表达真挚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目的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重视在读中品悟人物的悲惨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重点学习了前四个自然段,设计了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前四自然段,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孩子们读完以后各抒己见“这个小女孩很冷。我从第二自然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看出来的。”“这个小女孩很饿。我从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看出来的。”“这个小女孩很怕她的爸爸。我从她不敢回家……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看出来的。”“她的家里很穷,我从他们头上只有一个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孩子们已经读出小女孩又冷又饿,家里也很穷,但是还不够,我追问:“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而且家里很穷,可以说是个可怜的小女孩?你还从哪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呢?”孩子们又关注到了“大年夜”“小女孩没有穿鞋子的原因”“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给过她一个硬币”感受到小女孩没人关爱,然后通过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来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二、扶放结合,学习重点部分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了美好的幻像,这些幻像之后是残酷的现实。我抓住第一次小女孩擦然火柴时出现的幻象和现实,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

然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外四次擦燃火柴的情景,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通过朗读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扶放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了出现了那些幻象,最后追问:“为什么小女孩会出现这些幻象?”了解小女孩最需要的是温暖、食物、快乐、温暖和关爱。

三、抓重点句升华主题

文章结尾写到两个“幸福”,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理解全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沉重的。

四、不足

本文有一个特点是写实和写虚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时间关系,这一点没有讲到,还有一点问什么作者会三次提到“大年夜”也没有点到,但是课后都给学生提到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三

4月18日,上了一堂公开课,课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曾经无数次地读过这篇童话,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目标定为:

1、研读课文第二段,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3、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4、升华情感,完成“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课堂练笔。

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直奔主题,确定研究重点。

为突出课文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直接把研究主题确定在了课文的最后几段——也就是故事的结局部分,先直接出示句子“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仔细研读,感受文章主题。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三、总结写法,领会作者意图。

“以喜写悲,悲更悲。”现实中的她是那么可怜:她在寒冷的雪天穿着单薄的衣服,赤着脚在路上行走,她十分饥饿,又得不到家庭的幸福,唯一疼她的奶奶已经去世了,而爸爸又很凶,不顾她的死活。但作者却又向我们展示了她看到的多么美丽的景象:有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景物是多么的让人羡慕,但它们却永远都不可能实现,这就让我们对小女孩更加同情。在课文的研读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中更深刻体会到了她那悲惨的命运,让学生体会到了在描写中我们用描写欢乐的气氛来衬托悲哀的场面,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总结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共鸣,我设置了让学生当堂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的问题。为使学生更有话说,我先让学生欣赏我国儿童刘倩倩的获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

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完成得还算顺利,但由于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解读一些重点句显得过于简单、草率,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也太少。同时这堂课也留给我这样一个思考:到了高段,该如何解决课文内容长而课堂时间不充分,无法充分指导朗读的矛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四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这个故事是学生以前就读了好多遍的文字了,如果按常规教学,势必会空耗时间,效率低下,而且学生也不会感兴趣。为此,我在课前认真研究到底应该怎样去上这一课,经过认真研课,教学中,我从目标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课文,感悟课文,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一、师生合作,确立单元和本课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说发现,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自己的批注预习单自由交流本课的学习目标,师生互相补充。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让学生很明确地知道了我们去哪,一只没有方向的蜜蜂永远不会飞回它的巢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明确了方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成,才能知道我们上语文课目的是干什么。接下来我们再研究怎么去的问题。

二、揣摩语言,领悟写法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有一定的时代性。学生在自学时通过查阅资料就知道了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无需我再补充。但怎样能从他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上让学生挖掘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和他表达的艺术,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究。

1、文章的第一--四自然段,安徒生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在做铺垫,在做渲染。他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拨开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那层纱,在揭露当时社会虚伪与残酷。当时的自然环境:大年夜,下着雪,天快黑了。家庭环境:穿一双很大的拖鞋,马车过来后吓得跑丢了一只,家里头上只有一个房顶,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的。社会环境: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男孩捡了她跑丢的拖鞋要为自己将来的孩子当摇篮……没卖出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硬币……我让学生从这三个侧面去体会,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学生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了解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解到小女孩的贫穷、命运的悲惨,他们汇报中自我发现了这个小女孩,她的家庭,只是当时生活在底层家庭的缩影而已。这样的课堂呈现,学生不在只是流于表面的文字,不再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而是在关心人物的命运,同时也滋生出了自己对社会责任,对作者的情感有了认同,能深切的去同情小女孩,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也为拓展阅读和练笔做了铺垫。

2、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感知作者的表现手法,我不再去做“默读课文,去发现小女孩几次划着火柴,每次都幻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常规的批注、训练,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思维导图,她五次划着火柴,幻想到的内容能颠倒一下顺序来写吗?”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有了自己的发现: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想象的非常真实,而且是层层深入地去刻画人物的,作者随着小女孩越来越悲惨的命运感情变得越来越浓烈。课堂上这样的生成,无疑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为了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展开想象,创设情境孙晴同学这样汇报到:“早晨,风,冷飕飕的,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在小女孩的头上、肩上……一个衣着光鲜的阔少爷从小女孩身边走过,小女孩赶紧从兜里取出火柴,恳求道:“先生,请您买些火柴吧!”可是,阔少爷鄙夷地看了小女孩一眼,一脚把她踢开,恨恨地说“滚开,我家又不缺少火柴,真是倒霉透了!”让学生由课文想开去,填补文本空白,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使学生对小女孩的命运感同身受。这一环节的教学,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四、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在课文的最后却有这样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你能读出两个幸福表达的意思吗?她死了为什么还是幸福的?”切入结局,留下悬念。课已完,意未尽,为拓展阅读和练笔做了铺垫。

五、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人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听和读诗输入,说和写诗输出。”我为学生播放了我搜集来的现在战争国家、地震灾区、贫困山区的孩子的图片,然后我的感情解说,学生在看图听解说中,自然而然地对当今社会仍旧生活贫苦的孩子产生同情,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而有一种幸福感,好多不珍惜眼前幸福的孩子也流露出丝丝的惭愧之色。然后为他们又播放了带有悲剧性音乐,营造悲剧氛围,并充分利用课后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在轻缓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首小诗,让学生体悟小作者刘倩倩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要把自己所得到的东西留给小女孩的那份真挚的情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然后再让学生把对贫苦山区的孩子或是对文中的女孩的情感通过仿写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读与写中既融入了对小女孩的同情,也写会了能力的迁移,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感恩与付出。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