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3篇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十二气历”和《梦溪笔谈》;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的教学,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有关史料,指导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掌握解析史料的学习本法。通过寻找宋元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宋元辉煌科技成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毕昇、沈学习过程:

导入:

隋唐时期,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了那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学生思考回答)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也用了很大的发展,攀上了古代科技发展新的高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伟大发明,还涌现出沈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请问:最初的印刷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到了五代两宋时期,我国的雕版印刷也进一步发展,人们印制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屏幕显示有关图片)但是,雕版印刷也有许多弊端和不足。想一想,雕版印刷都有哪些不便之处呢?(学生思考回答)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学生议论)

对,雕版印刷是死的,如何变“死”为“活”呢?北宋平民毕升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屏幕显示“毕升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页小字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泥活字的制作经过,如何用它来印刷书籍呢?(学生代表发言)好,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回答)对,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毕升之后,活字印刷术在实践中又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屏幕显示有关图片,简介活字印刷发展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小字内容,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概况。)

活字印刷术以后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德国人谷登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印刷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采用什么技术来进行印刷吗?(学生议论回答)对,我国的印刷事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了,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制书籍。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他还是第二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之一。现在,一本10多万字的书,从组稿、排版、到出版仅用四五天时间,比过去不知要快多少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利用磁石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屏幕显示“司南图”,简介司南的工作原理)这是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以后人们又采用氯悬法、水浮法等技术制成了指南针。(显示相关图片进行讲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1页的史料,说一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情况。(学生回答)南宋时航海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出行,指南针也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简介这方面的情况)

3.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火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它是由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火药的有关内容概括为:唐朝中期有记载,唐朝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宋元时期是四大发明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的广泛应用和对外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四大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呢?(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归纳)

4.科学家沈(1)沈(屏幕显示“沈括像”,简介沈页小字内容,了解沈沈家李约瑟博士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在沈(2)郭守敬——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

(屏幕显示“郭守敬像”,简介郭守敬的生平。)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最大成就是编写了《授时历》。《授时历》把一年分为365.2425天,与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仅差26秒,比现行公历的确立要早约3。如此精确的历法,郭守敬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公转周期与制定历法的关系)要制定出精确的历法必须要对天象的变化进行细致、精确的观测。为此,郭守敬曾制造了近20种天文仪器,又主持了元朝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这次天文测量最南和最北的观测点。)正是有了大量准确的观测结果,郭守敬才编写出《授时历》这样的历法。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郭守敬除了在天文历法上的卓越成就外,还在水利建设方面有重大贡献。元朝大运河中的通惠河就是在郭守敬的主持下,顺利开凿完成的。(屏幕显示“通惠河图”,简介郭守敬是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的。)通惠河开凿成功后,从杭州出发的运粮航船可以直达大都,促进了大都经济的繁荣。今天北京积水潭边的汇通祠,就归纳总结的过程:

指导学生填充表格,将本课知识结构总结如下:

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三 大 发 明

篇2: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第十六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理解这种绘画新风兴起的社会条件。指导学生将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家和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归类整理的能力。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学生回答)。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屏幕显示“司马光像”)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注解,释疑书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屏幕显示相关文字)。同学们知道编年体和纪传体有什么不同吗?编年体是以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的体裁,能够将史实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前后次序和因果关系。而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集中记载历史人物的活动,便于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两种体裁各有千秋,是我国古代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小字部分,了解《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学习司马光等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宋代史学成就巨大,文坛更是百花齐放。宋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是词。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简介词的产生情况)。词到了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坛上一课璀璨的明珠,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词人和词作。根据词作风格的不同,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屏幕显示“苏轼像”,简介苏轼生平)。北宋前期,政治局面稳定,统治阶级追求享乐,词人的境界一般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把山川景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的情怀写进词中,提高了词的意境。他着力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词风的萎靡之风,开创了一派豪放风格。(多媒体演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词中描绘的古战场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这首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屏幕显示“辛弃疾像”及其代表作,简介辛弃疾生平)。辛弃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他在作品中经常表达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因此,他的词大多写得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屏幕显示《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学生体会词作的雄浑悲壮)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屏幕显示“李清”)。李清宋代优秀词人、词作很多,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收集阅读欣赏。元朝文坛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元曲。

三、元曲和关汉卿

1.  元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介我国戏曲的发展概况以及元杂剧的结构和角色分工。指出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

2.  关汉卿和《窦娥冤》

(屏幕显示“关汉卿像”及其代表作《窦娥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小字内容,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窦娥冤》的基本剧情)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屏幕显示《窦娥冤》的相关图片和剧照)。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借窦娥之口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愤怒地鞭挞封建黑暗势力对百姓的欺压,表达了对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各具特色,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屏幕演示《清明上河图》动画)。这幅画全长5米多,共画了各式人物800多个,整幅画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勾画得栩栩如生,真实表现了当时东京城的繁荣局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我国美术上不朽的佳作。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议论)。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所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宋元时期的其它艺术成就,可利用多媒体归纳总结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将本课知识结构总结如下:

人物

篇3: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教材教法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教材教法

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教材教法

地位分析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成果辉煌。《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风格多样、取材广泛、思想丰富,优秀词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书画界也是人才辈出,张择端、赵孟頫、“宋四家”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宋元时期是我国文化高度发达,全面繁荣的时期,对中国以及世界闻名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和社会课中有一定的了解,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优秀的文化遗产,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去体会古代文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点分析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前后费时19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元文坛熠熠生辉,人才济济,宋词、元曲成就非凡。苏轼的豪迈奔放、李清照的委婉清新、辛弃疾的慷慨悲歌、关汉卿愤世嫉俗,一扫晚唐五代浮靡的文风,开创了文坛繁荣昌盛的.新局面。宋词元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东京商品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的现实。

通过对宋元文化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1)内容多,头绪繁杂。宋元文化的领域繁多,特别是宋词,不同时期、不同词人的作品又有不同的风格和内容,要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困难。教学中要注意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繁简适度。(2)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发展情况。初一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论修养很缺乏,理解起来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司马光像”,简介司马光生平)。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史记》和《资治通鉴》在体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来学习《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在对比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纪传体”、“编年体”的含义及各自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两种体例各有千秋。强调《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司马光在史学上的巨大贡献,史学界把他同司马迁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二司马”。至于《资治通鉴》的编写目的,教师可点到为止,对于初中学生不作过多要求。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司马光等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艰苦的写作过程。

宋词和优秀词人。教师简介词的产生、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词繁荣的原因。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介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人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朗读、鉴赏不同词人的作品,感受和领会不同词作的风格、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比如 “苏轼”,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声中显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去听、去看、去想象,从而感受词作所描绘的古战场的雄浑壮观场面,表达出的作者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李清照和辛弃疾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学习,但要注意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和个人经历,理解他们词风的不同。

元曲和关汉卿。教师简介我国戏曲的发展概况,指出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元杂剧的结构和角色分工,使学生对元杂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关于“关汉卿和《窦娥冤》”,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教师再对关汉卿和《窦娥冤》作简要介绍。然后向学生演示《窦娥冤》的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封建势力的黑暗不公,表达了对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简介五代宋元时期绘画的发展及特色,特别是风俗画的创作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通过多媒体演示《清明上河图》画卷,学生观看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情况以及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现象同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课堂导入

导入一:(屏幕显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苏轼的词作,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出现了像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著名的文学家,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艺术家张择端、赵孟頫等。从而引入新课。

导入二: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指出: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从而引入新课。

篇4: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理解这种绘画新风兴起的社会条件。指导学生将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家和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归类整理的能力。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学生回答)。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屏幕显示“司马光像”)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注解,释疑书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屏幕显示相关文字)。同学们知道编年体和纪传体有什么不同吗?编年体是以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的体裁,能够将史实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前后次序和因果关系。而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集中记载历史人物的活动,便于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两种体裁各有千秋,是我国古代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小字部分,了解《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学习司马光等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宋代史学成就巨大,文坛更是百花齐放。宋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是词。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简介词的产生情况)。词到了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坛上一课璀璨的明珠,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词人和词作。根据词作风格的不同,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屏幕显示“苏轼像”,简介苏轼生平)。北宋前期,政治局面稳定,统治阶级追求享乐,词人的境界一般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把山川景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的情怀写进词中,提高了词的意境。他着力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词风的萎靡之风,开创了一派豪放风格。(多媒体演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词中描绘的古战场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这首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屏幕显示“辛弃疾像”及其代表作,简介辛弃疾生平)。辛弃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他在作品中经常表达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因此,他的词大多写得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屏幕显示《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学生体会词作的雄浑悲壮)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屏幕显示“李清”)。李清宋代优秀词人、词作很多,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收集阅读欣赏。元朝文坛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元曲。

三、元曲和关汉卿

1.  元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介我国戏曲的发展概况以及元杂剧的结构和角色分工。指出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

2.  关汉卿和《窦娥冤》

(屏幕显示“关汉卿像”及其代表作《窦娥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小字内容,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窦娥冤》的基本剧情)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屏幕显示《窦娥冤》的相关图片和剧照)。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借窦娥之口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愤怒地鞭挞封建黑暗势力对百姓的欺压,表达了对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各具特色,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屏幕演示《清明上河图》动画)。这幅画全长5米多,共画了各式人物800多个,整幅画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勾画得栩栩如生,真实表现了当时东京城的繁荣局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我国美术上不朽的佳作。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议论)。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所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宋元时期的其它艺术成就,可利用多媒体归纳总结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将本课知识结构总结如下:

人物

篇5:《繁荣的宋元文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繁荣的宋元文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2、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了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歌B.散文C.词D.戏曲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资治通鉴》和《史记》在体例上的共同点是()

A.都属于纪传体B.都属于编年体C.都是断代史D.都是通史

5、下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A、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B、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C、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D、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摘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①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②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是指谁?

③这首词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④这首词,你朗读后感受到什么?

2、问答题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书?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姓司马的`史学家,他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他是按什么体例写《史记》的呢?也是编年体吗?纪传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例呢?它与编年体有哪些不同?

三、课堂延伸

宋词知多少!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

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2、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3、辛弃疾的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参考答案

一、课堂训练

1、B2、C3、B4、D5、D

提示:

1提示:见书P862提示:唐诗宋词元曲3提示:见书P87-88

4提示:编年体纪传体通史5提示:以叙事为主

二、课堂回顾

1.材料题

答:①苏拭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②魏、蜀、吴;周瑜③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大军。④“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豪迈奔放。

2.问答题

答: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的历史,共294卷。《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司马迁写了《史记》。《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

三、课堂延伸

1、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老夫聊发少年狂 射天狼

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 月有阴晴圆缺 千里共婵娟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3、可怜无数山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篇6:寓知于景 寓动于情《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留下来的东西。” 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下面,结合课堂谈一谈我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播放录像《中华五千年》隋唐文化片断,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下课的散漫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当中。导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隋唐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可谓是硕果累累,群星璀璨。继隋唐之后,宋元文化又成为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亮丽的风景? 悬念设置,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思维,投入地去学习。

二、提供现场,激发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感悟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学生从小学就熟背唐诗宋词,于是设计了读词、赏词、赏人环节。大胆让学生尝试,主动参与其中,激情饱满富有表情的朗诵,感受词曲的美妙与历史的沧桑,体验宋元时代的名人精神。使学生在说和做中,感知真情,陶冶情操,坚定信念,培养了能力。为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民族根底的道德情操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而自豪。同时,为了让学生一直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还采取多形式的传递知识方法,创设宽松有趣的情景,寓知识于景之中。如自编的“看故事说史”和“猜灯谜”。尤其谜语:财务工作大检查(答一史书)、泳泳泳泳泳泳(诗人)、葱姜大蒜能除病(词人)、囚禁苏武(曲作者)。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快快乐乐地学习,并及时出示人物像,快快乐乐地感悟历史人物及事迹。

三、启发诱导,开发潜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创新理论,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所以,我设计了苏轼词与辛弃疾词、辛弃疾词与陆游诗在风格、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宋元与隋唐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相似点?等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尤其感悟论坛:学习了三大发明与传播,你有什么感悟?从沈括、郭守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提示学生发散思维,由古知今,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发明的精神。

四、由史及今,延伸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如:让学生以莱芜电视台名栏目“艺术之窗”为范本,结合课本图片、内容,自编、自导一台节目,说说自己的创意。这样,既让生活回归了课堂,也让课本知识走向了生活,使学生内化了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何乐不为!

这堂课,我确定了三个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力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能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在课型设计上,我力求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占领课堂,学生在讲讲议议、试试说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已有基础,师生配合得较为默契,知识掌握游刃有余。比如,我提问“司马迁《史记》与司马光《资治通鉴》体裁上有何不同?宋元与隋唐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相似点?学生表现也确实没有令我失望,有的学生知识面非常广 ,就是那些平时学的不好的学生,历史人物故事讲起来也头头是道。所以学会欣赏、鼓励、倾听每一位学生非常重要。

本节课的“亮点”,我觉得是利用大家熟悉的刊物、电视名词,我把三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 “科技博览”“文史精华”“艺术之窗”。每个板块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独立完成,各具特色。每个板块中唯一不变的主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如:说故事、猜谜语、词曲共享、感悟论坛、自由创意、在线讨论等活动,推陈出新。突出课堂一个“活”字,突出内容一个“深”字,突出问题一个“精”字,突出创意一个“新”字。给每一个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人对话的机会,倾听、鼓励、欣赏每一个学生。整堂课自始至终贯穿一个“情”字。对历史长河的眷眷之情,对灿烂文化的欣赏之情,对优秀祖国的自豪之情,对历史人物的爱戴、学习之情,还有同学们之间合作探究之情,对未来憧憬之情。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通过这个设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充分发挥了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优势。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导课时间再控制的少一点就好了。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以后力争在工作中,多多思考与积累,精心设计有梯度、多角度的问题,力求少而精。再有知识前后联系的不够密切,从而历史的延续性体现的不够突出,所以备课要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多样的知识网络,多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课堂,上成符合新课标的优质课,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学会走路。

篇7: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

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和《梦溪笔谈》;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的教学,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有关史料,指导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掌握解析史料的学习本法。通过寻找宋元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宋元辉煌科技成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毕N、沈括、郭守敬等历史人物发明创造活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勤于探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隋唐时期,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了那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也用了很大的发展,攀上了古代科技发展新的高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伟大发明,还涌现出沈括、郭守敬这样的杰出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文化的科技殿堂,去感受一下科技的巨大魅力和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请问:最初的印刷方式是什么?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到了五代两宋时期,我国的雕版印刷也进一步发展,人们印制了大量精美的书籍。但是,雕版印刷也有许多弊端和不足。想一想,雕版印刷都有哪些不便之处呢?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对,雕版印刷是死的,如何变“死”为“活”呢?北宋平民毕升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泥活字印刷。让同学来说一说泥活字的制作经过,如何用它来印刷书籍呢?好,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毕升之后,活字印刷术在实践中又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

活字印刷术以后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印刷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采用什么技术来进行印刷吗?我国的印刷事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了,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制书籍。现在,一本10多万字的书,从组稿、排版、到出版仅用四五天时间,比过去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利用磁石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以后人们又采用水浮法等技术制成了指南针。让同学说一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情况。南宋时航海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出行,指南针也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火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它是由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火药的有关内容概括为:唐朝中期有记载,唐朝末年用军事,宋元时期大发展,阿拉伯人传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宋元时期是四大发明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的广泛应用和对外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四大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四、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著《梦溪笔谈》

(简介沈括的生平)沈括是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博学多才,在天文、历法、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研究。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沈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沈括晚年,举毕生所学,著成《梦溪笔谈》一书,书中保留了我国古代大量有极高科技价值的.成果,有许多成果是沈括的创见。正是由于沈括在我国科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在沈括之后,宋元之际,我国又涌现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

(2)郭守敬――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

(简介郭守敬的生平。)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最大成就是编写了《授时历》。《授时历》把一年分为365.2425天,与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仅差26秒,比现行公历的确立要早约3。如此精确的历法,郭守敬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公转周期与制定历法的关系)要制定出精确的历法必须要对天象的变化进行细致、精确的观测。为此,郭守敬曾制造了近20种天文仪器,又主持了元朝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正是有了大量准确的观测结果,郭守敬才编写出《授时历》这样的历法。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郭守敬除了在天文历法上的卓越成就外,还在水利建设方面有重大贡献。元朝大运河中的通惠河就是在郭守敬的主持下,顺利开凿完成的。通惠河开凿成功后,从杭州出发的运粮航船可以直达大都,促进了大都经济的繁荣。

篇8:初一历史《繁荣的宋元文化》课题稿件

初一历史《繁荣的宋元文化》课题稿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成就。

2.能力培养

(1)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的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思想教育

(1)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了解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执着与严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努力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史学方面介绍了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文学分两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是宋词的形成和成就,二是元曲的形成和成就。史学和文学是本课的`重点,突出反映了宋元文化面貌。本节课的难点则是元曲和风俗画产生的原因,这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板书和放映资料片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

(二)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三)学习新课

1.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提问: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思考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资治通鉴》,多媒体显示此书)《资治通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要求学生回答,引出作者司马光。显示司马光头像)

篇9:《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 坚持不懈 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 费工 浪费性大。师 由此可见 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

二、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 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 排版 印刷 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 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 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师: 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 电脑排版 高速印刷机等)

(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 《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liuxue86.com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 :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三)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观察“突火枪”图片,并说明其原理。活动探究:比较一下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师:宋元时与科技成果相伴随的还出现了许多科学家,书中提出的主要是哪两位?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三、总结

元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以及隋唐文化的基础,使宋元科技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阶段,四大发明的应用及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与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共同构建了宋元文化的繁荣。 学完本课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篇10:《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行,14-14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

生答:不会,因为船上装了指南针。

2、“指南针是哪国人民发明的?”

生答:中国人

3、“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上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由此导入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2页第二段并回答问题。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2、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开展“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根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尝试自制活字印刷的过程,然后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

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所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

活字印刷的优点: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3、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学生回答:木活字、套色印刷以及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等;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4、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学生回答: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5、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3页第一段并回答。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战国时期我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

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

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多媒体演示指南针的模型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其优势是体积小,磁性大,转动灵活,便于广泛使用。

指南针的其它使用方法: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南宋时,与中国在海上频繁贸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带到近东地区,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古人是如何发明火药的?火药有哪些用途?它是怎样传人欧洲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并观察与思考题相关的插图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用途: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些火药武器?

学生回答:突火枪、火箭、火炮

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

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

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

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多媒体演示培根、马克思有关四大发明的观点,以便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四)、沈括和郭守敬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课上由2~3人讲述,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篇11:七年级历史繁荣的宋元文化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繁荣的宋元文化测试题附答案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2、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了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诗歌B.散文C.词D.戏曲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资治通鉴》和《史记》在体例上的共同点是()

A.都属于纪传体B.都属于编年体C.都是断代史D.都是通史

5、下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A、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B、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C、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D、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摘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①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②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是指谁?

③这首词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④这首词,你朗读后感受到什么?

2、问答题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书?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姓司马的史学家,他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他是按什么体例写《史记》的呢?也是编年体吗?纪传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例呢?它与编年体有哪些不同?

三、课堂延伸

宋词知多少!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2、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3、辛弃疾的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参考答案:

一、课堂训练

1、B2、C3、B4、D5、D

提示:

1提示:见书P862提示:唐诗宋词元曲3提示:见书P87-88

4提示:编年体纪传体通史5提示:以叙事为主

二、课堂回顾

1.材料题

答:①苏拭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②魏、蜀、吴;周瑜③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大军。④“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豪迈奔放。

2.问答题

答: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的历史,共294卷。《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司马迁写了《史记》。《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

三、课堂延伸

1、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老夫聊发少年狂 射天狼

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 月有阴晴圆缺 千里共婵娟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3、可怜无数山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篇12: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学习目标】

――恩格斯

材料二:(毕升的活字印刷术)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知识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沈括和郭守敬的科技成

就。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能力目标: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

的精神。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妙招巧记】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改进是蔡伦;隋唐印刷用雕版, 北宋毕升造活字;

战国时期创“司南”, 北宋指南(针)用航海;古代炼丹制火药,唐末宋元用战争。

【知识链接】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⑴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它不仅是

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⑵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⑶这一时期,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重大的进步。⑷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使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⑸这一时期的文化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的文化成果。

一.合作探究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第一文库网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 根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马克思 思考回答:

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意义) (1) 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 的出现促进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 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

易的发展。

(4) 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

历史进程。

2.列举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3.材料一:“在14世纪,火药从阿拉伯那里传人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

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请回答:

(1)在我国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什么时间?

(2)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分别发明于那个朝代?你认为它们的发明有何意义?

(3)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4)中国的四大发明除以上三项外,还有哪一项?其改进者是谁?

二.达标检测

1. 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张仲景 B. 祖冲之 C.贾思勰 D. 毕升 2. 指南针是由谁传播到西方的?( )

A.蒙古人 B. 女真人 C. 匈奴人 D. 阿拉伯人 3. 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是在( )

A.宋元时期 B.元朝 C.明朝 D.唐朝 4. 元代以来,人们读到的精美书籍通常是( )

A.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 B.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C.写在竹木简上 D.手抄的 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6.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具有多方面的成就。他著的( )最有名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 7.“石油”这一名词首先使用者是( )

A.毕升 B.孙思邈 C.司马光 D.沈括

8.“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在北宋时期发明或制成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9. 活字印刷术相对雕版印刷术的最大优点是( )

A.印刷的书更加精美 B.保存的时间更长 C.既经济又省时D.能够用黏土制版 10.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是( )

A.张衡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1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世界上最早的的指南仪器出现在( )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篇13: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文化课,本课能够依据初中生活泼好动、酷爱新奇的心理特点及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认知习惯,角色扮演、词句接龙、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感悟宋元时期的历史,生发对宋词等文学艺术作品的热爱。由于文化课头绪较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收集和梳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积极参与来发展思维,张扬个性发挥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也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擂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让学生们最快乐的上好这节课。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积极思维,分享探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在师生互动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动与学,教师尽量不讲,少讲,凸显了新课改的要求。

课下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过粗,没有充分体现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原则。比如“列表对比《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设计哪些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此项教学目标呢?第二,对历史学科特色凸显不够。类似于这种不同朝代的文学成就课,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目标,稍不注意,就会成为文学赏析课。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为解惑者的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多从教学设计入手,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在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改进,使学生更加喜欢上历史课。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