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3篇参加一次数学说课比赛的反思与过程,供大家阅读参考。
参加一次数学说课比赛的过程与反思
体验 感悟 分享 ――参加一次数学说课比赛的过程与反思(文章发表于《教师》第3期)
缘起
11月,我镇组织参加县的说课比赛,取得不俗的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全各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这次比赛的过程,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在过程中的的体验、感悟与分享,相互把说课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过程
一、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给她准备说课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课。两天后,Z老师说,想用这次课改的模式说课(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课稿。
按照Z老师的要求,学校组织了实验班的数学老师先来一次集体备课,全体老师就用说课的形式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特别对重难点的解决与学法进行具体的讨论,然后形成上课的基本思路。
上课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就觉得不满意,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由于其它事,评课的时间拖了几天,期间,很多老师都在问:校长,这节课怎么还不评课呀?
评课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的角色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背后的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这次用不同的班,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来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课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基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课后的评课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上课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二、感悟。
Z老师的说课稿出来了,学校安排了镇的“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和说课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课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课稿进行再修改。
说课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www.fwsir.Com)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课者。特别是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大家意见分岐比较大,同时,对“为什么这样教”(说意图)没有中肯的观点,对说意图是穿插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中进行相机阐述,还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有两种声音。统一不了意见,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分岐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课。
第二次说课了,大家都带着资料来了。听完Z老师说课,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 Z老师选择了说意图穿插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中,效果也不错。大家讨论的焦点放在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课的艺术上,特别针对课件的“导航”作用,让说课者和听众通过课件的呈现,对说课的思路更清晰,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课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三、分享。
第三说课,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用的是自主交互式课堂学习模式,其中有一个展示环节用上课的视频呈现出来),思考的是怎么把我镇课改的亮点在县比赛中展现出来。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镇安排了几位参与者一起陪同参赛。Z老师自始至终比较淡定,全神贯注观摩其它乡镇选手说课。到她上台时,全身心投入,对课件的驾驶,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练,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 “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来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反思
综观本次活动,学校搭建了一个平台给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创设了一次契机给课改,课改的推进得到了深化。在这个中,我们得到了三点启示。
一、“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来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
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教师也一样的。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做了,就是做好了。
本次说课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驶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从而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二、“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来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
课堂改革的其中一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生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
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改变了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参与,必将经历一次实践、反思、重建的升华之旅。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三、“成功即自信”这个自信,来自于教师大众的分享。
我们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自信。教师的自信来自于业务的专精,来自于学生的尊重,来自于教师体面的生活,也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的幸福感,教育的幸福感来自教师个人的体验。
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感受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有责任贡献自己一分力量,为了上得更好,为了说得更好,也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我们创设机会,让教师把自己的进步,把自己的经验同大家分享,把“独乐乐”变成“众乐乐”,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尊严。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自信。
参加一次数学说课比赛的反思与过程
缘起
20××年11月,我镇组织参加县的说比赛,取得不俗的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全各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这次比赛的过程,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在过程中的的体验、感悟与分享,相互把说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过程
一、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给她准备说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两天后,Z老师说,想用这次改的模式说(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稿。
按照Z老师的要求,学校组织了实验班的数学老师先一次集体备,全体老师就用说的形式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特别对重难点的解决与学法进行具体的讨论,然后形成上的基本思路。
上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就觉得不满意,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由于其它事,评的时间拖了几天,期间,很多老师都在问:校长,这节怎么还不评呀?
评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的角色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背后的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这次用不同的班,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堂,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基本把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的评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上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二、感悟。
Z老师的说稿出了,学校安排了镇的“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与备的区别、说与上的区别和说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稿进行再修改。
说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fsir)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者。特别是对内容的呈现,大家意见分岐比较大,同时,对“为什么这样教”(说意图)没有中肯的观点,对说意图是穿插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中进行相机阐述,还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有两种声音。统一不了意见,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分岐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
第二次说了,大家都带着资料了。听完Z老师说,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Z老师选择了说意图穿插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中,效果也不错。大家讨论的焦点放在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的艺术上,特别针对的“导航”作用,让说者和听众通过的呈现,对说的思路更清晰,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三、分享。
第三说,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用的是自主交互式堂学习模式,其中有一个展示环节用上的视频呈现出),思考的是怎么把我镇改的亮点在县比赛中展现出。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镇安排了几位参与者一起陪同参赛。Z老师自始至终比较淡定,全神贯注观摩其它乡镇选手说。到她上台时,全身心投入,对的驾驶,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练,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反思
综观本次活动,学校搭建了一个平台给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创设了一次契机给改,改的推进得到了深化。在这个中,我们得到了三点启示。
一、“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
我们提倡学生参与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教师也一样的'。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做了,就是做好了。
本次说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让教师体验一节从备到上,从上到说;体验一节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驶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从而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二、“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
堂改革的其中一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生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
教师参与本次说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改变了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参与,必将经历一次实践、反思、重建的升华之旅。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三、“成功即自信”这个自信,自于教师大众的分享。
我们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自信。教师的自信自于业务的专精,自于学生的尊重,自于教师体面的生活,也自于教师对教育的幸福感,教育的幸福感自教师个人的体验。
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感受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有责任贡献自己一分力量,为了上得更好,为了说得更好,也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我们创设机会,让教师把自己的进步,把自己的经验同大家分享,把“独乐乐”变成“众乐乐”,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带的尊严。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自信。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