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西门豹》教学反思(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书)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这次为您整理了语文三年级《西门豹》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分析课文的需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途径之一。

《西门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呢?教学时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第一次想象:“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

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

第二次想象: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三次想象: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师应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二

本课是一篇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本人在教学的安排上并不是依照前几篇课文,开本就走进“读”的境界。而是什么也没告诉,就是讲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河伯的来历。河伯原名冯夷,他的性情暴虐,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听说后羿曾以射箭为由射瞎了河伯的左眼,以此讲到西门豹该人物的故事。口述: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们便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述职时被罢了官。西门豹明白原因,便向魏文侯申请再干一年,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回任后,开始疏于实事,专事巴结。又一年过去了,他去述职,魏文侯对他称赞有加,可西门豹执意辞官。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希望他能继续做官,为百姓造福。

可是我的教学入门早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借机我讲述了本课的故事。以西门豹的故事之一的讲述,学生非常有兴趣,大部分学生早已翻书读起来了。我出示了阅读题,字词是必然要掌握的,文中讲了西门豹用了什么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方法妙在哪里?说明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装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按照本人的学法指路,学生表现不错,从学生的作业上看,本人的教学是成功的,如果这也是一种新的学法指路,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首先老师得研究教材。它们之间是一种人物、事物、中心、及生活价值的综合穿插。神话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符号”作文笔支撑的,而真人真事类的文章得以人物的真实经历作文笔支撑。它们的共性就是通过神话幻想或真人真事来反映生活。就本课就是真人形象与神话的交错落笔,构成了一篇小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只要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没什么难点不能突破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二、老师得研究文本的写法妙处。作为语文老师教语文,上某一课都应该要明白自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又要教给学生什么。这很重要,否则学完一课也是茫然的,因为学生不知上了本课后自己会做什么。“语文顾名思义,除了会读会说,也要会写。至少要知道自己学了一篇课文学到了哪些写作上的知识。比如、本文重点突出,细节明确,老师在学法指导上最好从阅读中去感悟写法。写文章要有主次之分,重点突出。本文就把“找原因”“惩治巫婆官绅”作为重点来写,而“兴修水利”只是一笔带过,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细节明确呢?这是本人在本课要教给学生的习作中的重要环节。此环节我丢掉了文本,让学生装实践操作练习“写一活动过程”比如“老鹰叼小鸡”“捉螃蟹”“破鱼”“看爸爸杀鸡”等。比如:一男孩儿写“捉螃蟹”的过程中有这么几句话:我左手按住它的背壳,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它的大钳子后面伸过来,轻轻地把它捉了起来。它不停地挥舞着它那两面三刀只大钳夹,想展示自己的本领,但我却紧紧地“按住”它,它无能为力……通过小作者的详细描写,就把捉螃蟹的。画面写活了。

这就是本人通过学生习作与点评要教给学生的,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重点突出,细节明确的知识点。首先要按照一定顺序写,将文章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其次要把中心段写具体。要做到详略得当,对于详写的内容,要不惜笔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然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三、适当反馈文本,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样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骟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得让学生装各抒已见)其实这也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要通过这样的技巧达到某种教育意义。在本课的故事中,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让广大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为以后的兴修水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班队课时表演课本剧。

总之,语文教学可“乱”,但不能没“套”。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门育人性的学科,学生除了学会书本知识,还得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每篇课中的人事景物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做人的榜样。作为语文老师得把握这点是必要的,学生装能不能喜怒哀乐,会不会喜怒哀乐,这就是语文吧。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三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先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通过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最后在集体交流。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这时,我灵机一动,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学生通过“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数重山”看出路途比较远,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回到家应该不近,但却说“只隔”说明很近,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不矛盾,因为诗人心早飞回家了,再远也不觉得远,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于是,通过大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乡的情感。试想,假如课前充分准备,通过图画示意、音乐的渲染、效果会更好。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四

《西门豹治邺》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办法。 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多余的情节分析已被公认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轻松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在本课的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通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所得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给西门豹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五

孩子们的小天地就是他们的小小房间,也是他们活动学习睡觉的地方,所以这课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在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房间的摆设,有哪些家具,是用来干什么的时,孩子们回答得很踊跃,描绘得也非常具体。但如何让他们画出自己的小天地,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容易。这时我用欣赏书中作业来解决这一难题,我发问:书中的这些小天地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个小房间,为什么喜欢,它哪儿吸引了你,从房间的布置你能看出小主人的爱好吗?他们画自己的小天地是否面面俱到,还是有选择地画,突出自己最喜爱的一角?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孩子们对今天要画的内容已基本了解。在布置作业时我说:你喜欢你的小房间吗,它是你的小天地吗,你最爱在里面干什么,你可以把它们画出来吗?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小天地,你想把它重新设计成什么样,你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也有出现问题,如,画面不够集中,就像写作文有点散;颜色涂的不明确,分不清楚家具和墙面还有地板,颜色拉不开等。但也有的孩子画得非常棒,画面清新,颜色鲜艳,突出了自己的喜好。在赞扬他们的同时,也给予其他孩子一些鼓励,相信他们会不断进步,会越画越好。(励志天下 w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六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跟孩子们一起把课文学完了。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仍坚持“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上面。

根据课文的层次,或以自然段为单位,或者按照意义段来读,考虑到教学时间不宽裕,在朗读要求上没有提出过高的标准,只是强调要读准确、读整齐。读完之后,让孩子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议了段意,通常会由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如读完本课前第二自然段,我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么?跟其他动物相比,蟋蟀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集体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我感觉这样做效果不错。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重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得有些局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两排锯推土等内容,缺少了对蟋蟀弱小与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对比,也没能对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诸如此类的课文理解起来障碍不大,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内容理解个89不离十。然而,语文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孩子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提供的文章范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逐渐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就本课教学而言,应该说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级目标,语言文字训练不够,理解感受能力培养缺失,表达方法学习几乎没有涉及。因此,这样的语文课属于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认为首要的还是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不够。备课阶段没能深入解读教材,对文本的理解较为肤浅,关键词句领会不到位,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外围资料如昆虫学相关知识不够;上课过程中组织教学不够严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读课文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缺少新意,课堂讨论参与范围较窄,发言者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其次,教学时间分配不尽合理,随意性较大。第一课时安排了前一篇课文的背诵检查,前后用去了近10分钟时间,再加上讲课过程中偶尔停下维持纪律、提醒个别走神儿的孩子也会占去一点时间,再有就是课堂上的一些废话,致使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如果课前考虑周全,很多时间完全可以节省出来用于实质性的学习。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细节做起。从明天起,我将致力于此。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七

以上教学片段,学生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很有表演的天份。他们有潜在的能力。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深刻。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孩子们碰撞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充满的是自主学习的动人情景。教师不断分享学生思维碰撞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演,抒发对课文的感悟。学生演得尽心、投入。学生的思考,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感悟。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这是为孩子们的明天着想

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发展“构建智慧”, 让学生在读书、对话、感受中显本领。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八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讲述了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重点记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此次小片区语文研讨课,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主线分明,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虽没有华丽的语言,惊为天人地设计,但真实、有效,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引领孩子学语文,领略语文的魅力。本堂课成功之处有三方面。

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妙处在哪里”。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西门豹的语言描写,以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首恶──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训了“一般官员”、教育了“百姓”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学生理解了西门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策巧妙无比,西门豹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语言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教到“西门豹将计就计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群众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死里逃生的新娘喜极而泣说……痛失爱女的老人老泪众横说……围观的老百姓拍手称快说……”。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紧扣文本布局,渗透写作方法。

《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结构清晰,主次分明。这一谋篇布局的特点是渗透写作方法的最佳时机。因此,我提问学生: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西门豹“惩恶”和“治水”两件事,哪件详写,哪件略写?学生们迅速答出“惩恶”详写,“治水”略写,他们是根据文本篇幅的长短来判断的。于是,我又抛出问题:为什么“惩恶”详写,而 “治水”略写呢?此时学生们一脸茫然,无言与对。为了让他们释疑,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孩子们一阅,顿时释然,神”害难破,水利易修。老大爷说河伯是漳河的神。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所以我们要重点表现他敢于破除迷信。原来文章布局的详略,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这一点拨,这一渗透,学生马上领悟到今后写作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一堂课毕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即使是好课,也会有瑕疵。课堂上如果能适时抓住“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磕头求饶”这些关键词去刻画官绅们的心理活动,去想象他们磕头求饶的语言,再进行朗读指导,理解侧面烘托,对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做法之巧妙将大有助益。以其人之道,还治人之身,将计就计──实在是妙不可言!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九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战国时候,西门豹治理邺这个地方,运用了将计就计的方法,和群众一起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教育了老百姓,率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的故事。赞颂西门豹聪明过人,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情节吸引,学生感兴趣。

第一次在三班上第二课时时,由于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设计好,因而教学的效果不好,课堂比较乱。特别是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的分工不明确,表演的语言、表情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上在课堂要求学生即兴表演,难度比较大。因而,我改变了教学设计。把表演课本剧放在课后进行,课堂上只作表演课本剧的指导,用课外活动课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课堂上,学生都知道,要表演好课本剧,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人物的语言。在课外活动课上,学生的表演还是很有趣的。这样,课后的习题“表演”就迎刃而解了。

《西门豹》这一课文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朗读基本上都能解决课本的问题,但本班的学生朗读技能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我吸取上节课的不足,把指导朗读作为这节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不外乎是听说读写,这节课学生都能通过读西门豹的语言来体会到西门豹的智慧过人,谋略出众。

《西门豹》教学反思 篇十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是第8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齐破除迷信,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依据本单元的语用点和本篇课文的资料以及学生的生活储备,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梦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复习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西门”姓的来历?西门豹的生平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由于学生准备比较充分,所以一开课就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既了解了复姓,还列举出其他的复姓;既了解了时代背景,还拉近了学生同作者和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课文资料作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脉络。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全班内共同重点朗读比较长的句子,为感知文本资料扫清障碍。之后,出示阅读要求:根据提示,简单复述课文资料。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学生标画相关的词句段自由练习复述。推选四名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并评选出小小复述员,发奖品以资鼓励。

3、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首先聚焦第一个问题:找出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述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并将感受作好批注。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西门豹的品质,如:“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样说会有怎样的结果?你想到用这样的理由和人选了吗?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西门豹的委婉措辞和机智。当时人们有没有怀疑河伯娶媳妇这件事情呢?为什么西门豹不把所有的官绅都投进河里去呢?创设商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的争辩中进行思维的训练,最终明白: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齐破除迷信。

4、迁移运用,升华感情。

真相最终大白了,如果你就在漳河边,你会对西门豹和当地的老百姓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根据提示,写一写当时的感受。从而让西门豹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整堂课上学生都兴致很浓,愿意说,愿意讲,也愿意写,语文本事得到了提升。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