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橘子三课时教学设计(买橘子是什么课文)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18篇课文分橘子三课时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课文分橘子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分橘子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少奇的生平(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少奇在哪里读书?少奇在

(2)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少奇()

2、朱老师是怎么夸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 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 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 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 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 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3、5两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乍拼音写词语。

suì yuè dú shū zhī tōu dēng lóng rě rén ài wū li měi rén

( ) ( ) ( ) ( ) ( ) ( ) ( )

2、朗读课后练习5。

二、朗读课文,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

3、分组比赛读。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各自准备,指名讲,同桌互讲)

三、总结、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知道了少奇从小就懂得守纪律,关心同学,有快乐和别人分享(出示少奇画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少奇爷爷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4、6题。

附板书: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有 分给同学

懂规矩,不随便 爱同学,有快乐

拿别人的东西方 与别人同享

篇2:课文《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吹塑纸小船数只。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学习二、三、四段。

六、教学过程:

1、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看到诸葛亮面对周瑜的蓄意谋害和步步紧逼,是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周瑜以为诸葛亮了上自己的当,以为自己是十拿九稳地占了上风,非常高兴。诸葛亮怎么完成任务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默读3─5节后答)

2、你从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

备用:

①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

②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准备。(识人心)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却在充分准备之后,稳扎稳打地开始行动了。(自由读6─9节)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读书要求:

①用__把出发时间、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

②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4、请同学上台,用小船演示,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出示小黑板:长江方位图)

5、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知天文)巧借天时

6、他还作了哪些安排保证借箭成功?

──①擂 ②船

7、为什么叫士兵擂鼓呐喊? ──造成进攻假象,逼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叫巧借地理。(晓地理)

9、为什么调转船头后,书上要说是逼近?

──①已惊动曹军,冒着危险;

②使曹军误以为是真的进攻;

③表现诸葛亮料事如神,胆识过人。

10、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抽读。他为什么笑首说只管饮酒取乐?抽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

11、曹操出兵没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怀

11、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引读诸葛亮吩咐。他为什么吩咐?

──①嘲讽、动摇军心;

②知道追赶不上;(抓顺风顺水扣船头朝东)

③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借箭十多万。(结果)

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诸葛亮的安排进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他为什么要长叹?

15、神机妙算什么意思?带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输。再读这一句,体会周瑜的心情。

小结:两人斗智,至此胜负分明。

16、现在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①三天有大雾;②鲁肃会帮忙;③二十只船够;④船头东西摆;⑤士兵擂鼓喊;⑥只管饮酒乐;⑦出发、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写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命借?

──①还击;②还因为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天时、借地利、借对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实力与士气,为联合抗曹做出了贡献,命借就有利于表现他的才干。

18、就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对诸葛亮什么感情?赞扬什么?

19、回顾板书(连线) ──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机妙算,结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万,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读记叙事情发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写类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

篇3:《分橘子》教学设计

本节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一)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同时,在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②在作业的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得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作业讲评课进行加强指导。

③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以下是我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

第一、能打破原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点拨,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在列除法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和余数的写法,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出错较多。

第二、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对于练习过分重视讲解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把学生练习错误处置于投影,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实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数学语言要精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还不充分。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中加以达成与突破。

篇4:《分橘子》教学设计

《分橘子》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ao);读写读书等词语。

2、会写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桔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把排列混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理解刘为什么没一个人吃桔子为什么只吃了一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全部生字,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能理解桔子、枝头、灯笼、挂满、每的意思,认识火字旁。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刘小时候分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前一课,我们学毛主席在延安看戏时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另一位革命领袖刘小时候的故事。(出示投影)

1、出示课题。问:你喜欢吃桔子吗?为什么?

桔子的味美,人人都喜欢吃,而在水果品种不够丰富的过去,它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食物。很多小孩从桔子还未成熟时,就盼着吃桔子。

2、读题设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分桔子?把桔子分给谁?怎样分?)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听后说说课文讲谁分桔子,分给谁。简介刘的生平。(出示刘的像)。

三、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2、给课文标上段落号。

3、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一记字形。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正音:分、岁:前鼻音;朱、枝、惹:翘舌音;灯、笼:后鼻音

2、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重点分析:

读:左右结构,右上一个十,右下是个买。

笼:下面半个不要忘了一撇。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右。

3、课文共有几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刘小时候分桔子的事。)

五、指导书写:

朱:独体字,第四画是竖,不是竖钩。

岁:上宽下窄。

六、课堂作业 :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回答课后问题,按提示分析句子。

3、了解刘小时候是一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复习新偏旁:火字旁。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讲解有关私塾的情况。

刘在朱老师家里读书的时候,朱老师觉得创个怎样的孩子?齐读第四段。

朱老师为什么夸少奇是个好孩子?课文的哪几段告诉了我闪?(2、3段。)

2、重点学习2、3段。

1、女生读第二段,问:这段有几句话?

A、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1)这句话中,写季节的词是。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秋季是桔子成熟的季节。

(2)写桔子长在什么地方的词是()。这里的挂字我们可以换个什么字,意思不变?课文为什么不用长,而用挂。看图理解。(因为桔子成熟了,沉甸甸的,挂了下来,所以用挂。)

(3)写桔子颜色的词是()。理解黄澄澄的意思。(金黄色,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可出示实物。

(4)写桔子样子的词是()。句子中把桔子比作什么?再看图说说为什么把桔子比作小灯笼?(从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形状,挂在枝头的样子几方面来说。)

B、这句话写出桔子成熟的时间,把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和样子写得很美,所以说,真惹人爱,你觉得该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

C、这么惹人爱的桔子,刘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三句,说说从来是什么意思?板书:从来没摘

你从这里看出刘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我觉得刘是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因为这么惹人爱的桔子,他从来没有摘过一个。)

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2、刘得到了朱老师什么机关报奖励?(教师画三个桔子)

朱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三个大桔子。

刘得到了三个大桔子,他是怎样做的?(男生齐读第三段。)

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刘分桔子的?用划出来。轻声朗读,读后回答。

这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总的说他没有一个人吃。二、三两句具体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分的,把第一句写具体了。(分句读第三段。)

3、三个大桔子明明是奖给刘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这么好的桔子,他为什么不一个人吃,自己只有两瓣,还要分一瓣给后进来的同学,他是怎样想的?你觉得刘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4、朱老师知道了,知道了什么?

5、为什么朱老师夸他是个好孩子?读出夸奖的语气。

三、小结:刘把老师奖给他的三个大桔子分给同学吃,有快乐与别人分享,所以,朱老师知道了,高兴地夸他是个好孩子。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

1、课后第二题,按课文填空。

六、板书设计 :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理词语:连成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总结深化全文,进行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语。

2、课后第2题,比一比,再组词。

3、听写生字词语。

二、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

三、总结深化:

1、课文讲谁分桔子,分给谁,怎样分?

2、刘把桔子分给同学吃,是他不喜欢吃桔子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我们要向刘学习什么?

四、行为训练指导。说说你能做到有快乐与别人分享、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

五、作业 指导:

1、课后第三题,回答问题,再写下来。

补充:你8岁的时候,在哪里读书?

2、整理句子。

朱老师三个刘有一天大桔子奖给

桔子秋天枝头黄澄澄的挂在

3、课后第三题,读读句子。

篇5:分橘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为了招待新来的'小动物,二(2)班的猴班长准备了14个橘子。你们看,这一共有14个橘子,猴班长想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呢?

(课件出示书本第3页的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师生互动

1、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再次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

(3)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橘子?

(4)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2、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4÷4=3(盘)……2(个)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4丿1 4 ……被除数:“14”表示有14个橘子。

“4”表示1 2 ……商和除数的乘积:“12”表示需12个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2 ……余数:“2”表示还剩2个橘子没分完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橘子。

3、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可以放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4、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解答课本中的试一试,指名板书,并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组织学生对孩子的板书进行评价。

5、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独立解答课本的“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演。

(2)学生讨论: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结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组织全班学生对孩子们的板演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第4页“练一练”第1、2、3、4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篇6:《分橘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复习除法竖式。

2.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这回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橘子。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橘子?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4个放一盘,14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二、新课探索

(一)分橘子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感受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先写“÷ ”,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苹果,也就是被除数写在“÷ ”的左面。把每盘的苹果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 ÷”的右边。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一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分走的橘子个数,3×4=12,把12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减:每盘放4个,放3盘正好分走12个,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14—12=2,看竖式说一说每部分表示什么?

写完竖式再填横式,在等号后面写商,为把商和余数区分开,在商的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在竖式下面写答。

(1)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2)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3)完成试一试(2)。

比较两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都比除数小。

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商不同。

三、巩固练习

1.通过练习,你发现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2.思考

余数怎么都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有余数除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余数除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还余下2个,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除法竖式的含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分橘子的教学设计

关于分橘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少奇的生平(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少奇在哪里读书?少奇在

(2)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少奇()

2、朱老师是怎么夸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 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 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 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 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 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3、5两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乍拼音写词语。

suì yuè dú shū zhī tōu dēng lóng rě rén ài wū li měi rén

( ) ( ) ( ) ( ) ( ) ( ) ( )

2、朗读课后练习5。

二、朗读课文,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

3、分组比赛读。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各自准备,指名讲,同桌互讲)

三、总结、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知道了少奇从小就懂得守纪律,关心同学,有快乐和别人分享(出示少奇画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少奇爷爷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4、6题。

附板书: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有 分给同学

懂规矩,不随便 爱同学,有快乐

拿别人的东西方 与别人同享

篇8:《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这是橘子的颜色。(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生在作业 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 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篇9:《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刘少奇的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 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刘少奇在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刘少奇()

2、朱老师是怎么夸刘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刘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刘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 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 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刘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 刘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 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刘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 刘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 3、5两题。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10:分橘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刘少奇的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刘少奇在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2、朱老师是怎么夸刘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刘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刘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刘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刘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刘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刘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3、5两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乍拼音写词语。

suìyuèdúshūzhītōudēnglóngrěrénàiwūliměirén

()()()()()()()

2、朗读课后练习5。

二、朗读课文,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

3、分组比赛读。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各自准备,指名讲,同桌互讲)

三、总结、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知道了刘少奇从小就懂得守纪律,关心同学,有快乐和别人分享(出示刘少奇画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刘少奇爷爷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4、6题。

附板书:

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有分给同学

懂规矩,不随便爱同学,有快乐

拿别人的东西方与别人同享

篇11:《背影》分课时教学设计

《背影》分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理解本文选材立意及文中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习回忆性记叙文“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的一般结构式。

2.较高目标:

体验准确用词的表达效果。

进行外貌描写片断训练。

课时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落实基本目标)

一 导语: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写父子情深的散文名篇──《背影》。

请翻开课文,先看“预习提示”,标划出作者简介,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提示。

二 略读(理清写作思路把握全篇结构)

提问:“预习提示”第二段中,作者自述本文写的是“那一回”的事,这个“那一回”指的是“哪能一回”?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样的情形?请用三分钟时间快速判断:文章从第几段一第几段都是在写“那一回”的来龙去脉的?

明确:第一段开篇主题,提出难忘“背影”(板书),引出回忆。第二段开始追忆“背影”(板书),展开回忆,具体描写“那一回”事件的`详细经过。第三段结束回忆,抒写思念,泪光中又浮现父亲“那一回”的背影(板书:再现“背影”),结束全篇。

小结:“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是回忆性记叙文常见的一般结构方式。

三 朗读第二部分(或播放音像),熟悉第二部分内容。

四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选材立意。可围绕以下问题殿开:

1.第二部分中写了两处“背影”,请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它们各是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的背影。

明确:都发生在南京车站:买橘的背影,离去的背影。(板书)

2.“买橘的背影”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明确拳拳爱子之心。板书)“离去的背影”为什么使“我”的泪又来了?(明确: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板书)

3.在写南京父子离别之前还写了在徐州随父亲奔丧、家境的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从中你看出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材料表现了世道艰难,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心境自然不好。把“背影”放在这样特定和环境条件下,写出特定的家境,心境,父子之间的相爱相怜才更加哀婉感人。

五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体验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六 指导导学生概括全篇中心。明确:通过一次父子离别情形的回忆,表现了父亲拳拳爱子之心,抒发了作者对父亲不尽的怀念之情。

七 课堂类化训练(口头作文)

读完《背影》,我们都被文中父子那种真挚哀婉的相爱相怜之情所打动,激起我们内心感情的共鸣。其实,我们自己双何尝不是在父母的般慈爱与呵护中长大?我们又何尝不曾经历过许许多多令人潜然泪下的动人的一幕呢?请打开你记忆之门也向大家叙说你感受最深的“那一回”。

八 课外作业(习题二、四、七)

板书设计:

一 难忘“背影”(引出回忆)

二 追忆“背影”(展开回忆)

买橘的背影──拳拳爱子之心

离去的背影──别离的最后印象

三 再现“背影”(结束回忆)

第二课时

(落实较高目标)

一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如:听写并解释加线字义:

交卸 狼藉 簌簌 变卖典质 赋闲

踌躇 蹒跚 拭干 颓唐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琐屑 举箸 晶莹

二 精读有关“背影”描写段落(即倒数第二段),体会准确用词的表达效果。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请同学用括号标出父亲爬过月台买桔的背影细节描写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表情朗读一遍。

2.提问:“我为什么看到父亲爬过月台时的背影,会很快地流泪呢?”如果把文中四个动词换成别的词语,还会有让人“流泪”的效果吗?

(把“探”换成“纵、翻”;“爬”换成“跳、跃”;“攀”换成“抓、拉”;“缩”换成“跨、登”。)

明确:这四个动词准确地描摹出父亲年老体胖而爬过月台时的艰难、笨拙、费劲的情景,

从而生动表现出父亲为儿买桔不辞劳苦的至爱深情,因此才有如此动人的强烈感染力。

3.把这段动作细节描写再读一遍,然后给一分钟准备,完成背诵。

4.在写离去的背影时,也有一个动词选用很准确。请问:“再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可否换成“看”或“瞧”?为什么?

明确:“找”,寻觅父亲的身影,表现了儿子对离别的难舍,想最后再看一看父亲的真挚感情。而“看”,“瞧”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三 课堂训练(片断描写训练)

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然后限时十分钟完成人物外貌描写。比一比,看谁描写得最准确、最细致。

四 课外练习(课文练习五、八)

篇12:《过桥》三课时教学设计

《过桥》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 时候 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3、在这样的情况下,雷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开幻灯,练习说话: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雷锋又把bēi

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来。

①指名朗读。思考: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圈出有关词语。

②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a.一个一个是几个?它和一个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b.看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背过去和背过来的不同意思。

c.背过来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导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三、课堂小结

1、看幻灯,讲一讲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把比一比,再组词的作业 完成在练习本上。

2、《课堂作业 》第三题。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检查字词。总结课文。深化导行。完成有关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组词。

桥( )( )( )

河( )( )( )

2、《课堂作业 》第4题。

3、看幻灯,复述这个故事。

二、齐读课文

三、总结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雷锋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齐读: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3、你准备怎样向雷锋学习?

四、作业 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第1题。

五、课外作业

向小朋友推荐课外读物,准备召开雷锋故事会。

附板书:

15、过桥

bd

上学时,一个一个 背过去

bd

放学后,又一个一个 背过来

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篇13:《丑小鸭》三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三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字。(易错的字:烘、亏)

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外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能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自然段的内容。

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第3自然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4自然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5自然段重点通过学生想象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6自然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第7自然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的配音演员竞选。

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分组竞赛认读。

自荐讲《丑小鸭》的故事。

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指导观察。

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注意区别“鹅”和“鸭”。

“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示范指导。

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同桌互相订正。

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选看《安徒生童话选》。

篇14:《失物招领》三课时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也许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3. 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4.齐读(1-2)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口头组词:

先( ) 工( ) 去( ) 奶( )

失( ) 江( ) 专( ) 级( )

1. 写字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六)作业

自由读课文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用 “同 级 工”扩词

2.读(1-2)自然段。

(二)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

2. 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7.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7. 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8.分小组读3—8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词

1.教学生字“才、队” 认字“准、备、请、双 各”

2.写字指导。“队”字的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双耳旁的写法上,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1) 读一组,比一组。读,积累词汇;比,区分每一组字。

(2) 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比比,再在全班读读比比。最好能借助课件或卡片,帮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 再进行口头组词.

4.用“准备”进行口头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家后将这件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3.再读课题,解释课题.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总结谈话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板书:

12失物招领

失物→同学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篇15:《穷人》三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续写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三、当堂练习续写。

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篇16:课文《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将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爱的谜语导入。在教学生认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课标》随文识字的要求在读书中识字。在识记过程中方法多样,方式灵活,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自已感知课文。并利用童趣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学生猜,随机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带着问题我是什么试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样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4、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词卡片,师指导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字、词:

zào zāi

躁 灾

暴躁 灌溉 冲毁 灾害 睡觉 散步 飘浮

5、小组分别交流识字方法。

6、分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相机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四点底的四点不同的排列方向。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检测巩固识字

1、点名读课后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2、分小组比赛读,加强记忆。

五、作业

1、多向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交*交流)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听。

篇17:课文《回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回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语句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青蛙妈妈的话,弄懂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知道什么是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一、学习第一段

1、放录像,相机理解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2、指导读出景物的美。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录像,说说:在这个美丽的桥洞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第二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3、讨论上述问题。

4、指导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找出写小青蛙这时心情的语句。

2、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3、引导想象: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小青蛙妈妈的话。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3、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4、讨论: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5、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6、看录像,理解:激、荡。

7、师生共同用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8、齐读,小结: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2、青蛙妈妈第一句说了什么?

3、自由读2、3句,思考: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

4、放录像,想象声波碰到洞壁返回来的.现象。

5、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7、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8、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9、小结: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这段。

2、放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3、小青蛙现在的心情怎样?(理解欢快。)

4、它这时的高兴与它刚来到桥洞时的高兴一样吗?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两同学角色表演四、五段内容,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3、口头填空:

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碰到____返回来的声音。

4、师讲述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回声

奇怪 水波 河岸 高兴

一蹦老高

明白 声波 石壁 欢快

篇18:课文《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直观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引入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一讲?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让我们一起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朗读

2、自读全文,划出生字词。

3、检查朗读。逐句检查指导。

4、朗读巩固。分小组分段朗读。

三、巩固识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到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课件示句子。)

3、学写“也、长、山、出”4个生字。

四、朗读全文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