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视频)(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5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 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篇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疑惑]铜的百分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呢?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liuxue86.com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引导学生观看图8—20(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念19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引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评价]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成功,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这样成本太高。方案2比较切实可行。但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最好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可投影展示如下图的炼铁高炉结构。另,若有条件,最好能播放工业生产中冶炼铁的录像,或参观钢铁厂]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投影例题]用10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 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 t×80%=800 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篇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在组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第8章第3节,本节主要内容为: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铁钉锈蚀的实验需提前一周进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将实验过程用网络展示。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知识与废金属回收等,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相关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知识,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

微机室室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

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损失。

2、在宽松和兴趣盎然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网络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辅助学习的工具。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获取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回收等知识。

【教学难点】

技术难点:建立怎样的网络平台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学习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学习

【所需时间】

1课时

【设计思路】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金属会生锈,而有的金属却很难生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但并不知道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原理是什么。铁钉锈蚀实验需用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将实验过程拍照后用多媒体展示,有利于学生了解铁钉锈蚀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由于本节知识学生要了解的常识性的内容较多,完全可以采用自主上网学习,我尝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金属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只作为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

(一)创设情景:教学一开始,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问题情景。

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人们需要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防护的方法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二)确定问题:要防护金属,减少锈蚀,就必须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废

金属有哪些?随意丢弃废金属有哪些危害?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用哪些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书籍收集资料、上网查询、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信息,从而掌握如何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当学生分组找到信息来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五)效果评价:以一组课堂检测题,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作如下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了五个小专题,分别是:学习要求、知识讲解、课堂练习、本讲小结、网上交流。

【教学实录】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目标说明

明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浏览网站

(61.132.31.58:82/web/guof/class/01/)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

浏览网站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工作。

创设情景

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损失,人们应该如何保护金属?如何充分利用金属?

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要探究金属防护的方法,要先知道哪些信息,了解相关知识,激发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考:

1、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锈蚀?

2、人们常用什么方法防护金属、避免金属锈蚀?

3、什么是废金属?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网上探究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讲解”栏目首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搜索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掌握知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评价

1、引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栏目

2、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1、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

随堂检测

网上自主探究完成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练习”栏目

1、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2、将知识内化。

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扩展视野

对于已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入知识讲解中的拓展视野栏目,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知识面。

浏览网页中“知识讲解”栏目内容中的“拓展视野”。

拓宽视野,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归纳

1、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

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归纳,总结

【教学后记】

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进行网上讨论。如果不具备这几点,自主探究就会受阻。

2、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建议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行简短培训。

3、网络教学需要网络课件的支持,学生要在网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学习,所以网络课件的设计是网络探究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4、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4: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概括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 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炼铁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难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

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4 ~P15,包括图片和资料,交流讨论。回答:

1、常见的金属矿物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2、常见的铁矿石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是什么?理由?

3、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交流评价】

让学生分析与交换不同意见。

【交流回答】

1、常见的金属矿产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0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0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铝 土矿(主要成分是Al203)、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2、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因为这两种矿石含铁量高(质量分数大)且含硫等“有害元素”少,冶炼时产生的污染小。

3、普遍使用的金属有铁、铝等。

【过渡】

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炼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学生活动】

1、展示我国古代炼铁图一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

2、观看视频参观炼铁厂和展示P16图8─22。

3、思考工业冶炼铁的原料、原理和设备。

4、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反应过程示意图。

【分析小结】

1、冶炼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2、冶炼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冶铁的设备──高炉

4、产品生铁──(铁合金、混合物)

【演示实验】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分析反应原理,记录现象,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归纳总结】

2、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入样品并固定;

③向玻璃管内通入C0气体;

④给氧化铁加热;

⑤停止加热;

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3、实验现象:

①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4、注意事项:

①先通C0的目的: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0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C0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

③尾气处理:多余的C0要燃烧掉,防止C0污染空气;

【课件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P17例题。

【分析】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赤铁矿石中含有纯的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若设生铁的质量为x,则其纯铁的质量为x×96%,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计算出结果。

解: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资源的概况,铁的冶炼及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等知识。难点是含杂质问题的计算,课后需要练习强化这类计算。

篇5:九年级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进行收集材料、猜想、设计、验证、观察、分析、得到结论、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铁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措施。

三、教学难点

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套提前准备好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器材,铁钉、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铁钉、蒸馏水、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氯化钠、火柴、试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展示铁生锈的图片和铁生锈造成的钢铁损失。 学生观看图片,聆听老师讲解 用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5

展示一周前准备好的铁生锈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如果有盐存在的情况下,生锈更严重。 通过观察老师准备的实验现象,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如何在课堂上观察到铁生锈的现象?

引导学生从加快反应速率方面考虑。

在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结合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注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增大氧气、水蒸气的浓度,升高温度,或者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利用给出的实验用品,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观察到铁丝很快生锈了,摸一下试管,试管是热的,说明铁生锈的反应放出了热量

通过设计并验证实验,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猜想、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讨论:谈谈铁生锈的利和弊。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制成暖手宝、很稳输液器等有利的一面。 学生讨论:弊端:铁生锈造成钢铁浪费。

利:利用铁生锈产生的能量。

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一个反应,合理的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既然铁生锈会造成钢铁的浪费,那么如何防止铁生锈呢?引导学生分析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防止铁生锈,具体措施有: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例如涂油、油漆、烤蓝、镀上其他金属;3.改进金属结构,制成合金。 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体会到化学为生活服务。
展示自行车图片,分析自行车的支架、链条、车圈分别采用什么措施防止生锈。 学生思考回答:支架采用涂油漆,链条采用涂油,车圈采用镀铬。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回收废旧金属等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学生阅读教材。

回答出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代用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在阅读教材过程中,了解到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树立努力学习,将来开发新材料的信念。
课堂小结3分钟 1.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会生锈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破坏铁生锈的条件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何护》是初中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题的内容。本节内容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铁的冶炼,一个是金属资源的保护;共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触不多,所以需要学生去想象和理解。现在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如下:

1、采取多媒体进行图片辅助教学。在第一课时要介绍金属资源的概貌和几种常见的矿物,由于学生对此了解不多,只有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简单的介绍,但由于时间太长了,很多学生都忘记了。所以我采取多媒体把几种常见的矿物图片展示出来,学生看后印象较深。这是讲解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矿物外,还介绍了几种罕见的矿物:如七彩针铁矿、金红石、闪锌矿、毛赤铜矿、孔雀石等。这些学生看后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实验教学。在铁的冶炼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机会演示古代人冶炼生铁的过程,也没有条件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所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解。效果非常好。特别是介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非常方便和直观。在课件中,采用动画效果进行实验过程,效果很明显,学生印象非常深。这为以后完成类似的练习题,效果非常好。这是对讲解课堂最有效的辅助。

3、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铁生锈的教学。为了探究铁腐蚀的条件,除了的前一个星期准备实验外,在讲解防止铁腐蚀的原理和方法时,先让学生回忆燃烧的条件,通过燃烧的条件来推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很容易得出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对于这一知识理解更深。

4、通过当堂练习掌握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第二课时学习了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其内容不难,但需要学生去理解。所以通过完成课后习题进行巩固。这样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做得不好的地方:

1、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节奏有点紧张。本节内容知识较多,为了把每个知识点讲解清楚,所以需要太多的时间,因此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多,特别是思考的时间不多。这样没能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没有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不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本节内容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和“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要求太高,课堂教学中不能进行演示,所以只能引导学生去想象。

3、铁生锈的条件探究没有动员学生去准备。由于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一个星期),因此在备课当中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实验准备。只有老师自己先提前准备。其实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实验准备,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虽然铁生锈的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并没有学生真正去动手做过或观察过。因为完成这个实验并不难,学生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完成任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收获更多。

当教完这节课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收获也有失误。这需要自己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从发展的观点去备课,多从自身找原因去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完好。只有多多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主动学习中。也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提升。

篇6:化学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知识点

化学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知识点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4铁的性质

1.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铁可跟酸(盐酸或硫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 +H2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H2

现象: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2. 生铁和钢:是混合物,都是铁的合金,不同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

碱的四条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变化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篇7: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 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 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教材由常见的金属矿物照片以及资料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而全世界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铁,因此,教材很自然的转入到对铁的冶炼的讨论中。

“铁的冶炼”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炼铁的实际情况结合例题介绍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

“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接着教材中以图示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教材中简要地介绍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教学策略分析]

1. 关于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的教学以及我国冶炼铁的历史等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

2. 做好[实验8—3],并将它与炼铁生产的主要化学原理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炼铁例题介绍化学方程式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解题思路,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

3. 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讨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成绩的基础上,可以由各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从中引导学生如何由自己的实验来分析归纳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4. 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起来“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课前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金属资源的文字描述等。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材料。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的能力。

展示材料、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

由小组分别展示收集的资料。

〈过渡〉

金属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学生展示材料,交流信息,讨论、小结:

地球上金属资源很丰富,我国矿物储量种类齐全。在所有的金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铝,而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由课上来展示收集的成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  体  实  验  相  结  合  、 原  理  实  际  相  联  系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那么铁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介绍〉

1.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

2.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为纪念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利用多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问〉

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

〈演示实验〉

介绍炼铁的原理

P17页—[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小结〉

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碳、石灰石。

2.炼铁原理:

3CO+Fe2O3 2Fe+3CO2

观察实验,描述现象,思考原理,完成化学方程式。

由设问把学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求知方向。

〈过渡〉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是含有杂质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然会涉及到杂质的计算问题。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解题过程见板书设计) 学生思考:铁矿石、生铁、钢等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思考含有杂质的物质如何来进行计算。

归纳解题思路 通过例题的方式,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小结〉

解题思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

P23页习题4、5 完成整个解题过程。

学生练习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严瑾的思路,严瑾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严瑾的学习习惯。

设问导入 (第二课时)

〈导入〉

大家知道吗?我们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然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学生阅读P18页最后一段内容。 由一个简单的设问和一个具体的数字,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金属资源的保护中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属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

设计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讨“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小组或个人等方式活动,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于课前完成实验。 让学生再次体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

展示结果、归纳辨析 〈汇报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辨析实验结果〉

〈引导分析〉每个小组的方案的优劣。挑选出一个比较完美的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见板书设计 由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

展示实验结果,作简要的分析

将实验所得的结论进行分析,推断铁生锈的条件。

学生讨论、分析、对比,形成共识。

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整个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学会进行实验评介的方法,和进行筛选实验方案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实验、运用知识 〈教师小结、投影〉

1.铁生锈的条件:一要在潮湿的空气中(即有水),二要与氧气接触。

2.实验要点:如图P19页8—23,试管2中的蒸馏水应煮沸冷却后再放入铁钉,然后再倒入植物油进行液封。试管3应烘干后再放入铁钉,再用橡皮塞塞上。 学生回顾实验步骤,记忆实验的要点。 分析结束后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注意细节,严瑾的实验态度。

〈引导讨论〉

我们知道了铁生锈的条件,那么如何来防锈呢?

〈讨论分析〉

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什么防锈措施? 分小组讨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归纳防锈的思路: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锈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铁制品生锈。

讨论、分析、交流 从防锈方法的确定,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灭火方法的确定,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运用知识的思路: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或破坏反应的条件—达到某一目的。

讨论分析、形成意识 〈过渡〉

金属的防腐可以有效保护金属资源。

〈引导讨论〉

1.金属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保护金属呢?

(多媒体展示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

2.如何来有效的保护金属资源呢?

〈小结、投影〉

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观看多媒体,理解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讨论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让学生学会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金属资源:丰富与有限。提高学生的资源意识。

同时利用金属资源的回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金属回收的活动中去。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提高、运用知识 〈总结〉

学完本课题,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作业〉

1.P22页习题:1、2、6

2.调查与研究:你家的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的情况和回收的价值,对今后如何回收金属废弃物提供自己的建议。 学生阅读书本,思考并回答。

课堂练习

第6题和调查与研究放在课后。 学完本课题,让学生有时间再整理本课题内容,使知识形成脉络。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8: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2O3 2Fe+3CO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2Fe+3CO2

160      2×56

800t      x

=

x= =560t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实验报告: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或方程式

2.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

3.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

篇9: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

4、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大量使用的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

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炼。

板书:一、铁的冶炼:

教师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学生观察: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炼铁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讲解: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物一般都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板书讲解:

例题:用1000t含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说明:重点让学生理解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间的转化计算,并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

讲解过度: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冶炼金属,另一方面,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呢?

一、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活动与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探究方法:详见书P19。

探究结果: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结果应用:防止铁锈蚀的做法:

1、            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2、            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

2、金属资源保护:

途径一,防止金属的腐蚀;

途径二,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途径三,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途径四,寻找金属代用品。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了解金属的和防护办法。

作业:书P23习题3、4、5,其余写在书上。课后记:学生对含杂质的计算掌握的不是很好,还需进一步练习。

篇10: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有关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提要】该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由应届毕业生小编特别为需要教案的朋友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 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疑惑]铜的百分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呢?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引导学生观看图8―20(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念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篇11: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

4、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

引入新课:

我们大量使用的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

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炼。

板书:一、铁的冶炼:

教师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学生观察: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炼铁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讲解: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物一般都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板书讲解:

例题:用1000t含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说明:重点让学生理解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间的转化计算,并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

讲解过度: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冶炼金属,另一方面,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呢?

一、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活动与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探究方法:详见书P19。

探究结果: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结果应用:防止铁锈蚀的`做法:

1、            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2、            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

2、金属资源保护:

途径一,防止金属的腐蚀;

途径二,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途径三,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途径四,寻找金属代用品。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了解金属的和防护办法。

作业 :书P23习题3、4、5,其余写在书上。

课后记:学生对含杂质的计算掌握的不是很好,还需进一步练习。

篇12: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片断一:巩固“两点间的距离”,教室里走一走。

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学习了“连结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你们还有问题吗?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有些不懂。

师:那老师举个例子来说明。现在把我看作一个点,你出看作一个点,你知道哪一段是我们两点之间的距离?你能沿着这段距离走到老师这边来吗?

生(1)走出座位,经过走廊,绕过讲台,来到我身边。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刚才他走的那段路是我俩之间的距离吗?

生(2):他走的那段路不是这两点间的距离,因为他是绕着走的。

小朋友都同意这个观点。

师:那么,怎样走才是我俩之间的距离?

生(3):应该把桌子椅子搬走,小朋友让开,把讲台也移开,然后让这个小朋友直直地走过来,才行。

小朋友全都笑了。

师面向生(1):现在理解了吗?

生(1)微笑着点点头。

评析:关于“两点间的距离”,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孩子们会觉得有些困难。而在教室里现场走一走,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什么是距离,什么是路程,映象会更深刻。特别是生(3)小朋友天真的话语“把桌子椅子搬走……”充满意趣而又幽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知识。

片断二:理解“同一平面”,墙壁上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现在请小朋友看:(教师随机在西面黑板上横着画了一条直线,在北面墙壁的磁砖上竖着画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

生:不平行。(小朋友凭感觉,都知道一条横的,一条竖的不平行)

师:那它们延长后会相交吗?

生:不相交。

师:为什么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永远不会相交,却不是平行线呢?

同桌讨论,1分钟后。

生(1):因为它们不在一个面上。

生(2):我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我觉得在刚刚互相平行的概念前还要加上几个字,“同一平面”。

师:打开书本39页看一看,我们的想法和书上一样吗?

评析:理解“同一平面”,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而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孩子们辨别黑板上和墙壁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因为黑板面和墙壁面就在我们身边,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而这两条线就在这两个不同的面上,因而难点的突破也就显得比较轻松。

片断三:观察“规律”,小朋友围一围。

书本第48页的“找规律”,是让孩子们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简单规律,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类题目,特别是对于“当排成一排时,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而围成一个圆圈时,两种物体个数相同”,孩子们实在难于理解。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围一围,从而真正理解规律。

师:请6个女孩子到前面来,站成一排。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在两个女孩子中间站一个男孩子,可以站几人?

生:可以站5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6个女孩子中间有5个空档,所以站5人。

教师让5个男孩子上前站一站,验证出结果正确。

师:下面我们换一种站立方式,请这6个女孩子围成一个圆圈,现在要在两个女孩子中间站一个男孩子,可以站几人?

(小朋友一时不知道答案,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数数,一会儿就有人举手)

生:可以站6人。

师:正确吗?我们可以让6个

男孩子上前站一站。

结果完全正确

师:为什么刚才站5人,现在可以站6人了?

生:因为小朋友站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师:看来,间隔数到底是多少,会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它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评:

纵观以上案例,我觉得它们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在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放者,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孩子们身边的课程资源,让这些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生活情境,让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让孩子们在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发展。

其实,,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它让我们信手拈来,方便易行,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课程资源的使用,使我们的数学知识更直观,更形象,使抽象的概念更清楚,更明了,从而让孩子们理解得更轻松,掌握得更扎实。

二是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孩子们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由此,我想到,学生学习的情感并不能完全自主生发,必须要依靠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设计出既符合科学规律,又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发展了积极的情感,又从中掌握了知识,同时发展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中,学生有感受、有体验。这样静态的知识就变活了,学生的学习不仅有实力,更重要的是有活力。所以学生学的主动,学的快乐。

篇13: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引议释疑,联系生活

实际研讨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

2.教学过程 说明:

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

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19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谈一谈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必须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合理利用并保护好鱼类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从1986年7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学生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一下在本地区如何保护好鱼类资源,努力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鱼类资源的利用

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二、鱼类资源的保护

1.保护鱼类资源的紧迫性

2.保护鱼类资源的措施

篇14: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引议释疑,联系生活

实际研讨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

2.教学过程说明:

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

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1998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谈一谈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必须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合理利用并保护好鱼类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从1986年7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学生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一下在本地区如何保护好鱼类资源,努力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篇15: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一、鱼类资源的利用

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二、鱼类资源的保护

1.保护鱼类资源的紧迫性

2.保护鱼类资源的措施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