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学四年级数学说理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的表示方法》,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学四年级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然而数学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因此,我认为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天我就以“位置的表示方法”的教学实践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过程,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加以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设计意图:先确定标准,根据场景图中的组和个,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通过横线和纵线逐步抽象到相应的位置,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位置这一活动,然后根据场景中不同的位置,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对表示不同的位置,数对的表示是有序的。]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数对去找位置和指定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表示这一位置的数对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和巧解棋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位置的表示方法

先横后纵横线上的纵线上的(3,2)

数对有序(2,1)(5,4)(6,2)

篇2: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的表示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 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课件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 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设计意图:先确定标准,根据场景图中的组和个,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通过横线和纵线逐步抽象到相应的位置,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位置这一活动,然后根据场景中不同的位置,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对表示不同的位置,数对的表示是有序的。]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篇3: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设计意图:先确定标准,根据场景图中的组和个,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通过横线和纵线逐步抽象到相应的位置,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位置这一活动,然后根据场景中不同的位置,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对表示不同的位置,数对的表示是有序的。]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数对去找位置和指定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表示这一位置的数对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和巧解棋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位置的表示方法

先横后纵横线上的纵线上的(3,2)

数对有序(2,1)(5,4)(6,2)

篇4:小学四年级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 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课件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 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设计意图:先确定标准,根据场景图中的组和个,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通过横线和纵线逐步抽象到相应的位置,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位置这一活动,然后根据场景中不同的位置,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对表示不同的位置,数对的表示是有序的。]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数对去找位置和指定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表示这一位置的数对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课件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课件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三) 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和巧解棋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篇5:《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设计意图:先确定标准,根据场景图中的组和个,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通过横线和纵线逐步抽象到相应的位置,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位置这一活动,然后根据场景中不同的位置,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对表示不同的位置,数对的表示是有序的。]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数对去找位置和指定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表示这一位置的数对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和巧解棋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篇6:《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然而数学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因此,我认为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天我就以“位置的表示方法” 的教学实践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过程,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加以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设计意图:先确定标准,根据场景图中的组和个,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通过横线和纵线逐步抽象到相应的位置,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位置这一活动,然后根据场景中不同的位置,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对表示不同的位置,数对的表示是有序的。]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数对去找位置和指定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表示这一位置的数对这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和巧解棋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位置的表示方法

先横后纵 横线上的 纵线上的( 3 ,2 )

数对有序 ( 2 ,1 )( 5 ,4 )( 6 ,2 )

篇7:《位置的表示方法》说课稿

先横后纵 横线上的 纵线上的( 3 ,2 )

数对有序 ( 2 ,1 )( 5 ,4 )( 6 ,2 )

篇8: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关于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83—P84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地位与作用: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基础。

(2)关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方向、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掌握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从现实空间中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用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根据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3)关于教学流程

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实践应用——交流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多媒体呈现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学法

1、小组合作交流

2、动手操作

3、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程序(相关内容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

1、创设“笑笑元旦要去动物园游览”的情境,结合导游图:

(1)笑笑可以去那些景点游玩?你能用学过的数对知识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

(2)撤去方格图,将新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方格,你们还能够确定它们具体的位置吗?——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探索新知

1、探索物体具体方向

(1)点名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方向来表示位置(其它方法只要正确也给于肯定),此时及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熊猫馆、虎山在什么方向?学生可能会说:熊猫馆、虎山都在猴山的东北方向,还有可能说北偏东一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还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方案A:学生如果能想到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出示30°角的虚线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虎山在北偏东60°(或东偏北30°)方向上;

方案B:如果学生不能想出这种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帮我们呢?

归纳:可以结合角度来确定物体的具体方向。

(3)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需要的角度。

(4)说一说:大象馆、鹿苑的具体方向

2、结合具体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笑笑想去熊猫馆的附近新建的一个百鸟林,可是笑笑发现熊猫馆和百鸟林都在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她给妈妈说不清鸟林的确切的位置,你能帮帮她吗?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给出(量出、知道)百鸟林、熊猫馆到猴山的距离再加上方向就可以确定了。

(3)给出各景点到猴山的距离,让学生起来说一说它们的具体位置。——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及时改正,突破重点。

(三)实践应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课外的拓展延伸。

1、练习一:“夺宝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方向与距离。

2、练习二:“中心广场”——是上一个“夺宝游戏”练习的延伸与提高。本题给出了距离与景点,需要学生具体测量角度并填写位置,有助于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抽象的概念。

3、练习三:“说位置,找区别”——让学生进行观察,先确定不同的观察点,再判断方向,体会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此题也是为了下节课84页第二题,即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准备。(突破难点)

4、练习四:“气象雷达如何确定位置”——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愿望。

5、练习五:辨析题——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突破难点,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条理的观察,在确定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观察角度。

1、西偏南20°和南偏西20°的方向是一样的。

2、电影院和超市都在车站的南偏东40°方向,它们的位置肯定在一起。()

(四)交流评价——总结这节课的效果

提出问题:你如何把动物园的景点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活动:先小组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扮演妈妈,请同学来介绍。

四、板书设计

——直观、简明,帮助学生归纳方法,突出重难点

确定位置:方向距离

篇9: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x列,第x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3、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

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得出: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二、总结: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三、引申:

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

四、游戏:摆子连线

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

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

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

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

五、全课总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篇10:数学位置说课稿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2页例1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六第1-4题。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主要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节课的观察对象从具体物体逐步抽象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主要从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引领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选择讲台上的长方体投票箱引入,并直接呈现问题“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原有认知的拓展。后续的“练一练”和“练习六”中的相关练习都围绕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教学内容以及练习内容的编排都能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基本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使学生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会到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说教法学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充分尊重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从开始的图片猜测到后面各种层次、侧重不同的实物观察,我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思考、验证等活动过程。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于生。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因此,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激活学生,让他们始终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多元观察。鉴于观察物体这一特殊的教学内容,理应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教学时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思考,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并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最终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3.合作交流。不同的学生观察物体的感受必然不尽相同,教学中,在学生自主观察后,我都会及时组织学生就个人观察的结果互相交流,有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以及全班同学集体交流,运用这些不同的交流方式旨在分享不同学生观察物体的感受,提升观察物体的经验。

【说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基于上述认识,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本课时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观察,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我开门见山,首先用课件逐一出示从投票箱的右面、上面和前面拍摄的照片,指名猜测照片上拍摄的可能是什么物体?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晓答案,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都是投票箱,但我们拍摄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待学生简要交流后揭示课题: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一猜”的活动快速调动起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心向,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猜测中,思维也随着步步跟进,初步积累起“观察物体”要全面的直观体验。

二、实物观察,内化方法

教材仅是个例子,受版面的限制,它不可能呈现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展开观察,但我们的课堂却可以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中,我尽可能多地呈现不同的观察物体、场景,以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因此,这一环节,我分为四个层次展开: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便将学校大队委换届选举时的投票箱实物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自由观察讲台上的投票箱,并同桌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然后抛出教材上的问题:“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让多名学生到讲台前尝试指出哪里是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在全体学生都能正确无误地辨认投票箱前面、右面和上面之后,板书:前面、右面、上面,接着追问:从投票箱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这里允许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描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投票箱的形状,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简要小结观察的方法,如眼睛要平视物体、观察时头不能动等。

学生初步学会区分长方体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后,我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练一练”第1题)身边长方体或正方体学具,最终聚焦文具盒,让全体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放在课桌上,走下座位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形状各是什么。最后,选择几名同学带着自己的文具盒进行全班交流。

在这一轮观察之后,我用课件出示练习六第1题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图片,让学生指出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知识,他们大多能正确地辨别,随后师生小结:生活中一般把物体有门的这个面称为它的前面。

至此,我们观察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都有典型特征,这样的物体,学生的观察时可以更多地凭借生活经验。接着,我们将有典型特征的实物抽象成单纯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练一练”第2题),它们的前面没有门,或者说从不同位置观察,没有明显的标志。这里同样放手让学生自行观察,并集体交流正方体和长方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颜色,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对于没有特殊标志的长方体、正方体,通常把观察者正对的面称为前面。

这一环节,引入大量的观察素材,通过观察投票箱、文具盒、长方体、正方体木块等实物,洗衣机、电冰箱不同面的图片,引领学生内化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

三、换位观察,全面感受

在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之后,为有效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将学生的视线继续拉回讲台上的投票箱,在先前无意观察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坐在投票箱的前面和右面观察,然后交换观察位置,再次观察,集体交流各看到哪些面?通过交流明确:坐在投票箱的前面只能看到投票箱的前面,坐在投票箱的右面只能看到投票箱的右面。

有了这样的经验后,我及时追问学生:如果一次想看到更多的面,可以怎么办?接着组织四人小组交流方法,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变换位置实际观察、交流观察结果及体验。通过这次观察、交流明确: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投票箱,看到的面数是不同的,但站在一处,最多可以看到投票箱的三个面。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质疑:为什么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初步理解:因为长方体六个面正好分为三组,每组两个面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前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这一环节有意要求学生不断变换观察位置,亲身体验观察位置的不同可以观察到的面数不尽相同,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学生的观察体验,在提炼观察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一般经验。

四、组合观察,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儿,学生已基本达成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我结合教材练习(练习六第2题)出示一个正方体木块,让学生从不同位置分别观察正方体木块,进一步确认:从正方体每个面观察,看到的都是正方形。然后在刚才的正方体木块右边再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成为一个组合形体(练习六第3题),先引导学生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观察,随后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形:与,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两幅图各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在全体学生正确判断后,再次变换添加的正方体的位置,让学生分别将添加的正方体木块摆放在原来正方体木块的前面、后面、左面、上面,组织学生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各种组合形体,交流观察结果。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到:拼法不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不管哪种拼法,站在某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

为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孩子观察物体的能力,我适度变换了一下观察物体,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组合而成的形体,如图:,指名学生介绍后,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将观察的结果记在心里,继续出示,分别指名介绍三幅图各是从哪一面观察到的?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五、回顾反思,整合经验

在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集体反思、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中零散的收获适度整合,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经验。

总之,在“让学”理念的滋养下,整节课我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课堂的时间、机会尽可能让位给学生,以学定教,以学生学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学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学的发展为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最终在多元的观察中学会观察。

评析:

本节课的说课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教学方案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

从图片观察到实物观察,再到换位观察,最后到组合观察,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可谓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达成学习目标。观察图片,试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聚焦学习主题——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实物,意在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并初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换位观察,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和所能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尽相同;组合观察,重在让学生体会到,拼法不同,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能确认和辨别所观察物体的面所对应的视图,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互动交流中积累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重要的隐性知识,有助于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得和数学思维的发展。作为一种过程性知识,数学活动经验未必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某些观察物体活动的过程,就一定会伴随生发并达到科学而全面的层面。事实上,只有历经充分的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和适时的整合提炼,才能有效催生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不难发现,老师通过有效介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中,对旧有的观察经验和生成的观察经验进行有效对接,与此同时,还促使学生在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的相互整合中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猜测和思考中保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注重在教学起始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快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猜测开始,引导学生猜测照片上拍摄的可能是什么物体,思考“为什么都是投票箱,拍摄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点燃兴趣之火。课堂中间的主体部分,教师则不断变换观察对象和观察角度,提出新的观察要求,逐渐增加观察的难度,让学生不断接受挑战,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基于观察作出判断和推理,比如“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让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对整个学习活动持有高涨的参与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11:数学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位置》,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解关于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理解数对的意义等,该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后面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数对、位置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起始行,列的含义。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难点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说学情

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说教法教

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四、说学法

根据学生学情来分析本节课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五个方面展开。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上课前我会提问学生如何表示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可能会通过自己前后左右的学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我会继续提问如何准确的表示自己在班级中的坐位呢,我会像学生说明为了准确表达一个位置,我们会选择用数对来表示。最后询问同学们了解关于数对表示位置么?进而引出新课。这样通过实际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首先我会在屏幕中出示了情境图,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张亮的位置么?预设学生回答第三排,顺势教师再次提问:能否准确说出张亮的位置?需要几个确定信息呢“教师讲授计数习惯从左向右依次变大,确定最左边为第一列,学生经过思考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张亮在第三排,第2列。之后我会跟学生讲解像这样的横排的我们叫做行,竖排的我们叫做列。以及确定第几列会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先说列再说行。再一次通过屏幕数出张亮的位置,并指明用数对(2,3)来表示。最后通过刚才的讲解让学生们练习尝试着找到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吗?并点几名同学起来回答,王艳在第3列,第4行。赵雪的位置是第4列,第3行。接着我会点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用数对进行表示。接着我在大屏幕上给出一幅动物园示意图,让学生们在方格纸上表示大门的位置么?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小组汇报,方格纸的竖线就是列,横线就是行,竖线与横线的交点就可以确定位置。大门在三列零行用数对表示为(3,0)、再次让学生们尝试着表示一下其他场馆的位置?并点同学起来发言学生不难回答为猴山(2,2),大象馆(1,4)、最后师生总结用数对表示时要有两个数据,一个是列,一个是行。并且按照“先列后行”进行描述。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3、实践练习,巩固新知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是几列几行,然后点几名同学黑板上写出数对

4、全课小节,总结提高通过让学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师生共同完成课堂评价。

5、布置作业,课后提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我将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课后练习;选做题是找找生活中的运用。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重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请问我能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篇12:数学位置说课稿

一、前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合作来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分小组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写);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

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

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

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学生独立设计,反馈。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练习一第3题)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板书设计东南西北北(上)西(左)东(右)南(下)教学反思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本课时教学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空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校园和教室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校园和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这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面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四个小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接纳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观念。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师: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小动物躲藏图。(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做捉迷藏游戏,瞧!它们都已经躲好了。你们能找到它们吗?学生描述小动物的位置(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它就会闪烁显示)。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2.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今天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他们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师:(播放课件)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师: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2)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3)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4)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老师没有说清楚。他应在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现在你们能找到他吗?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出现文字“第一组第二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第四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同桌互说。)

师:你能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吗?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师:你们想当一回小老师吗?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么给他安排座位?

【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深入挖掘德育内容。】

2.找住址。

(1)情境说明。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层楼?(生:有4层楼。)每一层楼都有两户人家,*左的为左室,*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等很多人。

(2)活动。

①师:春节快到了,老师要选几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哪些同学愿意参加?

选3名学生,问一问他们各准备了什么节目?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找屏幕上住房的位置。

(生找到位置后,点击该位置,演示窗户打开解放军叔叔出现的动画。)

②师: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人好事?(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

③师: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

3.找电影院座位。

(1)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课件动画演示: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乐乐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

教师边演示边叙说情境。

师:谁能帮助他?(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乐乐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内有很多座位,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哪一个呢?”)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