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说课课件(化学能与电能说课ppt)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7篇化学能与电能说课课件,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化学能与电能说课课件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课件

《化学能与电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学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之后,了解了火力发电原理,进一步学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在本专题的教学中,本节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的重点

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够判断所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索、现象比较等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多媒体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 2.边讨论边比较法

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以疑激思,揭示新知

通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患上金属腐蚀病引出课题。设疑:她是怎么患上这种病的呢?那学完本节课——化学能与电能后,同学们就能解开这个谜团了。

(二)实验探索——原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上述实验中的Cu、Zn电极连上导线。

实验3:在上述的装置中连上电流表。

(三)实验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2min)

(1)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极:

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

(2)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形成条件二:有电解质溶液

(3)实验探究原电池的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四)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播放Cu——Zn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锌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 电子的定向移动)。归纳: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并指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 。

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五)尝试新知,反馈巩固,运用新知

(六)原电池的应用

1.交流讨论:自由女神是怎么患上腐蚀病”?同学们就做一回医生来给她诊断诊断。

2.制备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包括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我们手机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还可以制成水果电池。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

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2、形成条件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导线、盐桥)

二、原电池原理: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Zn+2H+=Zn2+ +H2 ↑(氧化还原反应)

三、应用:

1.金属腐蚀

2.制作各种化学电源

课后总结:

本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原电池,一部分是电解池,相对来说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通过自主完成,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应对高考。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合作。在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有目的的探索,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立足于新课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观念和新教学模式,通过对教材灵活的处理和整合,使得整堂课连贯,生动,趣味十足,能很好的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感受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最大的驱动力。同时课堂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保证知识,方法,情感全面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达标训练中有1道题没来得及处理

2. 学生讲解展示解题思路时化学用语使用错误没有及时订正

3. 对于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强调过多,可以适当简略一些

4. 点拨时语速有些快,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跟不上。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克服这些缺点,努力使自已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篇2:《化学能与电能》评课稿

听了《化学能与电能》,收获颇多。

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在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切合学生实际,要求明确具体,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借鉴。通过课堂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落实“三讲三不讲”,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对比现象和总结归纳现象的能力,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神七发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的趣味实验——水果电池可以是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引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略有不足:

教师在课前根据试讲情况调整了学案上小部分内容,由于时间仓促,未做到尽善尽美,出现了一些偏差,另外学案和课件中化学式上下脚标有些地方不规范。

个别环节教师应做一下评价。如学生通过flash分析原电池原理后,教师应用准确的语言将原理总结一下或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在学生做完水果电池实验后,教师应点评一下。

总之,本节课从最初试讲到最后上课,前后调整较大,如果准备的时间再充足一些,会更加完善。

篇3:《化学能与电能》评课稿

其实关于说课的程序,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谙熟。我仅仅是结合我参加市优质课的一些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激发潜质,储备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懒散也是人之性情”,无压力难以产生动力。不是因为晋级需要优质课,而参加优质课需要先说课的话,估计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整理关于说课的材料。当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后,我感觉说课不再害怕了。当你领会说课的程序和要求时,等于有了模式。只要对教材理解的到位,说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的放矢。所以建议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也是为自己积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个过程,但经历永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说课不同于讲课,重在说给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讲述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所以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要有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方法,它是你设计的.理论根生点。明确了具体目标,他像一颗种子,决定了教学设计是一颗挺拔的白杨,还是成长成一颗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过程详实。

在说课之前,要让被听课人熟知你的教学思路。要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一般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在这几个环节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此处占用的时间至少要过半,否则有些喧宾夺主之嫌,也不利于你把课说清楚,说透彻。

4、合理分配,浑然一体。

把时间细化和具体化,让一节课时间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浑成。

总之,自己的这次说课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师交流时,说课的设计较迎合周老师的要求罢了。其实并非自己真的很优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准备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卖油翁的一句话“无非圣贤,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觉“无非优秀,唯稿熟而。”

篇4:九年级化学微课课件

九年级化学微课课件

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为大家分享了九年级化学微课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设计理念:

本微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实验探究以及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已学过的有盐酸和硫酸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告诉学生用稀酸浸泡可以除去铁锈,并猜想酸的化学性质。

讲解:下面各小组就以盐酸、硫酸为例,我们共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探究内容及步骤详见课本54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时间8-10分钟。)

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提问:为什么盐酸和硫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讲解:因为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讲解:性质决定用途,盐酸和硫酸有哪些用途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52页关于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它们的用途。

总结:要求学生以“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为题,展开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板书设计:

一、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二、常见的酸

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盐酸、稀硫酸)

(1)酸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2)酸能跟活泼金属起反应

(3)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

用途:

作业设计:

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cu(oh)2 b.naoh c.co2   d.nacl

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

3、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4、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d)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醋酸在温度低于16.7℃时是一种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材料二:钙是人体中的一种必需元素,人们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骨头中含有       磷酸钙,但是磷酸钙难以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含钙化合物。

在10℃时,醋酸的状态是 液态              ;

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原因是什么?

不能,因为食醋里含有醋酸能与铝反应

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食醋里含有醋酸会与骨头里坚硬的碳酸钙反应。

6、为什么生锈的铁可用稀盐酸浸泡?能否长时间浸泡?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长时间浸泡,因为铁也会与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回忆和写出目前已学过有盐酸和硫酸参加的化学方程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篇5:初中物理电功说课课件

初中物理电功说课课件

初中物理电功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光、发热、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自然科学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可以做功,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

2、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了解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

能力目标:

1、理解电功公式及单位。

2、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电流做功的实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实质,电功的公式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

教学难点: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在教学中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讨论归纳和感知探索两种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为本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教学反思。三个问题是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②写出功的表达式。③水流能做功吗?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课本图3—8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通过电动机对重物做了功。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电功。

1、建立概念: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让学生举出电流做功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2、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在电流做功的过程中,实质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演示课本实验,并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电功的大小。小灯泡越亮,说明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就越多。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灯泡发光时,灯泡两端存在电压,小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当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

①将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的电阻不同),用电压表测两灯泡两端的电压。通过比较灯泡的亮度和相应的电压,会发现两灯并不一样亮,而通过两灯的电流是相同的,两端电压大的灯泡要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就越多。

②将两个小灯泡并联(两个小灯泡的电阻不同),用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电流。通过比较灯泡的亮度和相应的电流,会发现两灯并不一样亮,而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通过电流大的灯泡要亮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就越多。

进一步设问:若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电灯消耗的电能会怎样?引出结论: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结论得出计算公式:W=UI t,讲清W、U、I、t 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分析功的单位:1焦耳=1牛顿·米=1伏特·安培·秒。为了让学生对焦耳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告诉学生通过手电筒中电珠的电流每秒中做的功约为1焦耳

然后通过对课本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电功公式的应用以及与欧姆定律相结合的灵活运用,并强调解题的规范化初中物理《电功》优秀说课稿范例教学反思。

第四环节:让学生小结,把这堂课的知识形成体系。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

课外想一想:用什么仪器可以测电功?

四、板书设计

3.2 电 功

1、什么是电功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有关,

②与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③与通电时间有关。

3、电功的计算

公式:W=UI t 1焦耳=1牛顿·米=1伏特·安培·秒

篇6: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钠的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还需借助直观演示等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我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

2.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3.讲解法。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二)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坩埚、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

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

四、说学法

1.实验探究。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1.发现问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网上新闻-- 一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迷团待解,播放“水雷爆炸”的模拟视频。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铁桶中装的什么物质?为什么会爆炸?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为本节课的讲授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出假设

通过新闻可知,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通过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对实验时钠的用量的重视。接着请学生从一个化学专业者的角度,根据新闻中描述的有效信息对钠的性质做合理的假设和推断。

3.实验求证

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问题如下:怎样取用金属钠?应取多大的钠块?我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告知学生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

接着进行实验。问题(1)钠能与水反应吗?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成分。请学生边实验边记录现象,同时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2)钠能不能燃烧?把一小块钠放入坩埚中加热,会有何种变化。写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方程式,同时请学生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与方向。由此,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旧知识,明白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再次提出问题:钠的化学性质为何如此活泼?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

4.得出结论

通过提问的方式请同学描述:(1)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2)推测生成的是什么气体;(3)钠燃烧时的现象及原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出钠的物理性质:

(1)金属钠外观像石头,灰白色。钠很软,可以用小刀切开。(硬度小)

(2)切开金属钠的断面,能观察到金属银白色的光泽,但光泽很快变暗,重新变成灰白色。(易被氧化4Na+O2=2Na2O)

(3)金属钠可以与水剧烈的反应: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变成光亮的小球(熔点低且反应放热)、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有气体产生、有白色烟雾产生等,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生成氢氧化钠)。

(4)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5)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有的略带黑色)

请学生书写出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与方向,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从而巩固化学用语,复习氧化还原知识及离子反应知识。

(三)拓展应用

我提出问题,使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根据新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如下:1.钠应当如何保存?2.钠着火时能否用水扑灭?为什么?3.如果金属钠着火,该用什么灭火?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布置作业

1.请学生设计检验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图.

2.从钠的用途和钠的制取角度,试着追查新闻中提到的这些铁桶可能的来源或去处?

篇7:化学必修二苯说课课件

化学必修二苯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以及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

六、学法指导

敢于假设、讨论探究、合作交流

七、教学准备

苯、Br2水、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