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蛙看海》结尾处“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导学生想象练说。
师:这时候,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看到这一望无边而又美丽的大海,它们心情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高兴地说:“大海真美啊!”
生:青蛙会兴奋地说:“这一望无边的大海真是太美丽了!比起我长期生活的那个湖真是大得多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小松鼠,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在身旁鼓励我的话,我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大海了,就实现不了我要看看大海的梦想了!”小松鼠也会说:“不用谢。有志者事竟成!”
师: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愿大家都能像青蛙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吧!请你在课文最后的空白处写上你要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
这种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的写话训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并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变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清角色的内容,并且把握语句中没有提示语的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在范读的时候讲明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为理解文章的内容预设铺垫。
一、提示语
有了《小鹰学飞》一课所做的感情色彩和基础铺垫,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很简单了,都表达的是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们朗读课文之后,分析课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为以后填写标点符号这类题做铺垫,还可以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动作的变化。
二、反问句
文章中出现的反问句有两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学生们第二次接触到反问句,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把握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逐步地分析句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点,分析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步骤:1、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之后出了几道简单的题进行巩固。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们自己找伙伴,通过老师的讲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但是要尽量把提示语的内容都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师站在讲台前,不断地点着白板,不断地翻着PPT要强很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彼此合作的能力,老师站在讲台前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细节和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还能够在学生之间,和他们交流,感受他们不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适当地进行鼓励,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们自主地学习,比老师在讲台前侃侃而谈,他们只是呆板地接受要强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青蛙看海中蕴藏着许多对话,因此这篇课文最后就有一项份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反问句,以及一系列关联词,可以进行语式训练。在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就以语式训练为穿插。
青蛙的情感线是本文的主要线索,以青蛙:希望-失望-信心-开心,展示了青蛙看海过程的潮起潮落。以青蛙心情为推动课堂的情感线,激发读者的情感。以男女生对话,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读出感情,读懂人物内心。
本文的情节线,情感线较为复杂。相互联系,相互穿插,为了让孩子立清思路,教师要整理出一套系统全面清晰的线索。以帮助学生读懂文章,读出感情,读懂人物情感,
我认为,虽然文本主要讲述的是青蛙,通过青蛙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但是,苍鹰和松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苍鹰视为青蛙指明了道路,而松鼠更是青蛙道路上的引领着,给了青蛙无限的勇气。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值得学生探究和学习的。
另外,这篇文章对话颇多,很适合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带上表情,戴上头饰表演起来一定不错。
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我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把对话列了出来,让学生读熟。
这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让学生学青蛙跳楼梯的台阶。刚开始学生很起劲,但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做热心的小松鼠,并变换着花样说一些鼓励的话,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寓教于乐,亲历登山,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另外在教学完后,我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口语训练,如:说说“青蛙失望的样子,你有失望的时候吗?” “小青蛙终于实现了看海的愿望,此时此刻,小青蛙会对帮助过它的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小松鼠又会怎样夸小青蛙呢?小青蛙对自己又会说什么呢?”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本课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课文通过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动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我设计了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再问学生:“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锻炼说话能力,同事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了一遍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再次明白了青蛙看海的不易,更加理解了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后,我拓展了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当青蛙和松鼠登上山顶后,大海呈现在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说:“大海呈现在眼前,大海真美啊!一望无边,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发出‘哗……哗……’的美妙声。碧绿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浑然一体,美丽极了!”学生又说:“谢谢你,小松鼠,是你帮助了我,鼓励了我,我才能看到这么美的大海。”小松鼠说:“不用谢,你看,只要你有信心,什么事情都能成功的。”学生说得多好啊,多有礼貌啊。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我采用了长文短教、表演理解的方法。课文1-3小节,以问题“你觉得青蛙看海容易吗?”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山的高及青蛙看海的不容易。再请一组小朋友上来演一演,学生在读演的基础上明白了小青蛙一直往上跳的动力是有了小松鼠的鼓励,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信心。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二、落实年段目标,词句训练扎实有效。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训练。在教学中,对“失望”一词的理解,我是这么做的:首先出示生词——失望,然后让学生想象:小青蛙失望时会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再出示句子: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让学生读完后体会到:拥有多年看海梦想的青蛙如果不爬上这座山,将永远也看不到大海,它的心情怎样?接着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句子。然后,联系学生的实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失望的心情吗?练习用“失望”说话。
这样理解“失望”一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另外就是课堂预设太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青蛙看海》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想创设的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通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串讲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感受到青蛙所面临的困境也能体会出青蛙为了看见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失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到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松鼠的四次说话内容,反复阅读感悟松鼠的语言,从而让松鼠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慢慢根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在朗读中对松鼠如何激发青蛙的自信,如何言传身教地引导、如何保护青蛙登山的热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并紧扣课文在最后提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觉得青蛙一定能看见大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青蛙登上山顶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学小青蛙一级一级条台阶的环节。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当他们最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看让孩子们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应该在跳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再让孩子感受一下山的高,体会一到脚下的一小步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跳过一座大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体会到小青蛙坚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就是个别的细节和提问的方式上还需要更加完善,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问题的方式,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来问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学完这一课更应该让孩子懂的就是要学会青蛙的这种不怕困难的品质。而我们老师不正如带领青蛙登上山顶的这只松鼠吗?只有通过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鼓励,每个孩子才会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参考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青蛙看海》教学反思。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想创设的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通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以读代讲、扶放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青蛙所面临的困境,体会出青蛙为了看见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1-3小节)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希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部分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到青蛙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对于青蛙来说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教学反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在这一环节,我将苍鹰的两次话放在一起学习,通过自读使学生明白小青蛙要看海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登上山顶。紧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高不可攀的山峰,先让学生体会角色内心的变化,再让学生从文中找一找体现青蛙心情的语句,随机指导朗读,将读与悟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最后采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学生分角色朗读的热情。
第二部分(4-10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先让同桌两个分角色朗读对话,反复阅读感悟语言,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名学生进行评价,实现生生互动。孩子们在评价中对松鼠如何激发青蛙的自信,如何言传身教地引导、如何保护青蛙登山的热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并通过评价了解了青蛙心情的变化,反过来指导朗读,将分角色朗读落实到位。
在第三部分(11、12小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青蛙登上山顶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跟着我一起陪小青蛙一级一级跳台阶的环节,目的是为了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想想“小青蛙在跳石阶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朗读表现小青蛙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最后一个自然段由动到静,通过教师的配乐朗诵及精美画面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并以“你想对小松鼠说什么?小松鼠会送给小青蛙哪句话”为契机,引导学生说话,体会童话内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实际教学中时间的把握不够好,第一部分用时太多,导致第二部分的生生互动草草收尾,第三部分带领学生“蛙跳”谈感受的环节也未能开展,失去了许多教学的契机,今后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也要备时间,充分利用课上的四十分钟,努力实现高效的课堂。
今天终于顺利完成了《青蛙看海》的教学任务,课前,我研究教本时对青蛙登上的那部分对话的处理有些拿不定主意,以往,同桌相互演这种形式大家运用的最多,可是这次我担心演的同学在这短短的表演中体会不出青蛙累的感觉,坐着看的也只是隔岸观火,没有切身感受,这就不能体会出最后青蛙看到海时发出的惊叹“啊”。大家说的可能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
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做了如下处理:在小朋友体会出青蛙登山的困难后,我就做热心的小松鼠。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起先小朋友们可快乐了,跳一下还“呱”地叫一声。可是一分钟过去了,“呱”的声音小了,小部分学生嘴里开始嘟囔着累了。我乘势问:有什么感受?“累了、渴了”文中的感情都出现了。我又说:“那我们就放弃吧?”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不行。”“为什么?”孩子们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不用老师的明示,孩子已经亲身亲身体会出了。最后到达山顶了,看到了大海,教室里一片欢腾,也感慨万分。
这节课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我相信这会成为孩子们入学以来最难忘的一节课。
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一.以读为主是为课堂教学的谱写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总之以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促进言语表达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带学生去跳了台阶,课上我让孩子进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级一级不断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学生很热情的参与,不断的回答中,可知学生已经获得了初步体验。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大海,我让学生搜索一些优美的词或句,来赞美一下美丽的大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新闻发布会”这个环节,让小朋友做小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得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涵义,并且我还总结了一些名言送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积累。
本人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懂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
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失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文字、观察插图、体会人物心情来理解青蛙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在读懂的基础上,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转换,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想象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
课堂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重视了词句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动脑、动嘴,还动手写一写,真正做到了读、说、写一体,完成了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课堂效果证明,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他们体会到了课文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东西。当他们最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说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1、童话的“童”趣体现得不够;2、小青蛙那种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强调得不够;3、课文的训练点挖掘得不够。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以读为主是教学本课的主旋律。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让孩子通过自学画出小松鼠和小青蛙说的话。分角色读文。注意这个时候的分角色读文不再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而是整节课的朗读指导重中之重。层层深入的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指名一个孩子扮演松鼠读:“你想看海吗?”师提示读出热情的感觉了吗?你也来演松鼠,再热情的读一读。一个孩子扮演青蛙读: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师:“你心情怎样?”“失望”“你生活中有过失望的时候吗?来说一说。”“再把这种失望的感觉送到课文中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谁也来当小青蛙?”“老师从你的表情中已经感受到失望了!谁再来试一试?”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很多,自然段也很多。许多段落是人物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而且没有提示语。学生对这些话是谁说的,搞不清楚。
我在教学时设计:“请你仔细读第4到11小节,用‘——’画出小松鼠说的话,用‘……’画出青蛙的话。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在巡视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搞不明白的主要是“再跳一下!”这句话是谁说的。这简单的四个字就是一个自然段,且没有提示语。我让他们交流找到的小松鼠的话和青蛙的话,并出示在黑板上。“再跳一下!”这句话的争议很大,有的人认为是小松鼠说的,有的人认为是青蛙说的。我让他们边表演读两人的对话,边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体会这句话是谁说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搞懂了这句话是小松鼠鼓励青蛙时说的。最后,我让学生小结方法:1.阅读时根据提示语可以知道说话的人是谁。也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说话的人是谁。2.阅读时一定要细心。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十分渴望到很失望。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比较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了基础。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放在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只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以引入后面的内容。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青蛙在松鼠的帮助、鼓励下坚持一级一级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向上攀登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展开,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感悟青蛙的这种精神以及松鼠对它的帮助和鼓励。
课堂上,我通过出示图片及简笔画让学生描绘并感受山之高,我引导孩子说出青蛙看到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时的反应,进而体会青蛙当时惊讶、害怕的心情,再带着这种心情去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内心。
师:青蛙和小松鼠终于来到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青蛙会说些什么?
生:大海真美啊!
生:啊,大海就战线在眼前了,真大啊!
生:大海真大啊,一眼都看不到边。
生:我终于能看到大海了,别的青蛙可的看不到大海,我真幸福啊!·
生:我经过努力终于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了!
师:那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呢?是自己的一个人的努力吗?
生:不是,是在小松鼠的鼓励下,才爬到山顶,看到大海的!
师:是啊,那青蛙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谢谢你!
生:小松鼠,谢谢你鼓励我,支持我!!
生:小松鼠,谢谢你帮助我看到了大海!
生:小松鼠,是你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谢谢你!
生:小松鼠,在你的鼓励下,支持下,我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是你让我找回了信心!
(师:说得好!师生鼓掌)
生:小松鼠,我成功了,没有想到我也能看到大海了,是你给了我鼓励,让我有了希望,变得更加自信!
生:小松鼠,我以后不会再害怕了,这要感谢你!是你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