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5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保留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精选了100以内的加、减计算,提前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各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也作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儿童所接受。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再按照数数、读写、比大小的顺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在这里安排的口算内容又成为两位数加、减口算和笔算的基础。
本册中安排的加、减计算只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没有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这是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笔列竖式计算困难较大,也不乐意,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思考过程比较复杂,宜于安排在笔算之后。本册中的加减口算内容又分为两个单元安排,分别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这样分散安排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突出了学生探索的不同重点,前者重点是感悟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这一条重要的算理,后者重点解决加、减计算的进位、退位问题。
由于一年级下册不教学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就腾出了时间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部分乘法口诀。由于用“小九九表”教学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句数不多,容易记忆,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也比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级学习是可行的。这样安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同一学期学习不同的运算,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新鲜感。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安排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在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符合儿童感知事物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发展规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的统计内容是让学生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继续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培养统计观念。
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精心选取教学素材
供数学教学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本册教材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材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习素材,例如,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生物组养金鱼的数量,认识黑板、课桌、卫生红旗等物体面的形状,统计本小组同学几种文具的个数和家中电器的件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动物运动会,小猫钓鱼等。此外,教材还开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如在商店里买东西、计算饲养场里的家禽只数、统计一个月里各种天气的天数等。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材还注意同一单元采用的素材相对集中。如“加和减(一)”的主要素材是有关汽车的座位数问题,“加和减(二)”的主要素材是三个学生的画片张数,“乘法口诀”的主要素材是儿童乐园里各项活动的人数。素材相对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材还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如让学生说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为妈妈折生日纸鹤等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关心家人、尊敬长辈的传统道德教育。又如计算成人牙齿比乳牙多多少颗,结合场景图比较三个地方的温度,把写在毛毛虫身上的数学问题变成写在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载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注意改变呈现方式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线索,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例如,在教学数的计算时,一般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练习过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有的计算内容用列举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计算方法的预测,启示教师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计算内容不出现计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算”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先扶后放,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对2、3的乘法口诀,在学生自己图列式计算的基础上示范性地出示全部口诀,而4、5的乘法口诀则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填写,6的乘法口诀就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出来。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认识图形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观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抽象出来的,引导学生经历“对积木分类——分化出要研究的物体——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抽象出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此类图形的实例”的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初步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出来——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经历“折、拼图形——得到一个新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出示含有此类图形的一些实物——全面认识此类图形”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认识这两种平面图形。
再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材用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知识,感受统计思想。本册教材中统计的教学重点是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比较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例题是统计散乱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三种学具的个数,以一人报名称三人作记录的方法随机统计,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的不同记录方法,并要求讨论“谁记得既清楚又方便”。这样安排,在于启示教师在教学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核心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意识,是学习者对数学研究对象带有感性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选择有用的策略。这些数学意识从属于学习者个体,不像前人总结出来的、普遍认同的数学基础知识那么明显,但却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认数”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对铅笔、木块、小棒等实物的观察并借助计数器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安排一些用100以内的数表达交流信息的活动,结合现实情境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表示数量的悬殊情况,组织猜数游戏加深对数序和数的大小的理解。在认数和计算教学中加强了估计和估算。例如,让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后看一看“80接近100还是接近30?”想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在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词语的含义后按要求做一些选择数值的练习,这些都是以后进行估算的基础。教学加、减计算结果的估算时,先示范65+30得九十几,然后让学生由模仿估算发展到“说出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再发展到“你能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本册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认数”中安排了15道估算题,加、减口算中安排了7大题50小题,这些估算练习除了有助于形成估算意识、发展数感外,还有利于学生对是否需要进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对计算结果的预测、监控和检验作用。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在认识每种图形时,教材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还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行图形的变换,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在填写完统计表后,提出“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五、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本册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 改造“应用题”。
传统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不给学生提供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把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是在做作业,而不是在解决问题;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让学生沿袭固定的解题思路反复模仿训练,降低了开启智力的功能。本册教材对“应用题”作了改造,使其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其次,不教学成人思考出来的解题思路,在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前,教材在练习中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把公鸡与母鸡、苹果与梨排列好,让学生凭对图形的观察,填写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到教学例题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时,学生就会想到“把两种花片排一排”的办法,进而发现在排好的花片中,一个蓝花片对着一个红花片,最后剩下5个红花片,于是建立数学模型13-8,把现实问题抽象成了数学计算题。最后,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
2. 安排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安排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走一走、数一数,用数来描述景物的数量,描述一段距离的长度。“认识人民币”的教材是以购物活动为主线编写的,在“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购物活动,经历付钱、找钱等购物过程,产生对购物的体验。“假日小队”和“快乐的队日活动”都用情境图展现内容丰富的小队活动场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达了9条信息,提出了5个具体问题,后者只用文字表述3条信息,提出1个具体问题。教材如此安排,很显然不是把这两次活动设计成综合练习,而是启示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小括号的重要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基础上学习的,并且学生具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方法情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4+3+3=
3+4+9=
9-3-4=
10+5-2=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找这四道题的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导入
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在白板上先出示10个五角星,先拿走2个,再拿走3个,让学生观察,积累经验。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道题吗?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用富有童趣的剪纸导入,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景引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三)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师: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又减掉3个?还剩几个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代替五角星摆一摆吗?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解决呢?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思路1:先算出减去2个后还剩多少,再算从还剩的里面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思路2:也可以先算两次一共剪掉几个,再算最后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呈现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的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想要先算加法,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这时候就为自然的引出小括号做足了准备。】
(四)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巡视,寻找两种思路的学生。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计算顺序。
思路1: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0—2—3=5,然后讲解。
思路2: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怎么可以先算2+3,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入小括号
教师引入小括号,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与简洁性。
3、使用小括号,明确运算顺序
含有小括号的的算式,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4、小结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为了表达自己的的想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虽然小括号的写法是一种规定,但是让学生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渗透小括号的作用的过程,在不断的重复先算“2+3”的时候,也就是需要一个符号的产生,让这个符号保证优先计算“2+3”。从而小括号的产生就有必要,含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就呼之欲出了。】
三、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3-4+5=7+7—6=
13-(4+5)=7+(7—6)=
师: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二)连一连
师:小动物应该在哪节车厢上,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整堂课下来我发现有不足之处:
1、我在提问时,提问的针对性不强。一些学生并不明白我提的问题的意思。我应该在设计的时候更多得去考虑怎样的语言才是适合学生的,怎样的问法学生能够马上就理解的。
2、在讲课整个过程中,白板与PPT切换不自如,比较浪费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加练习对白板的使用,以及白板和PPT两者之间的切换应用。
3、在整堂课中,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白板上练习的比较少,导致孩子们的印象不深,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提供优秀的教学条件,我们应该多加应用,不能白白浪费资源。
4、我上课的亲和力还不够,肢体语言也不够亲和。以后应当多加注意。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谁会去给他们治病吗?(学生会想到啄木鸟)那么谁又常在稻田里捉虫子保护庄稼呢?(学生会想到青蛙)
师:是啊,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哦!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生活认知,以抢答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得到数学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生: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综合现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计算方法: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在这几种方法中,有没有最简洁的方法呢?和老师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师: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还有不同的减法问题吗?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知道这两个减法问题该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计算56+30相同。
[设计理念: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比较中培养了优化意识。]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创设青蛙跳远情境),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53页第三个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巩固和总结。)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3、青蛙们忙忙碌碌,大森林里的啄木鸟可也没闲着哦。快瞧!(出示练一练第一题,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4、师:同学们,青蛙除了捉虫子,还有最厉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热闹呀!(课件出示连一练第五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5、淘气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学去郊游,一人一瓶,可只有30瓶矿泉水,你知道还差多少瓶水吗?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一直能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帮老师解答: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做好后需要仔细检查。
生4: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生5:就是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56—30=26(只)
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57页,第五单元例5、例6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也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补数的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生活上对人民币有接触,也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这点是学生学习好本节课的基础。生活经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对一些学生而言还有困难。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近一步的认识,是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关元、角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例5、例6教学挂图、模拟人民币、商品标价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过程教学】
一、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请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复习。)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人民币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3)、1元=角1角=()分
(4)、写出下面的钱数
1张伍拾元,2张贰角和1张伍角写作:()
1张贰拾元,1个壹元硬币,1张伍角和1张壹角写作:()
1张拾元,1张伍元,1个壹元硬币,1个壹角硬币和1个伍分硬币写作:()
师:孩子们,你们回答太精彩了!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例5。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来帮帮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元2角,然后悄悄的举起你们可爱的小手?
师:我们的小朋友都会拿出1元2角,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人民币样本放在抽屉里,然后用端正的姿势来告诉老师?
1、出示例5的主题图,
师:老师是这样拿出1元2角,请看大屏幕。
1元2角=()角。(板书)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老师引导学生: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2、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18角=()元()角。(板书)
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为10角=1元,8角=8角
所以:18角=(1)元( 8 )角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并说自己的想法。
(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掌握的知识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例6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起来说说)
师:从图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回答可以解决,不合理之处,教师纠正。)
师:刚才你们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挑出三个问题来解决。
三个问题: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要多少钱?
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汇报。)
板书:5+8=13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当满10角时就转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板书:13角=1元3角
小结: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2)买一个笑脸气球比一个花朵气球贵多少钱?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读题目?
师:“贵”是什么意思?(贵是多的意思,贵多少就是多多少。)
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汇报。)
板书:1元=10角10-6=4角
师:为什么把1元换成10角?
生:1元减6角,它们的单位不一样,只有单位一样的时候才可以计算,因此1元换成10角。
小结: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
(3)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天鹅气球,要多少钱?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师:谁来用响亮的声音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小结: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名称!(全班读一读)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并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7页,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例5和例6的知识。我们把上面的空格填完整。
三、知识运用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一块三角蛋糕5元一块长方形蛋糕6元5角
一瓶塑料橙汁3元一盒纸盒橙汁3元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买哪种蛋糕和哪种饮料?用了多少钱?(指名汇报)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图形之间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6、提问: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如果这2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么摆吗?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能过拼、摆、剪对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了更多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2.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通过数小棒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通过数小棒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棒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会数100个花生了,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数到90个花生的。
2、请同学们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怎么数容易看出结果?
3、出示情景图————接着往后数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再数几个就是100
二、数一数,认一认
1、从90数到100
10个10个数到100
师:10个10师100
2、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
小组活动,动手数出100个小方块
引导:怎么数简便就怎么数
三、圈一圈,数一数
书P24
1、同学们自己动手圈,然后数。
师:我们该怎么圈,才能让数数简便呢?
生动手操作
第一幅图,有4个一捆,5个一根,一共45根。
第二幅图,有3条零7块,共37块
四、练一练
引导,怎么圈数起来简便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
独立完成
先说一说,你想怎么圈,怎么数
再动手完成练习
左图:91个小棒,一个一个地数,得出再有9个就是100。
右图:仿照左图独立操作
五、小结
今天我们再一次感知了100以内的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了“一”“十”“百”之间的关系,还解决了九十几,再填几个就是100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
91再添9个是100
10个10是100
88再添12个是100
设计,数学,单元教学,北师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归纳、比较,对多样算法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而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熟练。
教学目标
⒈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发展多样思维。
⒉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⒊进一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优化意识培养。
⒋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话:很高兴和咱们XX小学一年X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之前,就听你们班老师夸你们,说你们的数学学的可好啦,同学们是这样吗?所以呢,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这节课,老师可是非常期待大家的表现呢。
一、复习导入
1、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种非常方便的计算方法,叫做竖式。大家还记得吗?这里有两道题,谁能在下面列竖式计算出来啊?(指2生板演)
35+5= 6+21=
2、其余同学,我们来做口算,看谁又准又快。(抢答)
(投影出示“摘小花儿”)52+7 问: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竖式。
问:列竖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4、揭示课题:同学们口算快而准,竖式掌握的`也很好,果真是名不虚传啊。接下来,老师邀请你们到图书馆去看看。
二、学习新知
1、投影出示主题图,问: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指生汇报)
2、师:那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加法的问题吗?请你先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师板书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3、师:同学们刚刚提出了很多加法问题真不错,看,黑板的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28+4= )(师板书)
4、28+4=?(学生举手)师:这么多人都会呀,那么老师还想请你想一想,你是怎么算28+4的。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
师:算好的同学请你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你已经算出来了。告诉老师你们算得多少啊?(32)好了,谁是最勇敢的,第一个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的?
(1).8+4=12,20+12=32 (板书)
师:哦,好方法。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看!(投影演示)
28+4,用小棒来表示就是:先算的是8根和4根加起来=12根,然后在和2捆合起来就是32根。
师:咦?同学们,你们看,这12根小棒够不够1捆啊?够1捆了,该怎么办?(数出10根捆成1捆,然后放在2捆一起,就是3捆零2根,就是32)也就是说,8+4=12,12里有1个十,要把这1个十进到十位上去。
再看!(投影演示)
师:要算28+4,用计数器来表示,4要加到那位上?
那现在个位上是多少了?(12)这12也够10了,怎么办呢?(满十进一)
问:那这十位上的1个珠表示多少?(1个十)
所以呢,28+4=32
(2)28+2=30,30+2=32 (板书)。
师:哎呀,你的方法真是太巧妙了。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竖式
问:列竖式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问:个位8+4=12,怎么写?(个位上满十了,就要向十位进1)(板书:满十进一)
说明:为了在计算的时候不忘记进上来的1,我们要把它写在十位的下面,写个小小的1。
6、小结。
刚刚,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都算出了28+4=32(板书横式)
其中,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特别要注意的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练习。
1、怎么样,你们都学会竖式了吗?那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投影出示)男生做前2道,女生做后2道,我们比一比看看谁做得准确。
(指生板演)反馈:强调满十进一。
(鼓励:哎呀,男生女生不分胜负,都是高手。再来比试)
2、做加法,(投影出示)
问:你是怎么口算这么快啊?
3、你们真聪明,这样都难不倒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去智慧岛!(投影出示)
4、作业:课本50页,完成4题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
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反思:
本节课在出示了题目后,大部分同学能够算出得数,但都是运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手指算法来完成的,这样的算法让他们的速度很难提高。但我并不着急,调整课上内容,先让学生自由算几道题,让学生拥有了成就感以后,提出“谁能有更快的口算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开始充满信心,想要比式。
于是,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然后选出组内高手在班里比赛,最后让同学们来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师进行小结,引出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等,最后,让同学们自选方法展开学习,并将同一种方法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切磋练习,从而真正地掌握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能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初步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切实掌握“想加算减”)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
星期天小黄猫和小花猫从市场早买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
小朋友,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课件随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2、探索算法
①生独立思考13-7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②小组内同学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3、交流汇报
4、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在计算时,我们一般选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或破+法,要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练习(课件)
它们有什么规律?
四、总结:
你能给今天学的知识取个名字吗?(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前面的铺垫学习,让本节课的口算变得轻松,同学们都能运用方法进行口算,但是在计算得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错误,于是我让学生们把学过的十几减几的题目分类,并进行比较,让运用破十法的同学发现见九就是一加几,见八就是二加几,见七就是三加几的破十规律,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本堂课的另一重点就是全班性推广想加算减的方法,因为同学们加法口算较快,所以侧重训练这种想加算减的方法,但还是有些同学不能理解加与减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想加算减”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针对练习
小红有13元钱,小明有15元钱,他们俩到肯德基去吃东西,请看肯德基的食品价目表:汉堡:9元 可乐:6元 鸡腿:7元。
(一)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汇报
选择 13-9 15-6 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4、你会填吗?
13-7=□ 15-9=□
(二)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二、自由练习:
1、小结:十几减几的方法很多,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计算时不但要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对又算得快。
2、选题训练
三、总结反思:
本节课仍然对学生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加以训练,不过在我看来简单的理解在同学们那里却非常吃力,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本节课,我请方法掌握较好的同学教大家去发现加与减的联系,效果好了一些,已经有一大部分能够理解想加算减这种方法了,不过还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巩固才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反思:
有了“十几减9”的学习基础,在学习“十几减8”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同学们回顾“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然后反问:这些方法能不能解决“十几减8”的题呢?同学们自己尝试,互相交流,发现口算方法,然后利用方法口算更多的十几减8的题目,这节课的题目便得很轻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利用加法、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 9+( )=15 (2) 9+( )=18
15-9=( ) 18-9=( )
(3) 9+( )=14 (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3、布置作业。
反思:
一节课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口算“十几减 9”的多种方法,并能选择一种进行训练,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便是提高速度,所以我提出,“怎样能让你所用的方法更快些?”我们班的李禹蒙同学最先发现“十几减9”的题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个位加1,也就是几加1的方法来算。虽然有这样发现的人并不多,但相信同学们已经开始体会到数学中的规律运用了。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重点:
按标准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定标准进行分类
一、自主学习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二、合作探究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4、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A情景:门口买票;B情景:戏水乐园。
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自我检测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交流完后,学生举手检测正确率。
四、教师讲评,优化方法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以后我们要会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五、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针对性作业
课本第29页第1、2、3、4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小小运动会”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并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
2、通过“设计奖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巩固百以内加减法及图形知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剪刀、胶棒、彩笔、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动物王国的小小运动会开幕了。
1、开幕式上:蜜蜂、蜻蜓、大雁做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从它们的表演中,你能找出哪些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看图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蜻蜓、蜜蜂谁多?多多少?蜜蜂比大雁多多少?
大雁、蜻蜓共多少?……
学生提出问题,有他指名解答。
2、运动场里,激烈的比赛已经开始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多)
汇报:(1)参加各项比赛动物分别有几只?
(2)参加两项或三项比赛的动物共几只?
(3)猴子比袋鼠多几只?猴子比兔子和小狗的和少几只?兔子比狗少几只?
小狗比猴子和袋鼠的和多几只?
(4)这次比赛设几个项目?
二、比赛结束了,冠军将得到一个漂亮的奖杯,你们能设计一下吗?把附页3中的图形剪下来,拼一拼,再涂上颜色。比一比谁设计的奖杯最漂亮。
三、你们设计的奖杯都很漂亮,小动物们可高兴了,现在它们要回家休息了。(出示图)有两辆车,每车最多坐50人,这些运动员够坐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次答案多种多样,这一次都认为是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两个蓝色的圆形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三、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