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教学设计(变形记作文教学设计)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作文训练教学设计(共含2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训练内容:表现主观情意

教学目的:

1、增强学生对表现主观情意的认识;

2、提高学生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文章不仅要会再现客观事物,而且要能表现主观情意。

二、生自读写作指导,理解:

1、什么是情?什么是意?怎样写出有情有意的文章?

2、明确小结:情即指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无论谁动笔写作,总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一篇好文章,无不具有真挚的情感;意指作者的思想、意旨,即对事物本质的揭示,理性的论述。换言之。意就是指文章的理,作者对人或事引发的思考,并借议论的方式来表达,揭示并升华主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三、写作指导

1、如何表现主观情意?

古人曾留下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就是要以情动人。作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感情融注文中,读之也就令人乏味。而主观情感是抽象的,它的表现必须依赖客体,也就是说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情、景物等作为凭借物来抒发感情。

A、借叙事来抒情:

一般的叙述,作者往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加以具体完整的叙述。而借叙事来抒情,则叙事不过是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物的完整过程,往往只是片断式介绍,而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之中。

借叙事抒情,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1、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

2、蒋子《关于猫》:小白被喂得很白很大,它身上的跳蚤就跟着很多很肥了。看它手忙脚乱一刻不停地搔痒,我便想到它如何食不甘味寝不安眠,竟然感同身受。只好一次一次给它洗澡,然后用镊子一只只地钳去毛里边的跳蚤。在明媚的阳光下,从一只白猫身上寻找黑色跳蚤,这样的生活似乎很具浪漫色彩。但时过境迁,这行为变得为自己所不理解,或许那正上一种宁静心态的写照。在后来的一片喧嚣之中回想那值得怀念的宁静,自然认为不可理喻。

陈村:《病友》:还有一位老人,儿子只照过一次面,匆匆来,匆匆去。出院的前一天。说是儿子会来接他,谁知等了又等,就是不来,连个电话也没有。老人提着杂物,一个人走了,走得很冷清。我想他心里必定是惨淡的。他有两个儿子。老人自尊,没多说一句话。

所以,借叙事来抒情不能让情感全面铺开,四处流散。

B、借写景来抒情。

古人对写景来抒情,早有精辟见解。:写景要显,抒情要隐,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头破血流就不美了。所以情要隐,隐到一点也不说,别人也能感觉到。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清人王夫之特赞赏:多次引用,说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然而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当然,情感的完全隐藏和彻底显露都不可行,借景抒情关键是在隐藏与显露之间找到了个合适的比例。读者通过显露的景物描写去揣摩隐含的情意。

C、寓情于议理

一张姣好的面庞需要一双智慧传神的眼睛,不在就会黯淡无光;一篇出色的文章,需要一两句光彩四射,哲理闪烁的点眼之笔,不然就会平淡无奇。古董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片言是作者被一种强烈的感情所支配而作出的深刻判断。如果说抒情是感性的升华,那么,议论就是理性的升华。当然,片言终究一能代替一篇,它需要全体在后面烘云托月,即便文章的警句像火眼金睛,生动传神,倘若没有眉毛、鼻子那将会一幅什么模样?

如《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母猫小花又被收留了。人类似乎永远不能避免的弱点之一就是明知故犯。像我,明知小花一旦定居又将带来新的重负,明知业已倍感沉重的生命需要的是减轻而不是啬负荷,仍旧收留了小花,如同眼睁睁盯信一个陷井,然后很理智并很低优雅地跳进去。由此可以略知现代人的某些诸如全面淡化人际关系以及淡漠人类情感的人生理论是多么高超。你想保护你自己吗?那就请你不要总是悲天悯人好了。假如你抬脚就想踩死一只忙着搬家的蚂蚁,开车就想碾杀一条在路边歇晌的狗,也许你已经具备了做现代人的资格。将这种气质发扬光大,你便可以闯荡世界了。你可以冷落父母,可以嫉恨手足,可以投靠昔日的对头,可以编个圈套陷害义重于山的朋友只要利益需要。

现代人活得自在潇洒的秘决,似乎就在于薄情寡义。

四、作文:

1、以一次尝试为题,写一篇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文章。800字

2、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文章。800字

篇2: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原作文的缺点与不足。

了解作文升格的八个方面。

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重点与难点:

了解作文升格的八个方面。

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原题回放

以“感动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二、学生原作文分析

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是:叙事、写人、写景的细节描写。

存在的问题有:

1.详略不当:铺垫过多,背景复杂,中心事件弱化,造成头重脚轻的病症。

2.细节描写不够,概括性描写较多。

3.感人的力量不够强,有的有肉无血,有的言之无物,有的无病呻吟。

4.“感动”的内涵没有揭示出来,或者说缺少直接抒情的句子。

5.事件不够真实,编故事的痕迹较重,不够合理合情。

改善的建议主要有:

在事件的叙述中、在人物的描写中、在景物的渲染中自然产生动情的力量,感染读者,而不是自说自话,如“多么令我感动啊!”之类的话。

最好既要有具体的事件,又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位置在篇末,字数不超过100个)。

三、作文升格训练

一般来说,作文升格训练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即切合题意升格、中心突出升格、内容充实升格、符合文体升格、文章结构升格、语言流畅升格、书写卷面升格、发展等级升格。

下面分别论述:

切合题意升格。有的作文写的是打雪仗的欢乐,是不符合题意的。请重新审题。

中心突出升格。病文表现在中心事件不突出,没有点题或点题不到位。请明确主旨。

内容充实升格。病文表现在:概括性语句较多,中心事件不具体,不详细。人物描写苍白,细节描写缺失。抒情议论过多,显得很空虚,言之无物,且无病呻吟。胡编滥造,无真情实感。请纠偏。

符合文体升格。本次要求写记叙文,而有的作文,大谈阅兵的感人场面;有的作文,堆砌几个毫不相干的场面或事件。文体请规范。

文章结构升格。有的作文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铺陈的过多,仅仅给中心事件很少的篇幅,致使喧宾夺主;有的作文,叙事没有波澜,平铺直叙,如拉家常。结构请合理安排。

语言流畅升格。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混乱,语句罗嗦,错别字。这对于基本功较差的作文来讲是升格的重点。

书写卷面升格。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求漂亮,但要认真。

发展等级升格。这一点是针对优秀作文来讲的。优秀作文要升格,就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升格,例如,情感的真实深度上,文采修辞与意蕴上,选材的新颖度上。

四、写作实践

以“感动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请针对自己原作文的主要毛病和不足进行升格,力求更好。

篇3: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二、课时:

一节课。

三、教学目的:

1.了解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的意义;

2.要写具体,写出情意。

四、教学设计:

1.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2.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

(1)为什么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对举手发言的同学热情鼓励)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感受。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致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意旨。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

3.例文借鉴。

下面选两篇初一同学的作文供参考。这两篇作文,一篇写同学,一篇写老师。两篇文章都是写熟悉的事、动情的事,不仅写得具体,而且写出了情意。类似文章中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我们不也可以写出来,而且也能写好吗?

例文一

我的新朋友

从小学走人中学,我告别了旧时的伙伴,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初一(3)班。这个新组成的集体对我来讲是那么陌生。这里都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我感到十分生疏和寂寞。

9月1日参加完开学典礼,我们便回到班里坐着听班主任曹老师说事情。一会儿,曹教师说:“下面你们抄一下课程表。”我忽然一惊,哎呀,我忘记带纸和笔了!报到那天老师还提醒我们了呢,可是我还是忘记了。不抄课表,怎么知道上什么课呢?我想着,汗珠慢慢顺着我的脸颊往下流。

“怎么了?没带纸?”我被一声细小的声音从失望中拉了回来。我一看,说话的是我的同桌。

“嗯!”我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她听了马上从她那漂亮精致的小笔记本上撕下了纸,又从铅笔盒中拿出一枚圆珠笔:“给你。”

我惊讶地望着她:我们并未相识,我感激地对她点了点头,并且说了声:“谢谢!”

就这样,我对我的同桌――那位热心帮助我,而我又不知道她姓名的小女孩产生了好感。

开学两天了,这两天中,我跟我的同桌交上了朋友。

第一天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坐在最后一排往前看,总是模模糊糊的,很多字都看不清。这回我又着急了:这可是笔记啊!我抄不下来,回去怎么复习啊!我不禁扭头看了看我的同桌,她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写着。这可怎么办?我又扭回了头。突然,一个写着工工整整的字的本子,推到了我的面前。我一扭头,又是她!那个梳着长辫子,文

文静静的女孩。我心中充满感激地抄完了笔记,把本还给了她。下了课,我对她说道谢的话,她却说:“谢什么,我们是同桌。交个朋友吧!”我非常愿意,满口答应了。这样,我们两个就成了新班级里的新朋友。我们彼此介绍后,我也知道了她的名字――李伊娜。

我为我能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高兴。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间的帮助会更多,我们彼此间的友谊会更深厚。

(张扬)

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这篇文章写的“小事”吗?

(提示:从各个方面想想,尽量回忆印象深的触动自己的一些事。)

2.你准备怎样把它写出来?

(提示:想到了一些事后,确定自己要写的一件或几件事。想清楚具体情景。整体把握事情的过程,当时自己的情况,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把要描述的地方捕捉住,就像这篇文章所写的那样。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结合起来,写出来的事情才有动人之处。

例文二

一位老师

你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吗?她总是习惯地双手背在身后,出现在教室里。不瞒你说,这位被同学们称为不像“老师”的英语老师,是与我们初一新生――同人校,刚刚开始教书生涯的汪老师哩。

汪老师她真有趣。上课时像个朋友,下课时像个伙伴。在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她可真不像个“老师”。不信,你们看――

“小皮球,香焦梨,玛莉开花二十一……”,在我们女生跳皮筋的行列中总少不了她――那个笑得最开心,跳得最来劲的大朋友。别看她比我们大八九岁,可不仔细看,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竟是个老师。

“汪老师,您怎么分到学校来了?”“怎么,不欢迎?”她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谈到她的同学大多数分在外企行业,不少出了国……然而她却选择了当教师这一行业。“我喜欢英语,得益于初一老师的启蒙,在最重要的基础学习阶级,老师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像我的老师那样,做一名好老师。”汪老师真诚地说。

说我们的汪老师不像个“老师”,你可别以为她光跟我们玩,谈起教学,她的“花招”可多了。听录音,看录相,唱英文歌曲,用英文给我们讲故事,组织我们演简短的英文小品,还给我们布置英语口语作业,……为了鼓励我们多说爱说,她还专门设置了红、白牌,像足球比赛上的裁判员一样,红的以示表扬,白的以示批评……现在,我们班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高了,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一(汪老师只教我们一个班),汪老师高兴得两个晚上没睡好觉,这不能不说我们汪老师教学有方吧!

有一次,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心里非常难过,――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的。作业本发下来,只见里面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上课发言积极,发音也很准,这次没考好,一定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找找问题的所在,好吗?

你的大朋友

这张纸条像一股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现在我把它贴在我的日记本上,作为动力,催促我上进,勉励我向前……经过汪老师的不断帮助,和我不断的努力,我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说起这位不像“老师”的老师,话儿没个完,不过,我想,说到这里,你一定了解我们的汪老师了吧?你说她像不像个“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杨思晴)

讨论:

这篇文章写的一位老师,为什么给我们的印象深?

(提示:这位同学写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他选择了这位老师几件突出的事:和同学一起跳皮筋;教学的“花招”;关怀自己、写纸条沟通思想等。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动情的事。

作者没有笼统的、空洞的叙述,写的都是具体的情景,有老师的动态、言谈以及内心独白,因而这位教师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出来,(在文章中处处可以读到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这种感受也传染给了读者。文章末尾问道: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自然也就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1.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的教学设计

2.作文《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3.小学想象作文的教学设计

4.作文物与情教学设计

5.环境作文教学设计

6.名师作文的教学设计

7.讲评作文教学设计

8.作文教学设计:吃

9.爱的作文教学设计

10.精彩作文教学设计

篇4:材料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一、命题回放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根据材料“曲与直”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指导

本材料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红松宁折不弯,数量少却笔直粗壮高大;第二层,雪松枝干较韧数量多却矮小枝干如虬。对红松与雪松,命题者并未有明确的褒贬倾向,可围绕材料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即可。

从红松角度立意:

①红松宁折不弯,虽然有许多幼树被淘汰,留下的是笔直而粗壮高大的红松树。由此可以肯定那种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这也是人所需要的,尤其是特殊时代更是需要。

从雪松角度立意:

雪松的“数量多,却又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②关键词“虬”、“韧“提示了它坚韧顽强的品质(忍耐)让它战胜严寒,这正是人生遭遇挫折时需要的精神品质。

③从“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辱方能负重)”的角度立意也不错。

④也可否定雪松苟且偷生的人生态度。

⑤还可以综合两者互为补充,写它们都是生命的两种姿态,就象是屈原与司马迁,我们该坚守时坚守,该忍耐时忍耐。

正确立意

1、《生命的精彩》“人生应该怎样才叫精彩呢?是活得傲骨凛然,还是苟且偷生呢?”

“人生真的要经历很多事,但我们要像红松一样宁折不弯,要像雪松一样刚强坚韧,要像飞蛾一样敢拼敢搏,生命会随之精彩,人会随之成熟,路也会随之越好走。但我相信,有坚韧的精神,有敢搏的勇气,人生就会精彩。”(点评:直奔主题,将自己文章的立意定位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观点鲜明。)

2、《学会弯腰》

“学会弯腰,是对外界环境的暂时顺服,是在弯腰的过程中思索翻身,是对世故的变通,是在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只有忍耐艰难困顿才能劫后重生。”

(点评:从一个形象的角度来阐述了观点,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说得形象生动。)

错误立意:

①因为执着,所以成功。

②坚持就是胜利。(只是单纯谈“坚持”的作用)

③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命运。(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④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⑤面对困难,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⑥经历逆境,才能成就辉煌。(成功之路多磨难)

⑦弱小却有强大的生命力。

⑧失去小于得到(舍才能得)(学会舍弃,换取成功)

⑨长处与短处。(红松以最高傲的屹立姿态示人,所以人应以最完美的一面展现。)

⑩只有牺牲才能锻造更伟大的成功。

作文(70分)

精彩例文1:

宁折不弯方为人中豪杰

(“引”“析”材料)

粗壮高大的红松,昂首挺胸;矮小如虬的雪松,俯首哆嗦。红松,有火热的外貌,热情的心境,而雪松,却只有那苍白的皮肤,冷漠忍受的不振之风。

翻开历史的画卷,有多少豪杰志士,宁折不弯,就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前面:提——提出论点;后面: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北方寒风凛冽,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每天挺胸昂首,手上紧紧地握着一个符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符节上的装饰已被岁月的流光冲刷去了,而他还是站在那儿,远眺南方中原大地,怀念着他的故土;他曾被劝降,他曾被逼降,但他宁死不屈,在那个荒野上,食草饮雪;他忍受着各种屈辱,无奈地服从那个荒诞的命令:“公羊生下羊羔,你就可以归国!”他凭着一个信念,坚持;他凭着一个符节,爱国;他凭着一个身份,汉朝官员,使他忍受屈辱,十多年后,宁折不弯的他最终光荣归国,成为后世传颂的人物。

他是谁?他是爱国主义者苏武。他有如荒野上的一棵红松,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永不屈服,宁折不弯。

红松挺拔于高山上,那里寒泠,险峻;但他仍能挺拔,只因它有宁折不弯的精神。

(论据一)

再次回首,我们不难发现,巾帼英雄的英姿飒爽,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度自然)

她带领军队,冲锋,陷阵;敌军的到来,她更为激动,激昂的热血使战士们士气高涨,一次一次地战胜敌军,一场一场的战斗大捷,战士们都封她为圣女;一处一处的伤口,一条一条的`刀伤,战士们以她为榜样。然而,在敌军的呐喊声中,她被捉了,被绑在十字架上,在她脚下,柴草如山,敌人手执火把,准备着。但可恶的敌人在行刑前对她和她的部下进行辱骂,皮鞭的抽打……但她仍然昂望,泰然自若,宁折不弯的她在熊熊大火中牺牲,但她见到了真理——也是她的信念——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她是谁?她是英法战争中的巾帼英雄——圣女贞德。她,有如高山宁折不屈的红松,站在火堆上,怒视敌人,憧憬着和平。她凭着战胜敌人,争取和平的信念,成为一代女英雄,女豪杰!

(论据二)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人生虽有百味,但只要我们有着桑兰的不屈,海伦?凯勒的勇敢,和奥斯特洛斯基的坚强,寒风凛冽的高山,白雪皑皑的冰封天地我们也不怕;只要有红松的宁折不弯,坚韧不拔,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请相信,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

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考场应试作文。开篇即提出“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的观点,鲜明而有力。论述部分运用了“苏武”与“圣女贞德”的事例,一中一外,一男一女,充分证明观点。语言流畅,句式上有变化,中间过渡自然。在用例后不忘扣题进行抒情。结尾干净利索。思考的深度略为不够,缺乏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解读。

失败例文:

宁折不弯的红松

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在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度里,红松虽少,却株株笔直高大,是因为他们宁折不弯;雪松虽多,却普遍矮小,是因为他们宁弯不折。人应该像红松那样不屈不挠。(点评:材料引入,开门见山,摆明观点,虽然普通,但很明确。不足之处是观点表述不全面,不太准确。“不屈不挠”与题目中的“宁折不弯”不照应,可改为“宁死不屈”。)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苏武持着国家交托给他的旌节,把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看得一文不值,把那段不起眼的旌节化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他拉着羊群在大漠黄河中且行且歌,把忠诚于祖国的信念铭记于心,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个不屈的象征。正是因为他有着“宁折不屈”的红松精神,才让他为后世所颂扬。(点评:语言表达较好,但有些地方不太合情理,更重要的是只强调了“不屈”,而忽略了“宁死”。因此,陈述事例时可以强调苏武自杀和北海牧羊都不投降的情节。还可以深入分析:苏武宁死不屈的原因是什么?)

时光不断流逝,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宋代的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对人生的态度,面对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他选择了不屈不挠,他选择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点评: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苏轼面对打击持坦然豁达的态度,而非“宁死不屈”的精神,所以建议换用屈原为坚持气节和理想不愿同流合污而投江自尽的例子。)

清代的文天祥,面对战败的耻辱与被俘虏的现实,他果断地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对敌人的不屈。是的,大丈夫生当不屈,死又何惧?(点评:这个例子用得恰当。但最好强调文天祥对敌人的宁死不屈是指他宁死不投降。)

古往今来,不屈不挠的红松精神不乏典型的例子,林则徐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诚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是不应该去国家苟且偷安的。因此,他不惧恶势力,从此,“虎门销烟”事件载入史册。(点评:这个例子不太好,建议另外换一个。)

外国人也是有着红松精神的。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马克思着成《资本论》,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保尔?柯察金对生活困难的不屈,都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红松精神。(点评:这三个外国人的事例都只是强调他们对困难的态度,与观点“宁死不屈”有较大距离。建议更换。)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中琐碎之事,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有所体现。当我们成绩不如人意时,是不屈的红松精神支撑着我们奋发;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时,也是红松精神促使我们图强。

人,真的该有宁折不弯的红松精神。(点评:结尾两段总结上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但不足之处仍是只强调了“不屈”,而忽略了“宁死”。)

点评:

文章审题较准确,材料丰富,结构完整。但没能扣紧红松“宁折不弯”的特点把观点贯穿始终,部分材料使用不够恰当,构思不够精巧,思维的深刻性不足。

精彩例文2:

宁折不弯的红松

在遥远的加拿大的魁北克的山上,红松虽少,却株株笔直高大,是因为他们宁折不弯;雪松虽多,却普遍矮小,是因为他们宁弯不折。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成就两种不同的人生。但我认为,做人就是要像红松一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宁死不屈。

古往今来,不屈不挠的红松精神不乏典型的例子。

时空折转,我们来到汩罗江边。一个瘦弱的身躯在江边徘徊。他就是楚国大夫屈原。为什么“世人皆醉”只有他独醒,为什么他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那些奸臣叛国者一样,把理想的花朵埋没。因为,他也有着红松“宁折不弯”的品质,宁死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高洁的身躯。浩浩江水,可以洗濯双脚,洗净世间一切的污垢。屈原,毅然抱着石头沉入江水中,让自己的清白永留人间。红松“宁折不弯”的精神,在那一瞬间,化成了永恒。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苏武持着国家交托给他的旌节,把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看得一文不值,把那段不起眼的旌节化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他拉着羊群在大漠黄河中且行且歌,把忠诚于祖国的信念铭记于心,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个不屈的象征。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始终双手紧握节杖,没有让自己高大的身躯倒伏在大漠漫漫的黄沙中。是什么在支持着他,支持着这个充满力量的身躯呢?是那“宁折不屈”的红松精神。对,就是这“宁死”也“弯曲”的红松精神,才让他为后世所颂扬。

清代的文天祥,面对战败的耻辱与被俘虏的现实,他果断地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对敌人的不屈。他像红松一样,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宁断头,也不弯下腰。是的,大丈夫生当不屈,死又何惧?

不仅是中国人有着“宁折不弯”的精神,放眼神州之外,我们也可以看见有着红松般身躯的外国人。

圣女贞德面对死亡,毫不退却,宁愿在熊熊的烈火中化成美丽的天使,也决不向敌人低头。布鲁诺面对死亡,面对教会的死刑,他没有屈服,因为他相信真理,他在自己的“坚持”中,也走向了熊熊的烈火。……这一个又一个不屈的身躯,都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红松精神。

生活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无论面对着什么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没有自己的“坚持”。山上的红松,虽然数量少,但它却以伟岸的身躯,成为山上独特的风景。

人,真的该有宁折不弯的红松精神。

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举屈原、苏武、文天祥、圣女贞德、布鲁诺等例论证“做人就是要像红松一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宁死不屈。

篇5: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顺序、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

二、懂得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读知识短文 “明确记叙的顺序”,结合课文。

1、出示自读思考题(备小黑板)

(1)什么叫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已学过几种?

(2)什么叫顺叙?用顺叙的方法记叙应注意些什么?

(3)什么叫倒叙?运用倒叙的方法要注意些什么?

(4)什么叫插叙?为什么要用插叙?运用插叙要注意些什么?

2、自读提示:

(1)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顺序。已学过的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2)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运用顺叙的方法要注意:

A、必须把时间交代清楚;

B、要注意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发生、发展合情合理;

C、要有重点,分清主次,不要写流水帐。

(3)把后发生的事情或结果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或原因写在后面,叫做倒叙。

运用倒叙,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开始追叙时,要用些话表明以下是追叙,追叙部分仍要按时间顺序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写起,追忆四年前发生的事情,这是倒叙。追忆时写道:“……每当捧起它,就不由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追忆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追忆结束后则写道:“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前后照应。

(4)插叙是指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从前的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叙述。插叙往往是对人物或对中心事件的某一部分作交代、介绍或补充、铺垫。运用插叙要注意插叙部分的前后连贯,运用适当的语句表示衔接。例如《同志的信任》,先写鲁迅收信、看信,再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写密信、文稿的经过,最后写鲁迅转信。

二、预备活动

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就容易把话写乱,弄得思路不清。请你把下边几句话的意思,组成一段思路清晰的话。

三、研读例文《扫雪》或《不该发生的事》《分房》

1、运用倒叙开头的好处?

2、用插叙有什么好处?

四、作文训练

参考题目:

1、××引起的回忆

2、访问×××

3、不该发生的事

4、看图作文。

注意:无论顺叙、倒叙、插叙,都是为了更好地记叙人物、事件而运用的。方法取决于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任何一篇记叙文都要用以上这些方法。

后记:根据第一次习作中出现的问题,选材不当或缺乏真情实感的特点,此次强化训练这一点。

所给题目是:

1、我的小伙伴

2、我的好伙伴

3、××二三事

篇6:《作文训练状物》教学设计

一、何为状物类文章

“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马、牛、羊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也称为物品。写状物记叙文,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物体,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表达出我们的感情。

进行状物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写状物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的,还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思想——感受、情感、评价、意义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题突出。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因此,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绘,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如:郭沫若的《石榴》这篇文章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绘,(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体现其外在与内在美,同时作者借《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郑振铎的《海燕》这篇文章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体、飞翔、憩息作了细致的描绘,(寄情于物)抒发了他远航途中由眼前的海燕而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

丰子恺的《白鹅》不仅突出介绍了鹅的高傲性格,具体描摹了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更肯定了它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二、状物作文一般的写法是:

状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本物+故事+情感”是写所有状物作文的普遍规律,无论写什么物都包括这三个部分。

本物包括:来历、外表形象、内部结构、用途等。这是状物作文的起点。

故事包括:符合主题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与自己的故事、物与他人的故事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与主题要求相一致的情感抒发、意义评价、感受理解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

一篇状物作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状物的要求是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来写。(写出该物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要让丰富的生活成为文章的活水,必须对事物进行观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我们不烦眼看、耳听、鼻嗅、肤受、舌舔、脑想六者并用,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同一事物的综合知觉。这样,既能对事物有个整体了解,又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学会综合比较,求同存异,突现事物的个性。

例如,常见家禽走兽某些器官外形不同,又有相近之处。鸡、兔、猫的眼睛外形都是圆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观察,我们会发现: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兔的眼睛是红的,红如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写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1)“这盏小台灯全身披着粉红色的外衣。蘑菇盖儿形的灯罩罩着奶白色的灯泡。灯柱是一根圆形的管子,光洁如玉。灯座是长方形的,揭开盖子一看,还是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灯座上伸出的两只小手臂——两根细细的粉红色的横竿……”(习作《台灯》)如此描写就把台灯的外形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2)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写荷花,描绘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形状、姿态、颜色,写未开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突出了荷花美的特点。

2、充分展开联想。要把物品写“活”,还必须结合物品的形象展开恰当的联想。

例文《荷花》 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画,又从总体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点进行描绘,真实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那么状物,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呢?

(1)总分结合,把握特征。先着眼于物的整体的观察描写,以获得对物的总貌印象,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处组成部分依次进行观察描写,着重描写能体现特征的局部细节,以各局部的特征来体现整体的总的特征。

(2)动静结合,摹写物形物态。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的动态的,也可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性。如猫,猫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态:早晨,眼仁是圆的,随着太阳的升高,眼仁变成直线,到正午就成了细细的一线,傍晚又开始变成圆的。状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态,动静结合,才能突出其特点。

如:《海燕》一文写小燕子的形体、憩息是静态,写其飞翔则是动态。对“春景图”和“海天图”的描绘,有形有色,动静结合。

读写结合,调动修辞,重视语言效果。

学习本单元,我们还发现,要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我们实在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调动多种修辞手段: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郭沫若的《石榴》)——描写与议论结合,对偶和对比并用,鲜明地突出了石榴枝干奇崛叶片清新的特点。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丰子恺《白鹅》)——描写形象、诠释准确,读来如同品茶看戏,给人享受。

还有,像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方法,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其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注重顺序《作文训练》P2

例如《石榴》一文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按照由枝叶——花朵——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再如:《海燕》一文在描绘海天图时是先写海,再写天,海天一色,层次感强。

再如:《鹤群》一文,在描写第一个场面时(鹤群翔空)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空中姿态”,全文则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井然有序。

3、在描写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后,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喜爱或赞美之情。

例如:“小闹钟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准确地报时,使我的生活、学习有条不紊;你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常催促着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小闹钟啊,你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习作《小闹钟》)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再如:《海燕》一文,作者咏物寄情,物情合一。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因此,海燕就成了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动物的写法

同学们,你饲养过小动物吗?你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动物吗?要想写好动物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观察的时候一般可以从外形特点,活动情况,生活习性等几方面有顺序地看。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选择,有重点,有条理地加以描摹。具体地说,描写小动物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把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

篇7:《作文训练状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1、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乐于表达”,训练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3、能运用好学过的词语造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等标点符号。

【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能够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故事,并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用语言的能力。常常是条理不清、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 教学的重难点:

1、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2、“重视文本”根据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3、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4、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

5、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1、谈话启发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生:我的朋友有同学、邻居、亲戚,有小朋友,也有大朋友。

生:我有十分熟悉的小伙伴。

师: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

生:有!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这些也是我们的朋友。 师: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师: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你对它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1、亲自喂养、接触过的动物,如金鱼、猫、哈巴狗、小鸡、小鸭??

2、到动物园、海洋世界观察过的动物,如老虎、孔雀、海龟、各种鱼类??3在电视(动物世界)和书本上了解到的动物。

3、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 ,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把自己当成“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准备向别人介绍。

2、说一说

师:你画的什么,能向别人介绍一下吗?

生:我家养着一只小花猫,它的头上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身上长着四条腿,还有一条尾巴。

师:你讲得很清楚。可是,如果前面不说是猫,你们能知道所讲的是什么动物吗?不能!这是为什么?“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四条腿,一条尾巴”的动物多着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动物的特征,找出动物之间的不同点来。师:你的领悟很好,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喻说,鸡的嘴巴是尖尖的,鸭的嘴巴是扁扁的,小猪的嘴巴是圆圆的。鸟类的爪,兽类的蹄,贝类的壳,鱼类的鳞,它们的外形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师:这是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动物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呢?

3、师生归纳

4、小组交流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读一读:○边读边把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改过来,把拗口的句子改通顺。 2评一评:哪部分写得欠具体,表达不准确,相互提议改一改。

3、想一想:自己的感情表达充分吗,还可以怎样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班级交流如何写作物作文。

篇8:《公益广告作文采写训练》教学设计

《公益广告作文采写训练》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培养我们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2、撰写广告词,帮助大家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3、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彩广告

1、非典公益广告

2、如果有一天他成了光头。

二、概括广告特点

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

1、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

2、高度艺术浓缩,巧妙含蓄比喻;

3、适度的夸张,精辟的警策。

一般通过以下方面表现:

(1)、巧用修辞

(2)、巧用成语或俗语

(3)、以情动人

三、实战演练——拟广告词

1、拟一则关于生命意义的广告。

2、拟一则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广告。

3、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更为严重的是,相当部分的矿产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环保手段落后。请拟一则保护环境的广告。

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能够体现网络课的基本特点,但在教学网页设计时,可用BBS设计出专门的讨论发言区,如在最后一个环节“拟广告词”的过程当中,可分别设立三个讨论发言区,这样,学生既可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的讨论发言区内发表广告词,也可浏览其他小组的广告词,并发表评论,扩大交流面。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与电教老师多交流,进一步完善网页的设计。

篇9:作文训练《我不是差生》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我不是差生》

昌盛初中执教者高艳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运用所学记叙文的知识习作;

2能力目标:使学生记叙文的能力得以发挥;

3教育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二、教学重点:结合实际说文

三、难        点:从不同角度选材说文

四、教学方法:说文指导,激励法。

五、教        具:

六、课        型:作文训练课

七、教学过程:

1由电视连续剧《我不是差生》导入--中央8最近上映了电视连续剧《我不是差生》引起了人们很大反响,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众说纷纭,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树立一种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2出示作文题目

《我不是差生》(板书)

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差生的认识,文体不限;但必须做到选材有代表性,典型性,有真情实感。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说文

☆小组学生代表说文

☆学生个人自由说文

5教师点评指导:(此处可用多媒体)

①当期中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

②当我在家挨批的时候……

③当我学习动摇的时候……

④当我看到别的同学在某方面比我强的时候……

⑤当我自由自在地玩的时候……

6完成简要的作文提纲

八、小结(由学生谈本节作文课的思想认识):

九、教学后记:

[作文训练《我不是差生》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作文特写训练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特写训练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湖北宜昌夷陵区小溪塔三中  汪    琼

邮箱:wq_1971@msn.com  邮编 443100

示例:    ①《七根火柴》对火柴的描写。

②《一面》中对鲁迅肖像的近、中、远景特写。

③《孔乙己》对孔乙己两次出场时肖像及衣着的特写。

④《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四穿四脱军大衣的细节的特写。

导引:    特写是一种影视艺术手法,它通过拍摄局部,如某个物品,某个动作、肖像、表情、细节等,从而造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作文中可借用此法,以期达到凸现事物特征,渲染场面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效果。

怎样进行局部的特写呢?

⒈选择恰当的特写对象来进行精雕细刻。或一次完成,如示例①,生动地反映出无名战士的耿耿丹心,喻意革命的星火燎原;或逐次完成,全篇互补,如示例②,从而达到由表面特征揭示内在本质特点的目的。

⒉在文中进行比较式描述,由此及彼地反映物态的变化轨迹。如示例③,揭示了孔的悲惨命运及根源: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社会地位的低下、个性中的好逸恶劳等。

⒊反复显示同一个局部,或一个动作,或一个细节,揭示其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中的重要作用。如示例④,四处细节特写,酣畅淋漓地鞭挞了主人公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卑劣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特写的对象一定要是局部的,是个体之于全体,部分之于整体。局部特写不宜过多、过繁,还要有利于整体的表达,切不可因小失大,更不能为玩弄文字游戏而损伤主题。

运用:    1.特写肖像:一离家出走的学生经百般周折,终于回家的肖像。

2.特写神情:某学生第一次考场舞弊的眼神。

3.特写动作:奥运会上,孔令辉险胜对手后的狂喜。

作者邮箱: wq_1971@msn.com

篇11:四年级《写景作文片段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春》、《济南的冬天》、《夏》中的片段,找出共同点:运用修辞、行文中亲和力强的祈使词语。

2.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到景物片段描写中,且要突出景物的特征。

教学流程:

一、导学引领

同学们,第四单元的写景散文以其优美隽永的笔触。细腻生动的感悟,为我们呈现了色彩斑斓的四季景色。朱自清、老舍、梁衡笔下的春冬夏是那样的独具特色,令人流连,他们究竟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让他们的妙笔如此生花?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他们写字行文的妙方,并且把他们的妙方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春》、《济南的冬天》、《夏》中的三段文字,观察红字部分的词语,思考这类词使用的好处。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C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明确:“看”、“看吧”、“你看”这类词语呼之欲出,作者与读者似在面对面交流,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添了文章的亲和力和亲切感。

2.上述三段文字都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三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A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春雨,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B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水清澈透亮又富含柔情的特点;C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夏季热烈蓬勃急促的特点。这些写景,无一例外都包含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也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行文中尽可能也用上“看”或者“你看”这类词语,所写对象可以是春夏秋冬,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内容不限。

四、展示评价

五、教师朗读下水文:《心的绽放》

心的绽放

秋来了,凄凄秋风,潇潇秋雨也跟着来了。虽然我知道,秋风、秋雨已将天地滋染的冷落凄凉,但我还是愿意,愿意让自己寞然中开放。

滴答滴答的雨声,唱着宁静而安然的歌,似从遥远的天际,又似从幽幽峡谷中传来,纯净着动听,安恬着沉醉。屋檐下的雨滴迅疾一些,从聚水的管子倾泻而下,仿佛在倾诉、发泄着什么,狠狠地砸在水泥地上,发出震耳的响声。这迅猛急促的雨声像极了威风阵阵的鼓,心中所有的惆怅、寥然都会在这响亮的声音中淹没,再寻它不着。装着满腹愁情的心啊,就像惊醒了一样,顿然过后,宁静平和。

雨后的'一草一木,青翠欲滴,干净、清亮,直逼你的眼。看吧,秋意未深,草儿还是一眼的绿光,草尖上挂着水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眨巴眨巴眼睛,撇一撇嘴唇,如同淘气的小丫。柳树的枝条随意伸展,宛若曼妙的舞女衣袂翩翩。柳叶儿上轻染的雨滴澄澈清亮,仿佛少女莹然的泪珠从脸颊滑落,楚楚动人。虽然不久就要凋零,却依然跳动着最美最亮的容颜,韵味十足。

争奇斗艳的花儿,告别了魅力自己的季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是花儿依傍的枝条,陪衬花儿的叶子,一如既往地和着最后的旋律,唱着动听的尾音。仔细听来,不是茫然若失,不是萧索满怀,更不是凄凉孤独啊!若非如此,他们为什么还在秋雨的淅沥中伫立凝望,也许是等待,也许是告别,可所有的情怀,竟然都是那样的坦然与安详!来的来着,去的去着,得得失失,又有什么相干,何必徒添烦恼,给心儿增加负担呢?

鸟儿们闷坏了,瞅着空隙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亮一亮引以为傲的嗓音。雨住的时候,总能听见它们在树枝,在屋檐呕哑嘲哳,呼朋引伴,乐此不疲。天上还有雨星,打在脸上凉凉的,秋雨的寒意在风中瑟缩,可鸟儿们似乎毫不在意,伸开臂膀,飞的飞,唱的唱,演奏着昂扬向上的乐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歌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那么,你会惧怕寂寥的秋意吗?你会不安无边的落寞吗?你会裹挟茫然的惆怅吗?你会坦然切实的遗憾吗?那么,请问问这风雨中的生灵吧!也许,从它们身上,我们会找到心儿安歇的家,会找到稳然跌落的从容。

心儿会像清雅的兰,飘逸的菊,傲洁的梅,那样悄悄绽放,且无风无雨,我信着,未来,也会信着……

篇12:四年级《写景作文片段训练》教学设计

一.合作探究

1.阅读《春》、《济南的冬天》、《夏》中的三段文字,观察用黑体字标识的词语,思考这类词使用的好处,将你思考的结果写在文后的横线上。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C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2.上述三段文字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分别表述。

二.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也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行文中尽可能也用上“看”或者“你看”这类词语,所写对象可以是春夏秋冬,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内容不限,将你的练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三.阅读教师下水作文《心的绽放》,注意划线句子,并作相应的积累。

心的绽放

秋来了,凄凄秋风,潇潇秋雨也跟着来了。虽然我知道,秋风、秋雨已将天地滋染的冷落凄凉,但我还是愿意,愿意让自己寞然中开放。

滴答滴答的雨声,唱着宁静而安然的歌,似从遥远的天际,又似从幽幽峡谷中传来,纯净着动听,安恬着沉醉。屋檐下的雨滴迅疾一些,从聚水的管子倾泻而下,仿佛在倾诉、发泄着什么,狠狠地砸在水泥地上,发出震耳的响声。这迅猛急促的雨声像极了威风阵阵的鼓,心中所有的惆怅、寥然都会在这响亮的声音中淹没,再寻它不着。装着满腹愁情的心啊,就像惊醒了一样,顿然过后,宁静平和。

雨后的一草一木,青翠欲滴,干净、清亮,直逼你的眼。看吧,秋意未深,草儿还是一眼的绿光,草尖上挂着水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眨巴眨巴眼睛,撇一撇嘴唇,如同淘气的小丫。柳树的枝条随意伸展,宛若曼妙的舞女衣袂翩翩。柳叶儿上轻染的雨滴澄澈清亮,仿佛少女莹然的泪珠从脸颊滑落,楚楚动人。虽然不久就要凋零,却依然跳动着最美最亮的容颜,韵味十足。

争奇斗艳的花儿,告别了魅力自己的季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是花儿依傍的枝条,陪衬花儿的叶子,一如既往地和着最后的旋律,唱着动听的尾音。仔细听来,不是茫然若失,不是萧索满怀,更不是凄凉孤独啊!若非如此,他们为什么还在秋雨的淅沥中伫立凝望,也许是等待,也许是告别,可所有的情怀,竟然都是那样的坦然与安详!来的来着,去的去着,得得失失,又有什么相干,何必徒添烦恼,给心儿增加负担呢?

鸟儿们闷坏了,瞅着空隙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亮一亮引以为傲的嗓音。你听,雨住的时候,总能听见它们在树枝,在屋檐呕哑嘲哳,呼朋引伴,乐此不疲。天上还有雨星,打在脸上凉凉的,秋雨的寒意在风中瑟缩,可鸟儿们似乎毫不在意,伸开臂膀,飞的飞,唱的唱,演奏着昂扬向上的乐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歌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会惧怕寂寥的秋意吗?你会不安无边的落寞吗?你会裹挟茫然的惆怅吗?你会坦然切实的遗憾吗?那么,请问问这风雨中的生灵吧!也许,从它们身上,我们会找到心儿安歇的家,会找到稳然跌落的从容。

心儿会像清雅的兰,飘逸的菊,傲洁的梅,那样悄悄绽放,且无风无雨,我信着,未来,也会信着……

朋友,你信吗?

篇13:作文训练设计《我的校园》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设计《我的校园》

昌盛远初中高艳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运用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思想教育:热爱校园。

二、教学重点:

按方位介绍说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等。

三、教学难点:

为我们的校园配一幅插图。

四、课时设计: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具:自制的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有关说明文知识--什么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顺序等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为我们的校园作一幅插图

(1)学生自制插图--体现自主学习;

(2)学生之间互查--体现合作学习;

(3)教师指导共性的问题的解决。

(4)表扬典型的作品并上交一份。

备注:本节为第二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学生独立习作,在45分钟完成600字左右的说明文;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也可个别辅导有疑难问题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作文修改的方法修改习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思想教育:学无止境。

二、教学重点: 先扬后抑,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们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四、课型:作文辅导课

五、教具:自制的图形卡片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七、教学过程:

1学生自查作文并自主地板书错别字、典型的病句。

2依据本次作文的要求表扬学生们的优点……

3教师重点辅导学生--结合本次习作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体现探究学习方法)

学生谈认识……

教师辅导:

就说明文而言,首先立意要新,通过本文的写作让人了解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们的精神面貌等;其次选好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还是由主到次,特别是善于在司空见惯中发现不同,如可把校园分为学习区、活动区及生活区来介绍就可避免仅介绍校园的建筑的单调。

学生可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结:学无止境……

教学后记:

[作文训练设计《我的校园》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作文标题训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标题训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华池

教学构想

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构件”必不可少之一“件”,所谓“题好文一半”是很有道理的。

⒉应该认识到,标题训练不仅是标题的问题,亦是审题训练,思维的训练--一些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主旨之所在;即使不是如此,也要对所要写的文章(或已写好的文章)有一个总体 的把握,才能拟出好的'标题。

⒊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好的标题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且要有文采,有哲理,故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大有裨益的。

⒋从高考应试的角度看,1977年恢复高考,到如今,高考作文题为给材料作文的占了多次,故对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阐释“教学构想”

二、出示写作材料: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的你的窗子,

你装饰的别人的梦。

三、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

提示:

1.《断章》确实是诗人他的的一首长诗中“断章取义”而来的。1935年写成后,一发表,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共四句诗,看似明白如话,但读者却在其中获得极其复杂、丰富的感受。诗在总体上是一个由相对而言的对立形成的结构,每一行都仿佛摄下了一个动态的画面,画面交错着,与其他几行有着微妙的关系,既相对又对立,激发读者到其中去思考。

2.根据此“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去立意。

四、标题的创作--往届学生好标题示例

示例

1.世界有了我们更美丽(梁丽萍)

2.相映成趣(倪祖宁)

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韩家芬;李道国)

4.至情言语即无声(邓舒青)

5.只要人人都有献出一点爱(袁秀蓉)

6.人生不就是一道风景吗?(蒋光萍)

7.索取与奉献(林忠礼;彭仲飞)

8.不经意的美丽(赵艳)

9.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刘明汗)

10.人生就是一幅画(蒋廷纬)

11. 必然性的意外(邱道英)

12.世界因为有了你而美丽(曾艳)

13.你就是最好的风景(王帆飞)

14.景中有你景更美(黄锐)

15.人生如画(肖斌)

16.自然美,人更美(范天贵)

17.人生需要装饰

18.权利与义务

五、学生当堂创作标题 , 评选好标题

六、信息反馈:学生创作的好标题

1.风景的风景(钟科)               18.人.景.梦(代青松;刁姝娴)

2.因为有你(肖璇)                 19.相饰(余谦)

3.梦里的明月(张琴)               20.景中景(张宇豪)

4.不经意间(佘凡)                 21.山外青山楼外楼(王进)

5.装饰的感觉(王晶金)             22.同处一片天地(向伟  罗进)

6.发人深思的美(彭虹)             23.我的风景来自你的精彩(赖倩)

7.画中的世界不会缺少你(林帆)     24.其实你也很美(钟婷)

8.灵犀(朱亚兰)                    25.位置(王文献)

9.红花还需绿叶配(廖莉)           26.此时无声胜有声(卢薇)

10.相融的力量(袁小洁)            27.不能没有你(彭菡)

11.风景你我他(王雪励)            28.你的未来不是梦(李建军)

12.我们都是最好的风景(刘薇)      29.编织的梦(尧稆)

13.明月遥夜,悸动的梦(连波)      30.千里共婵娟(肖琦)

14.营造双赢的风景(王俊灵)        31.无限风光(陈曦)

15.我也是风景(覃茂杨)            32.三生石(伍菊)

16.角色(史迁)                    33.处处有你(李翔)

17.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李君).

附   命得较差的标题:

1.迷乱)                           4.梦醒时分观月览景赏佳人

2.梦中情                           5.中国制造

3.无形的电波

七、课堂小结

篇15: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小作文训练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小作文训练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张玲丽

教学目的:

1 .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拓宽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

2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3 .探索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途径。

教学设想:

1 .这节课的话题是:我与家务活儿(谈做家务的情况、看法)( 20 ’)

2 .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小作文训练( 25 ’)

3 .作文题是:《第一次做菜 》、《第一次做家务》、《劳动最快乐》、《××菜的做法》、《我长大了》、《学习与做家务》(任选一题)

4 .教具:投影、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是在卡拉 OK 、游戏机的熏陶下成长的,活得潇洒,但这种潇洒完全是 建立在别人为己服务的基础上的。做过家务活的举手……

二、同学们说话训练 :

1 .请你谈谈劳动的重要。(劳动创造了人类,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

2 .你做过家务活吗?做过哪些?

3 .运用刚刚写过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如何把玻璃擦得又净又亮?

4 .说说你第一次做菜的情景。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做家务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它能够使你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请具体谈谈。

1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 .做家务是女生的事,好男儿要志在四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A .毛主席从小上山放牛、砍柴,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困苦,才立下……

B 、鲁迅,小时候,因父亲生病,每天奔走在药铺与当铺之前,去日本学 ,为了救国救民。

C 、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大下。

4 .当你在做家务时,你的心情或感受如何有哪些收获?

四、进入写作训练 ( 25 分钟)

1 .审题训练《第一次做家务》要着重写第一次做时的情形,要有适当的心理描写,

请大家用 7 分钟写一篇《我第一次做菜》的小作文,出示范文,对照交流。

2 .《如何擦玻璃》 5 分钟写,然后交流。

3 .《劳动最快乐》应以什么为主?

4 《我长大了》,要写一件有关做家务的事,通过这件事,写出自己由幼稚到成熟,由最初的不行到后来的行,说明长大了。

5 .的同学念自己的作文(每大组一人),师生评议。

6 .布置课后作文(从以上任选一题)。

篇16: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提炼论点

一、导入语

清代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意”是文章的灵魂;“命意”对议论文来说,就是确立中心论点。

二、教学内容

如何确立中心论点呢?

弄清着眼点,抓住话题和材料的“神”

要立好意,首先得审准题。题目有“题眼”,材料有它的“神”。如果是比喻格式,应该清楚比喻什么;如果是一则寓言,富有什么哲理,引出的教训是什么,都必须仔细推敲,才不会跑题。例如:

1、“蚕食桑,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蚕为什么吐的是丝,而不是桑,蜂酿的是蜜而不是花呢?善于消化、吸收、改造,为我所用。这就是材料的“神”。引申开去,读书如此,“开放引进”也如此。

2、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虽自觉消瘦,也终不后悔。”索取甚少,贡献极多,而且是自觉地作出奉献,这正是鲁迅伟大人格的体现。

3、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范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话题材料只是引子,为的是引出话题。那么要审清题,只要审清话题的题干就可以了。这个话题的中心是“记忆可以移植”,但有一个前提是“假如”。这题目要写成议论文,就要从记忆移植后的影响出发,阐述记忆移植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讨论记忆移植给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后果,辩证地分析其利弊。

4、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材料是一则寓言,后面有一段提示语: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内。首先要审清题干“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若只写诚实或守信,就属偏离题意。再根据提示语和人们推崇的道德观断定,诚信的确不该抛弃。若写议论文,就必须确立这样的论点,或从正面阐明“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或联系现实从反面论述抛弃“诚信”的危害,来证明中心论点:诚信不可抛。

5、以“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当别人问起“创建一流物理学派的秘诀”时,玻尔出乎意料地回答:“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个回答体现了玻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以及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坦诚相待的人际关系--创建一流学派的必备条件(成功的秘诀)。由材料引发考生思考在生活中许多现象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是在情理之中,运用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原理剖析“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种种生活现象。

6、以“珍惜和舍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如果写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友情、爱情、荣誉、高尚的人格等,写舍弃一己之私、蝇头苟利、功名利禄等,从而阐述自己对珍惜和舍弃的看法,这样写未尝不可,但立意显得普通。如果能另辟蹊径,珍惜不该珍惜的,舍弃不该舍弃的,那这样的立意既深刻又新颖。

第二,把握侧重点,选择立论的角度。

侧重点,即作家写文章的重心,也就是选定议论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个问题或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析和论证。或全面评论,或抓住一点解剖;或正面析其重要性,或从反面析其危害性;或作纵向分析,追溯原委,或作横向比较,揭示本质。摄影家十分讲究拍摄的角度,常把角度问题看成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这对写文章是很有启发的。(这一点以后在议论文段落写作技法专题中结合范文讲)

选准联系点,和现实挂钩。

“文章合为时而著”,命题人为什么出这道题,针对什么现象,审题时应仔细斟酌。如果题目比较隐晦(比喻性的、寓言性的),则更应考虑贴切的联系点。如:

1、“诚信”话题可针对因抛弃诚信,而导致良知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等社会现象,深刻揭示抛弃诚信带来的危害。

2、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每个人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话题,题干的中心是“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必须触及心灵。这个话题写议论文就可写现实中面对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竞争与友谊,荣誉、地位等诱惑与道德良知等触及心灵的选择时,每个人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并由此引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意格调要高雅,思想要健康。

3、全国高考作文“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联系社会上有些人“重人情轻原则”“重人情轻道理”的现象,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

4、以“毁树容易种树难”为话题,什么社会现象具有“毁易种难”的特点呢?人才问题,毁人容易育人难;党风问题,破坏容易建设难;事业问题,毁业容易创业难……只要联系一点,加以阐述、分析,就可写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好文章。

5、全国高考湖南卷的作文话题是“家庭教育”,可联系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揭示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误区。

确立论点,往往有一个提炼的过程,大致有三步:一是“排列”,即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二是“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论题;三是“定向”,即对确立的论题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练习

请根据下列作文试题确立中心论点并任选一题作文。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法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吗?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不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篇17:语文口语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2.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3.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时,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案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时,我们不妨请教一下别人,听听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请他们帮忙提出解决这件事的建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口语交际--请教。

二、交流注意的问题。

要向别人请教问题,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a.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b.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c.别人向你请教,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d.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三、互相请教。

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向别人请教一下吧,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把你的问题说清楚哦!

1.全班交流,师聆听指导。

2.汇报。

四、全班交流、评价。

1.选派几组讲得好的同学进行汇报。

2.全班进行评价。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口语交际的教学我做得很好,时间把控得也还不错,比以前有进步了,只是缺少了学生提问环节,课后学生们都来找我提出自己疑问,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教学缺少了互动,以后就会加强这方面的努力。我还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提高自己。

篇18:诗意语言训练教学设计

董一菲说:“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多少,而在于感染、激励、唤醒学生。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寻求适合自我的语言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语文课堂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一、优美的导入语言

董一菲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确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砝码,而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导语艺术就不仅仅要求准确、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最好要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使学生在导语中获得审美感染和熏陶。① 例如,在校本课专题《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一课中,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俄国画家列宾说,“色彩即思想”。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钟爱的色彩。向日葵的金黄是梵高生命的向往;莫奈用棕色表现伦敦漫天的迷雾,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缕寂寞和孤独;多瑙河流淌的是施特劳斯的湛蓝;四月的天空飘洒的是诗鬼李贺瑰丽的红雨。

在一片缤纷色彩中,学生接受了审美的洗礼,他们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绚烂多姿,诗歌是如此的璀灿夺目。 再如,在诗歌专题《诗经》教学中,她设计的导语是:《诗经》是我们古老先民的第一声吟唱,而“爱情”这个亮丽的字眼也已从河洲水湄的《关睢》里隐隐传来,已从水乡泽国的《蒹葭》里淡淡呈现,已从灼灼的《桃夭》中闪烁成幸福,已从青青的《子矜》里低徊成爱恋。“一日不见,如三日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就是《诗经》爱情诗的“纯度”,这就是它的深度。赤诚可表,日月可鉴。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经》中的爱情诗。

董一菲的诗歌专题教学,每一则导语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其特点是语言优美、广征博引、直抒胸臆、诗情浓艳。风格因专题基调而定,或粗犷,或细腻,时而欢快,时而严肃。

二、精美的解读语言

诗意的语言很精美。董一菲擅长用诗意的语言解读文本,精讲知识。精美的语言常常用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揣摩作品语言,“力求做到教师语言与作品语言的完美融合”。②即使用本色的语言解析,也透出女性的精细之美。

例如,《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重点便是体会文章中貌似平淡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分析这些句子时,她这样精讲:这里有着悠悠的态度和颓唐的情调,更有着沉重与无奈。面临着抗日战争的古城故都,朝不保夕,这不禁让人生出无限的眷恋,留住过去的辉煌,过去的色彩,过去的北国的秋天,缠绵于既往的久久不能释怀的眷恋,是《故都的秋》颓唐情调的另外一层意味,也是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因为对逝去的“美”的眷恋有谁不曾有过呢?

在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教师力求用最贴近作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入作品,感受作品,从而升华出他们独特的感悟。也正是这种诗意的讲解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她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之中,去主动地品味、欣赏诗歌。

再如,在一节汉字课上分析“间谍”“雉堞”“通牒”“喋血“这几个词,她是这样解读的:“间谍”主要是探刺情报,无论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和语言有关,因此是“讠”字旁;“雉堞”是墙城,因此是“土”字旁,中国有墙文化,国有国墙,城有城墙,家也有家墙,呈现一种封闭状态,这个词对你了解古代诗文会很有帮助;“通牒”牒是一种文件,古代的木牒,所以是“片”字旁,如“通关文牒”;“喋血”就是血流出来的样子,既然血流出来必须有伤口,因此是“口”字旁。如“沙场喋血”等等,有一种壮美惨烈的味道,“喋血”这个词表现力很强,能够强烈地冲击人的视觉,形成一种审美效应。

董一菲说:“教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而学生在语文课上往往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语言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③在这里,她用最本色的语言来细致地分析这几个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的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学生便当堂消化理解了这几个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致的对话语言

董一菲说:“课堂是师生对话的生命场,这里有激董一菲诗意语言教学艺术教学大参考·名 师 研 究22情的闪烁,有美的陶醉,有理性的沉思,灵动的飞扬,静穆的升华,沉醉的超拔,思维的碰撞,汇成涓涓的细流,润物无声,有时像惊涛拍岸,雪浪千重。”④董一菲用诗意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学生也回报以诗意的语言。师生对话充满智慧,课程资源有机生成。 例如,在《采薇》自主学习交流的环节,师生有一场精彩的对话。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看来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两处比兴“一繁一简”。那么,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时光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乡情感的加深。 师:一种情感总会显得失之于单纯,只有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 才会有一种深沉的冲击人心的力量。这个话题我们另一组同学再探讨,我们还说比兴。 生:借助“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

师: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力环”(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在这段对话中,先是学生提出“采薇之作、之柔、之刚,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老师自然追问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学生回答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乡情感的加深”。紧接着老师用精致的语言概括了“两处比兴‘一繁一简’”,再用“痛苦焦灼”简析了复杂情感交织的妙处,含蓄地告诉学生不要把情感单一化。当学生将“采薇”的推演比喻成“电影镜头”时,教师立即以杜甫《兵车行》里的诗句来关照,并引用柳中庸的诗句加以强调“太悲苦了”。师生用精致的语言在对话中多元解读文本,配合很默契,表现很精彩。 再如,教学《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时,教师引用于右任的《国殇》后师生的对话。

师: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于右任先生表达故国故园之思的时候要用一个反复的形象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生:因为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嘛,不能回到祖国。所以希望葬在高山之上,望着大陆的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心。

师:在台湾啊,最高的山脉是哪一座山呢?

生:著名的阿里山。他就想葬在阿里山上,望我大陆,望我故园。

师:有这样一句话说“远望以当归,悲歌以当泣 ”,“远望”就全当回故乡了,于是古人忧愁的时候都要登高望远;怀乡的时候也要登高望远。我们回忆一下,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由君主的地位沦为阶下囚的时候,曾经写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也曾在她的青春岁月的时候,当她的丈夫赵明诚远离家乡的时候,说“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作为南宋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辛弃疾是将那“栏杆拍遍”,想一想那“栏杆”在哪里?有楼的地方,可以望远的地方。岳飞也这样抒发感情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北望中原,还我山河。这一切都是———“登高望远”。那么“登高望远”,结合独特的、生命的感受,家国之感,身世之痛,于右任老人是这样说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然后他运用的在这里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典故, 这个典故来自那遥远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乐府民歌, 写出了北中国的雄奇壮丽,那就是我多情的国土,六个字怎么说?(师生齐说“天苍苍,野茫茫”。)“天苍苍,野茫茫”这是一种深痛的家国之思。

在这段师生对话中,最为精彩的是教师的知识拓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由此让我们更加具体地领略了“诗意语文”文学、文化、审美叠加形成的“语文味”。师生通过对话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教学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知识与情感,就这么自然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

四、丰富的情感语言

董一菲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就是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语文教学就是要设置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去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文章的特点是旗帜鲜明,语言犀利泼辣,感情强烈,但由于年代的差异,现在的很多学生能够理解鲁迅作品中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却难以产生共鸣,而《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又是作者怀着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鞭笞反动军阀和反动文人,歌颂刘和珍等英雄的献身精神,去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一篇作品。鲁迅先生的这种感情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学生却体会得不深。如何把鲁迅先生的这种感情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呢?董一菲说:“我在课前查阅了许多有关课文背景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在备课时,英烈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教学大参考·名 师 研 究23的精神使我眼睛湿润,我想,要让学生动情首先就要让他们对背景有深入地了解,于是我将有关的材料,打印下发给学生,课堂上介绍背景时,用自己的语言对一些细节进行生动地描绘,给学生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视频的直观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对烈士的尊敬之情。”

教师要“披文以入情”,只有教师自己被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感情所打动才会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并打动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巨大的共鸣。

再如,在讲李煜词专题时,董一菲先向学生介绍了李煜的生平经历,讲了他“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身世与才气,讲了他与大小周后的浪漫爱情,也讲了他历经国破家亡的愁苦,当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师的介绍中时,教师问:“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红’字用得好不好?”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李煜诗中的‘红’字,寓意深刻。红不仅指花,而是艳丽如花的红颜知己,此时的李煜已失去了国家,又失去了此生的挚爱,自古就有无数为红颜而洒泪、洒血的英雄,而李煜饱蘸心血,用‘红’怀念他的爱人。”还有学生答:“我认为‘红’代表的应该是黄昏,这便有了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春天本来是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春天的黄昏是这一切美好事物将要逝去的时刻,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悲痛的心情,使诗愈发的悲壮、动人。”

学生被教师的语言所感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词人当时的心境,也能用他们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解读作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五、睿智的点评语言

凡是听过董一菲语文课的人,都会被她睿智的课堂点评语言所折服。她的点评语言机智敏锐,常常用极富诗意的长句,喷薄泉涌般的铺陈排比,创设一种美的意境,让学生深受感染,继而激活思维,产生个性化顿悟。

例如,教学《西地平线上》,她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西部自然景观时,学生说:“人都说大漠的月亮很漂亮。”她这样点评:“这词很耐人寻味,应该说天下的月亮是一般圆。但人们爱说他乡月更圆,或者说大漠月更圆,很有哲理。以后我们在研究边塞诗时,要想想为什么大漠边关的明月是天下最圆的明月,最漂亮的明月。”进而,在下面就有学生提到古代诗人写边塞诗的很多,并且继续补充内容:“我想到了大漠、孤烟、戈壁、胡杨和百草”,这正是边塞诗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启发学生想到的内容,而这一内容中所提到的胡杨和百草正是西部落日所呈现出的人文内涵的一个表现。

她敏锐地把握住学生回答的言外之意,随即机智巧妙点评,用她那诗一般的语言,内蕴十分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点评的语言诗意而充满智慧。因为,她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师生合作描绘出“西部落日的壮阔景象”。 再如,教学《乡愁诗鉴赏》,她表达了“用简单的意象表达最深的乡愁,就是本诗成功所在”观点,而当有学生在赏析诗句时引用其它诗句时,董老师立即指出“用诗歌来解释诗歌,善于联想。暗含时间的绵延,是大开大阖的空间,偌大的空间中,小小戍卒,他的悲欢离合、他的爱恨情仇,才显得如此的真挚,如此的扣人心弦”。

教师用诗化的语言点明了学生发言中最闪光的部分,也对全诗的意象进行了一个高度的概括,并突出了凝聚于意象上最真挚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将探究的重点转向探究诗歌的情感。

同样是教学《乡愁诗鉴赏》,当学生回答自己从戴叔伦的《调笑令》的诗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中读出了横越山南山北的征人的乡愁与胡人的音乐相通的感受。这一观点似乎有些背离了诗人的原意,但董老师说:“(胡笳的演奏)谁人有此情?谁人奏此曲?其实普天下战争带给人永远是创作,于是海明威会说‘永别了,武器’,李益会说‘胡儿眼泪双双落’,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仅是中原,也有胡人的眼泪,于是一曲胡笳谁在弹奏?山那边,雪中的,一轮明月,共同照耀的胡儿。”

这哪是一般的思维方式,也不是一般的语言表达方式。感性而充满逻辑性,理性而耐人寻味。睿智的点评语言极富诗意,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这么真实。学生在诗意氛围的创设中被感化、被牵引,继而思维被激活,瞬间便产生了顿悟。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最美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⑤董一菲正是用这种标准来修炼自己,才让我们看到了她教学语言艺术所焕发出的别样的风彩。

篇19:语文口语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合理地向别人发出请求。

2.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并且要有礼貌。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请教的注意事项,掌握请教的要领、方法。

教学难点: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并且要有礼貌。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话题

1.谈话引入交流: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

(请教别人,让别人帮助自己想出好办法……)

教师小结引入:是啊,请教别人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可是,请教却是一门学问,方法得当的请教往往会得到他人的热心帮助,但是,如果方法不当,别人就不会施以援手。

孩子们,你们愿意学习关于请教的本领吗?(板书话题:请教)那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交流关于“请教”的话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话题交流激趣法,让学生对

如何解决生活申的常见问题进行交流,自然激发了想掌握关于“请教”要领的内在_。

二、讨论交流,明确要领1.质疑交流: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需要向别人请教的时候,想一想,当我们向他人请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2.播放生活情境片段。

(小芳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自己怎么也无法解决,然后便去请教数学课代表。

在她的帮助下,小芳终于把题目弄懂了。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根据视频中的人物表现,说说在请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芳要在数学课代表方便的时候去请教他。

师:你说得很对。

这是“请教”别人的前提,请教别人时,不能打扰到他人的生活或学习。

课件出示“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

生:小芳在请教数学课代表的时候还得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出了“请教”的关键点。

是啊,连自己的问题都说不清楚,别人又怎么帮助你呢?课件出示“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

生:当数学课代表帮助她解决了难题后,她还非常有礼貌地向她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师: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而接受他人帮助时予以感谢更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表现。

即使别人没能帮你解决问题,我们也要向别人说声“感谢”。

课件出示“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件出示的这三句话.看看哪些是提出请求的人需要注意的,哪些又是接受请求的人需要注意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明确提出请求时,互动交流的双方需要注意的要领。

(归纳板书:把握时机说清问题真诚致谢)【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情境激趣法,让学生通过观看情境画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知了关于“请教”的基本要领,为情境表演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情境表演,学以致用1.出示教材中的两则关于“请教”的范例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说说两则范例中的小朋友分别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2.学生自主朗读范例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范例中“请教”的内容。

(第一则--如何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第二则——怎样做才能让邻居家的小朋友及时归还借走的东西。

)3.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向别人请求帮助呢?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进行情境表演,教师巡视并予以点拨、指导,同时适时提醒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板书中提出的几点要求,进行展示(把握时机、说清问题、真诚致谢),特别要注意在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然后给出帮助,如果没有听清楚,也可以进行礼貌地询问。

4.指名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情境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他们的表演,然后进行评价。

教师重点引导他们看看表演者有没有体现出板书中的几点要求。

教师适时引导“遇到问题”的同学在请求的过程中也要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请、您、谢谢”等,而倾听者也要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看看自己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哪些无法解决的类似问题,并说出来请教同学、老师帮助。

(1)学生回顾、梳理自己昀问题,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问题表述清楚,同时让其他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建议,注意提出的解决办法一定要合理。

(2)选择两位同学再次进行情境表演,教师提醒他们要结合前两组情境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让自己的表演更加自然、真实。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情境表演法,以生活化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搭建了学知用知的平台,不断实现认知内化。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口语交际”课,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确实大有学问,也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

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了,我们首先要自己动脑想办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时,可别忘了虚心请教别人哟。

当然了,当别人向我们请教时,我们也要真诚地予以帮助。

篇20:写作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题型特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它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的开放性趋势,中考命题作文的题目也突破了以往形式刻板、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弊端,虽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呈现多元化的倾向,给考生以很大的发挥余地,便于考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体裁上,除诗歌、戏剧外很少限制,这便于考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进行写作,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

命题作文主要题型如下:

1.明晰式。只有题目,没有任何提示。如《读书真好》《多彩的校园生活》等。

2.提示式。在题前或题后有提示语,以减少考生的审题障碍。如《为自己竖起大姆指》,题后“提示”:“‘竖起大姆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

3.比喻式。题面除了本义外,还隐含着比喻义。如《脚印》是可以比喻人在生长、前进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或记录)。

[例题精析]

例1:

以“噢!原来这样”这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表达方式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例2: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校园里,我们生机勃勃;校园外,我们热情奔放……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

例3:

身处大千世界,我们面对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诱惑。利多薪高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美好的生活是诱惑,舒适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的美味也是诱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以“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例1 “噢!原来是这样”,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文题,有利于考生展开联想,能够激起考生的写作欲望。“噢!原来是这样”这句话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或者穿插于行文中间,题目出现的同时也暗示了“点题”。就内容说,可以写实际生活中的事,也可以写想像中的事;可以写得浅显,也可以写得新奇……

例2这个文题能引导并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首先,要审好文题。文题是主谓短语,“我们”是复数,是第一人称。可见,文章必须写“我们”,用第一人称。其次,可在“初升的太阳”上引发联想:“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中学生所经历过的、所感受过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如同“初升太阳”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校园里的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实验课、辩论会、演讲比赛;校园外的春游秋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生日聚会、当志愿者等都可以选为作文材料。

例3“诱惑”一词意义有二:(1)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2)吸引,招引。可见“诱惑”有褒义也有贬义,我们不必谈“诱”色变。这就是说,“诱惑”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而有些诱惑是可以追求的,有些则不必拒绝。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诱惑自然清楚了。可以正面作文,写接受诱惑、拥抱诱惑、享受诱惑;也可以反面作文,写回避诱惑、排斥诱惑、抵御诱惑。选取一个方面,大题小作,就不难下笔了。

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读题、审题。尽管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审题。审题先要读题,读文题的过程,就是思索、理解文题的过程。读文题,要读得细,读得认真;切忌马虎,一看就下笔作文。有时看错文题中的一个字或少看一个字,写的内容就会和命题要求相距甚远,甚至南辕北辙。审题,包括审内容、形式,要看清题目下所附的具体要求,如允许的体裁、人称、篇幅等。

其次,要快速而熟练地行文。考场作文以有限的时间在你的思想上施压,这种“压力”是一种有益的刺激,它往往能激发你神经的“火焰”,使你灵感迸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所以,平时应有意识地训练,也就是说要培养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准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作文中,一般包括感知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记忆和储存语汇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修饰或修改词语的能力等。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一要靠大量的阅读,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二要靠多用(包括多写),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要写了新意。作文贵在创新,要力戒写老套的东西。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你经历的生活和你获得的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写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还应注意到,近年中考的命题,反映时代风貌,高扬时代精神的题目呈上升趋势。它启示我们,平时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地吸取养分,以宽阔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融入生活之中,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

[能力训练]

1. 题目:你准备好了吗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得少于12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 题目:我们的花季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以“与好书交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 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要求: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5. 题目:我的另一片天地

提示: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天地”,请把你的另外一片“天地”展现给大家。

6.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为遏制和改变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一名中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请以“环保,从我做起”为题写议论文,夹叙夹议,不少于600字。凡出现地名、人名、校名,一律用××代替。

7. 题目:意外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材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③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表示,否则扣分。

8.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网”:人情网、关系网、知识网、校园网、电信网、互联网……人们无不在网间学会生存,不少同学还学会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9. 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无尽;生命又是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会稍纵即逝……有人说,享受是金;有人说,享受是土。

请以“享受”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10.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许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和物。那么,请说说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

当然,如果你对“喝彩”有自己的认识,也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要求:①以“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②思想内容积极向上。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区(县)、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11.我的一次选择

要求:在生活、学习中,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进行取舍。每当这时,你是当机立断,还是犹豫不决?你是自己做主,还是听从他人?请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适当议论,600字以上。

12.任选下面两题中的一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要求:①要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卷面整洁,书写工整。③出现学校名称及姓名,一很用××××替代。

①《生活中的亮点》

②《生活中的一次经历》

篇21:《太阳》创新教学训练设计

《太阳》创新教学训练设计

“精讲精练”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种教学思想。“精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师生双边活动和师生双向活动,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教材的重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选少而精的、有层次的例题、习题,指导各层次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极、主动地训练活动,使之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还应该了解各段之间的联系,懂得一点初步的辩证关系,掌握本课的语言特色及说明方法。在教学时,笔者尝试运用“精讲精练”策略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文用“传说”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品味传说的情趣中步入正题,十分自然,增添了文章的色彩。笔者首先指名读“传说”内容,其他同学则看着黑板,用“选择法”弄懂传说在文中的作用。

选择回答。(在正确的答案上打“√”)

《太阳》的开头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样写是为了:(1)说明太阳本身很多;(2)说明太阳很热;(3)说明古人的箭法很好;(4)自然地引起下文,提出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二、引导分析,紧扣重点。

我们知道,文章前后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太阳的特点是“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由“因”得出的“果”。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因”,一层一层地加以理解,使条理清晰。

1、填空。

(1)太阳离我们有( )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年。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

2、比较:(朗读课文后回答)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说说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3、巩固性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下面两道题目:(1)太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为什么?(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太阳光照射到我们身上却暖烘烘的,为什么?

三、引深知识,强化重点。

课文的教学目标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关于太阳的知识,了解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而且还要启发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长大了更好地利用太阳为人类造福。 因此,文章说明的太阳对于地球以及人类的重要意义和密切关系是文章的重点。我们也应该加以灵活理解和运用。

1、加上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

(2)如果没有太阳,――――――――――――。

(3)――――――――――――,地球上就到处是黑暗。

2、请用上“有了……才……”以及“如果没有……就……”两个句式说说太阳与石

[1] [2]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