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设计
教学主要目标:文化运动的结构
A、回顾文艺复兴
让学生说说文艺复兴的内容,然后归纳文艺复兴的几个方面。
1、内容
2、核心
3、先驱
4、历史背景
5、主要影响/历史贡献
【复习:瞄准结构】
B、学习新文化运动
一、进入历史状态
师: 19到19的中国,大家记得哪些事件?
学生们纷纷说,其中有政治状态、文化状况、文化传播、经济状况、军事状况、社会变化……
从这个维度,梳理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它是继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技术革命和政治制度革命之后的一次思想运动。
【导入:带入感。从现在逐渐进入那个时候的历史情境中去。启动历史感。同时,让学生说,也启动学生的感官。】
2、历史中的新旧力量对比
在整体大概梳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状况的同时,让学生分类对比:哪些是旧力量,哪些是新力量,形成了怎样对抗和冲突。
通过对比,梳理出新文化运动要做什么,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历史价值。
二、根据文艺复兴的结构,说说新文化运动的几个方面。
1、内容
2、历史背景
3、先驱
4、运动过程
5、主要影响
分小组讨论,一个组发言,说所有内容,另外一个组评价,补充。写在纸上。
【浪漫:从框架的角度把握,逐渐深入】
三、深潜历史。
补充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资料,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字体的改变,一些运动先驱的言论,“打到孔家店”的一些做法,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
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对社会的影响、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
【精确:增强历史感受性,增强思辨。】
四、讨论后,补充、完善自己纸上的内容框架。有问题的可以质疑。小组成员互助。
用红笔在纸上圈出四五个词。
【综合】
五、应用。
先做几道选择题,检测巩固一下。
主观题:请分析一下,现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新文化运动?
【结构不良:前面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教材里提供了良好结构,这个主观题,结构不良,学生需要自己去讨论社会现状,分析出现在的新文化运动必须具备的结构。】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包含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的教学巧妙运用民意调查切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知识丰富、内容多彩;为了有利于教学,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行小组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高。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因时间关系,让学生看材料和图片时,并没有对其做深层次地介绍和解读。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并没有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拖堂。
在评课的过程中,专家同行也对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如在课本内容的调整上可以在大胆些,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等等,是我感触颇深。
我更加明白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在此次备课中,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只是一味地讲究形式上的多样,而丢了备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研读大纲,课程标准。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深刻地感触,到底什么是新课改,仅仅是形式上的吗?仅仅是小组合作,仅仅是探究讨论吗?不论是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大量的材料视频等等,这些都只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而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合情合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改进:
1.在备课之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先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学要点、知识重难点,明确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再依据学生实际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2.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大胆根据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后顺序的调整,以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同时合情合理设计教学形式,所涉及的教学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要为课堂教学服务。
3.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资料库,尽可能地灵活巧妙地使用历史资料进行知识教学,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为学生课后的练习、测试等积攒材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回忆历史,导入新课 | 呈现图片材料“感受历史,肩负未来” | 观看图片,自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 | 利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领导人,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引入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新文化运动 |
新课教学 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1.呈现图片材料:“袁世凯祭天祭孔”“袁世凯复辟称帝” 2.中国民众新春对联 3.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状况是什么? 4.陈独秀关于思想解放有关言论 | 学生回答: 推崇 “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 让学生体会到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观念产生的激烈的冲突 让学生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
二、新意盎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的《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 2.进一步设问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兴起标志:《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场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形成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 让学生学会对教材内容归纳梳理及对有关史料的分析等基本方法 1.让学生了解《新青年》在传播新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2.北大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松的环境,体会在《新青年》及北京大学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兴起 |
三、推陈出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在知道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继续提问:陈独秀提出二者有何意义? 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一场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主要代表是谁?他们都有什么贡献? | 学生回答: 民主和科学 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事物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胡适──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1)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号召推到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2)19起,《新青年》全部使用白话文 3)鲁迅 《狂人日记》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它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播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 让学生了解新旧观念的冲突,接受新观念是一种历史趋势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内容──文学革命,还能对文学革命的代表胡适,陈独秀,鲁迅有清楚的认识;白话文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
四、新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 材料展示: 1.19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2.简讯 他们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学生回答: 1.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 用材料的形式直接形象的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下面的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2.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 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幻灯1:封面
幻灯2:导入新课
师:幻灯片中五位历史人物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蔡元培。辛亥革命后,他们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潮流,即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化健将,他们为何要掀起这场运动?这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幻灯3:确定学习目标
子标题:《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幻灯4-1:运动背景
课标解读: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设计问题从简单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并思考新文化运动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西方文化影响和国内政治环境两个方面思考。)
生1: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世凯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政策。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2: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幻灯4-2:袁世凯祭天
师:19,袁世凯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次年为“洪宪元年”。这幅图就是他称帝后在天坛祭天的情形。面对袁世凯的“祭孔”闹剧,当时社会民众有怎样的不同反响?
生1:他的反动行为,立即得到封建余孽的喝彩。
生2:先进的知识分子将发表言论,抨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
师: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课标解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从标志、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等方面来自学相关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初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幻灯5:导学提示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40-41页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等。
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6:兴起标志
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师:在运动中,涌现出了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分别是谁?
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
幻灯7:运动口号
师:他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大家知道他们斗争的两面旗帜是什么吗?
生: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师: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请看大屏幕,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8:运动内容.视频
师: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什么?
生1:观看录像并回答。他们向尊孔复古思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生2:他们反动封建礼教,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师: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幻灯9:运动内容.文字
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师: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们通常概况为“四提倡”和“四反对”。同学们阅读课文41页小体字部分,具体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1: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师: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生2:他们主张人们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
师: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生3:要求人们从封建传统下解放出来,得到自由的发展;
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所谓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生4: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邹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也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尤其是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过渡语:1914-1918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展出现新变化,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视频——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课标解读: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等世界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提前预习,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的方式增加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同学收集整理知识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幻灯10:世纪曙光.视频
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怎样的极影响?
生:1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李大钊等怎样是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生: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并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同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幻灯11:世纪曙光.文字
师: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过渡语: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从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课标解读: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幻灯12:历史意义
生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了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生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是,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师:新文化运动正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它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它不仅是一次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倡导民主与科学,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构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生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于,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师: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的光辉旗帜。
五、知识总结
课标解读:知识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理知识线索和综合归纳能力。本部分提供了两种方法,前者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板书就可以联系课文复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线索。后者注重了知识归纳,采用歌诀方法记忆,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方法一:板书总结
师: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的板书,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
幻灯13:板书设计
师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运动初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抨击尊孔复古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后期,宣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
方法二:歌诀总结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老师把本课的主要内容编成歌诀,供大家记忆。我们来齐读一下——
幻灯14:歌决总结
生: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陈李胡鲁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十月革命炮声响,马列主义新时期。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籍。
【课堂巩固】
幻灯15:史海泛舟
程标解读: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课堂辩论和历史畅想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幻灯16:请你选择
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 B )
A.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定 B .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
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 )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胡适④鲁迅⑤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3.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旗帜是( C )
A.自由和平等 B.民权和民生
C.民主和科学 D.新道德和新文学
幻灯17:课堂辩论
甲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乙方: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发言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结合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进行精当的点评,并肯定甲方观点。
幻灯18:历史畅想
如果你是生活在1915年中国的青年学生,读到了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深受鼓舞的你,将激情地向自己的同学发表演说……
生:结合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自由地发表观点。
师: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走在了时代前沿,同尊孔复古的时代逆流不懈斗争。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大家一起来宣誓——
结束语:师生起立宣誓。作为21世纪青少年,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怎样搞好课堂小结哪?
首先,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知识的高度概括。通过小结进一步点名主题,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了什么,各部分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
其次,课堂小结是对课本内容的进一步升华。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内容在本单元、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可以借此机会引出下一课、下一单元内容,指明他们之间的关联。这里需要老师的点化。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我强调了: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带动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最后,课堂小结是历史课堂的'情感升华,应该是历史课的灵魂体现,应该是历史感情的最终以感性或者理性的方式深入人心,留给学生的,或是思考,或是感动,或是震撼。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我们要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创新、不畏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
我很荣幸在这期的“大家学堂”上开设了公开课《新文化运动》,从确认课题开始我便寻思着怎么将这节课开得有亮点、开得活跃点、开得实用点,如果做好这三点,我想这节课就算开好了吧。
怎样开得有亮点呢?我发现今年正好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于是便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还下载到9月15号北京卫视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特别报道,我将这个报道应用到这一课的导入当中,单刀直入地引出这一课课题,学生们从看新闻的角度接触新文化运动来激发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并能在一开始就对这次历史事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怎样才能将课堂开得活跃点呢?想来想去,形式上的创新那还是表面化的,还得用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丰富了才是真正的活跃。在这节课中我添加了一些史料,同学们可以根据史料自己归纳和体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怎样才可以使这节课实用,做题目会做,考试会考?其实还是老师的思路要清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后联系讲清楚;重点要抓牢,基础知识要巩固。体现在上就是结构要清晰、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
总之,在准备“大家学堂”的公开课《新文化运动》中又使我快速地成长了一次,尤其是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一、课程标准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目标 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胡适首创“文学改良”、鲁迅李大钊的代表作
2、过程与 方法 :自学与同学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
三、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2、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 作用。
四、学法指导:
知识点:
(一)创办《新青年》
(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 》为阵地,高举 和 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新文 化运动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斗争锋芒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 。
(二)文学革命
(1)1917年,胡适发表了《 》,随后,陈独秀发表了,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
(2)鲁迅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他创作了《 》《 》等文学作品,树立了新文学 的典范,成为 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3)“新世纪的曙光”
(4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 》和《 》两篇,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 探索 的新出路,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课堂训练
1、填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请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表中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2、议一议:为什么人们打这场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性质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有那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