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整回答下列各题。

(1)70里面包含有几“十”?260里有几个“十”?

(2)14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组成280?

2、口算。

4×7+33×7+67×9+8

6×8+57×5+97×8+3

3、专项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填写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数是多少个“十”。)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这是今天例2所要研究的内容。课题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2、教学例2。212×34

(1)学生试算。

(2)分析讨论:

提问:例2用乘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各乘了几次?为什么?(各乘了三次,因为被乘数是三位数。)

3、例2与例1比较。

(1)不同点:例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相同点:乘的笔算方法相同。

帮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归纳笔算法则。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题目。

1、板演:

(1)提问:963是什么与什么相乘的积?

(2)继续把题做完。

(3)训练学生口述笔算法则:

321乘以13的笔算分三步算:第一步用乘数3去乘321得963;第二步用乘数1去乘321得321个十,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2、独立做另外2道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

五、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6-10题。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第三单元第二节安排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之后教学。为后面的因数中间有零和因数末尾有零教学做好铺垫。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计算题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计算时很粗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3.学生认知障碍点:进位时口算错误;书写不规范,影响相加时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师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说出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改动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尝试计算245×12。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3、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引出算理,并同时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图中剩下的两个问题)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1、改错题。(强调难点)

2、看谁是我班的神算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