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厚积薄发,方可成就
站在期末的边缘,我嗅到了孩子们的欢欣与雀跃,自己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学期的辛勤耕耘,我们即将迎来收获的喜悦。回顾一学期与孩子、与科任老师们交往的点点滴滴,我们一直朝着共同的目标在努力,过程如同一首交响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如今,工作要暂告一段落了,歇下来,好好罗列自己的所失所得,好不惬意!
一(1)班,作为我第三次重教一年级的班级,在接班起初便投入了大量的汗水与精力,我把它当成了施展教育教学才华的试验班,我倍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关心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在与学生磨合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之耐心剖析了第一学期所存在的问题:孩子们纪律意识散漫,课堂效率不高,各科发展不均衡,导致孩子们未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为了我本学期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程度也取决于听课率。因此,本学期我特别注重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教学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分析的能力,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境、开展体验活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教材内容。老师用心传授还需要孩子们的认真倾听。在课堂上,我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听说读写的规范化,针对学生的突发状况,与以往简单的.说教教育转化为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机智处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也让孩子们与我的心灵更贴近了。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适时渗透思德教育,情境交融,相得益彰。
二、提升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多个学习培训。在朗晴轩小学,我们有幸听取了三堂道德与法治的比赛课堂,年轻老师们的课堂设计活泼生动,过渡巧妙让我惊艳,在比赛课堂上大胆呈现现场体验活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灵动的课堂充分展示出老师们的教学机智。参加“名思教研”活动,当日观摩了几节全国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从名师的身上,我收获匪浅,折服于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同时,更感受到教者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人生,窦桂梅老师的逐层递进更是让学生在理解和创造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今后将成为我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向导。另外,我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课题组的老师们一同认真参与了市立项课题《整合教材,小学语文对联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期间积极参与课题的教研活动,论文《课堂实践来引路,字句剖析习对联》获得东凤镇语文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在三年的课题研磨实践中,不断提醒自己的教研水平。
三、加强班科合作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哪里的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一个健康班集体的成长,与一个团结而乐于奉献的班科任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和谐的班级更离不开班科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因此,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班科任的协调工作。一是我非常关注其他科任老师的课堂效率,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主动与科任老师沟通班级存在的问题,耐心倾听并商量解决的办法。三是将心比心,多关心科任老师的生活状态,彼此团结互助。
四、落实扶差工作
一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这个定律对我们教学的启示也是很深刻的。要想班级的成绩全面提升,就要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注重落实扶差工作,对个别的差生,我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我经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我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做好家校沟通
学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有着一定的帮助和促进。本学期,面对孩子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出现的问题,我和家长会积极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使学生、老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厚积薄发,方可成就。教育教学能力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获得的,今后将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思考、实践中提升自己。
独有见解,方可成就作文800字
“学五车书,储八斗才,凌千载志,成一家言。”知识学到了,还要学会去用,吸取别人的精华来提升自己。
优秀作文自然有它的妙处,精华所在,是很少人能够写出来的,对此我认为,应找到优秀文章的闪光点,学习优点,并以自己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文章,而不是一味模仿。
一味模仿会让自己没有独特见解。当我们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时,感叹自己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优秀作品,便会觉得照着这样的形式,要用这样的语言,自己也可写出这样的文章,便会按照这种模式风格一顿模仿。可却没有想过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自己的吗?自己真的适合这种风格的文章吗?答案不是,别人写出来的文章,是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真实情感,自己套用了这种风格便成了复制粘贴品,毫无疑问,一篇好的文章就在于是否表达的.作者的真实想法和见解,而不是千篇 一律,没有灵魂的文章。所以有自己独特见解,是一部好作品的基础。
一味模仿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去套用一篇文章时,脑子是不去思考的,你不会去想怎样构思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这是篇什么风格什么体裁的文章,只会比着原作品生搬硬套。也许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你确实会觉得比自己的要优美的多,但当你在自己创作时,你会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即使有想写的话也组织不起来,亦或是某篇文章的模式形成刻板印象,你不会那么好的把自己想要说的表达出来,不恰当的模仿会让自己无法独立思考,对写作的提升也丝毫没有帮助。
学会正确挖掘长处才能提升自我。拿到一篇好的文章时,先和自己的作品对比找到和别人差在了哪里,多读几遍原作品,积累下好词好句,去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含义,想表达什么。学习作者所用的方式带入自己的文章,看看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像原作品一样优美的表达出来。就这样观察、学、用,一点点提升语感和作文的美感,一定会事半功倍。
优秀文章的闪光点,我们自然要学习,但不恰当的一味模仿,对我们不会有所帮助,我们要学会正确的模仿,努力提升自己,成功一定非你莫属。
知耻自省方可成就未来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耻,自省,方可成就未来》
支持,是提高人们自身品格道德修养的必要基础,是带领我们走向成功未来的力量支持。唯有支持,并不断自省,才可找到养成高尚品德的心灵圣地!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万不能成人。顾炎武则说:士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古代文人的思想充分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品徳素质,就要知耻,并时刻“记己有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段话说的.便是春秋时期,因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含羞忍辱,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心中便倍感羞耻。终当他获释回国时,便铭记这段耻辱的岁月。卧薪尝胆,任用贤才,体恤百姓,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成为春秋霸主,这才有了后来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正可谓是知耻而后勇者也!
古人云:“人不炼,不成器。”一个人所拥有的品质,好比一块顽铁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地敲打,才可铸得一把稀世宝剑。人也似这剑,从忧患与羞耻中得到智慧,从苦痛与悲伤中炼出美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着心灵的创伤,使我们时常怀着一颗羞耻的心,在不断的磨炼中,自律自省,方得硕果!
有人将这失败后的产物比作一杯红酒,握在手里仔细观察,它的丝丝暗红仿佛血的气息,游荡于心杯之间;含在口中回味,它的苦涩中却留有一丝甘甜;喝一口下肚,其余香却沁人心脾,让人终生受益!
人生经历的每一次失败都不是意外,但请相信,这一秒的跌倒并不能说明你下一秒就不能骄傲的走在人生的大道上,这一秒的人生低谷也并不能代表下一秒你不能站在人生的顶峰!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的反思自己,做好准备,迎接下一秒的挑战!
人生需“羞耻”来补妆,惟遇耻辱,方知羞耻,得知羞耻,方可自省,自省过后,才会前进!
同学们,我们所走的每一条路都需要在劈波斩浪中前行,更何况是奋斗着的人生,又怎能顺风顺水!多几番风雨,多几番彩虹!让我们一同努力,常怀知耻之心,常去自律自省,一路过关斩将,乘风破浪,成就我们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成就心得体会
到公司实习两个星期了,在这两个星期中看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和很多励志的文章。以及在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所想到的,感受到的大部分都在这里了为梦想而努力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而那个梦却被我深藏在我的心里,没有人知道,哪怕是家人还是朋友。我都从不提及。因为我害怕,害怕被人知道,偷走了我的梦。
小时候我想,那个梦的实现将要等到我长大以后。而后来稍稍长大一点,我知道了,为了那个梦,我将要付出我的全部,但是我不知道全部有多少。但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把的肉体赠给上我的灵魂,而我的灵魂一定要是为了那个梦存在。现在长大了,我觉得已经长到了小时候所想的那样的长大了。但是却失去的方向。才知道原来现实与想象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远到比一千光年的距离还要远。
其实南方的天气从没让我冷到发抖。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是真的很冷还是其他别的原因,我一直在发抖。控制不了地抖。事情往往是说的时候很容易,但是到了做的时候却发现是万般的困难。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在担心什么,在害怕什么。那么多的不确定真的有那么难吗?是进还是退还是徘徊?梦想说:现在要开始我的行程了。可是我的灵魂为什么会抗议呢?为什么肉体在发抖呢?也许我害怕失败,我害怕梦想的破灭,但是一直在说地:不做是不会成功的。却不能说服自己呢?
只为努力,为自己奋斗,可是平凡的人总是害怕那么多的不确定,所以平凡的人那么多。我想成为神,我不想平凡。可是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努力的时候而不迷失方向?我不知道除了毅力、恒心和目标以外还需要什么。我想是没有人会来告诉我的,只能靠自己了。只可以千万遍地说,我为了梦想而努力,我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能看不起自己,卡勒斯说过:“上帝是伟大的,我也是伟大。”所以我也要说:“我和他们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
野心家和成功者,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怎样的艰辛,我不知道。他们是否遭遇过失败和不幸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清楚一点:他们心里一定是非常坚定而且相信自己的。我知道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我有我的抱负,我有我的梦想。这些东西别人是不会来帮助我完成了。只能靠我自己,也许在这过程中我会遇到很多的不幸,或是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难道我不去做幸运就会降临,以后就可以一帆风顺。我想不然。
所以我对自己说:“不管别人怎样对我,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只为了梦想而奋斗。”社会是那么的复杂,如果一个他只是想着他要成功,而忽略了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那么我会笑他是一个痴人,他只是一个小孩子。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他只想到美好的一面,而不去想阴暗的一面,那么当他走在阴暗里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我想这是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必竟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而别人我们是根本不了解的,我们最多只是最清楚我们自己,我们能最信任的也只有我们自己。别人会做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准备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选择题
我在通向成功的路口徘徊着,是选择走过去,还是断续徘徊?未来路上的那么多的不确定让我不断的犹豫再犹豫。不是我不敢走过去,是因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承载起那么多。我不知道刚刚长大的我有多少承受能力。我害怕,我是一个多么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
可是梦想,我的梦。没人知道我的梦,因为那只是一个秘密,既然是一个秘密所以我要好好的保守它,谁也不可以使它破灭,谁也不能够,这其中也包括我。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么样去实现我的梦,现在也许就是一个机会,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长大到足够可以抓住它的时候。所以我犹豫了。
人生就像是做选择题。一个答案只有25%是对的机率。我知道做选择题不是我的长项,我的长项是做主观题。但是选择题不得不做,不做就连25%的机会也放过了。但是做?我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随便便选一个于我来说是多么的困难,那需要付出的将会是我的一生。所以,我敢拿我的一生做这个选择题吗?可是,那个梦于我来说又是多么多么的重要,我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孩子。也许经历风雨我们会更美丽,但是风雨也会让我们苍老得更快。所以人生中的那么多不确定又再次让我惶恐了。
我记得曾经就说过了一句话,别人的故事于我们来说那只是单纯的故事。只有我们自己的故事那才是生活。故事里的那份真与诚、辛酸与苦辣才是我们真正品味过的。所以那些口口声声说从别人的故事里,体会到人生的人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那些人不管他们有多老,也还是象牙塔里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可以只能自以为是的批判别人,可是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利吗?那只是一些自大的家伙罢了。
好与不好,有什么通用的定律吗?我想是没有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分数就是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钱就是了;而对于一个平庸的人来说,好与不好在他们的心中又是怎么样的定律呢?我想我现在也是一个平庸的人,我自己也想不通,道不清。也许老师教过我们,但是当我们发现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根本不足够养活自己时,是否也会产生怀疑。必竟有的老师也只不过是个孩子。他们只有告诉我们说成功是要努力和付出代价的,但是要怎么样具体去努力和付出代价却没有告诉我们。是啊,努力、付出代价谁都会说,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可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谁真正地告诉过我们怎么样去做。说,谁都会;而做,又有几个会呢?
勇敢地走过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虽然我是一个很惜命的人,但是我现在连死也不怕了,那还要怕什么呢?可是心中的两个小人总是在打架,自己的身体也在发抖。我到底有多勇敢,我自己也不清楚。走过去也许容易,但是当踏上无间道后就根本没有还身的可能。曾经的海誓山盟现在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战胜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没有谁会希望平庸。哪怕那个说他要平庸一生的人也是为了不要平庸,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要把言语化为行动呢?是不是觉得很难。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好,那现在问题出来了。渴望成功,你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你不敢去做,那么你就去做白日梦吧。
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陷饼,天下也没有白吃的午餐。不把言语化为行动,所谓的成功那只是别的人。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怎么样才战胜自己呢?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但是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人又有几个呢?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战胜自己呢?因为害怕,因为担心,有时候是为了很久以后才发生的事担心,有时甚至是为了发生机率很小的事担心,而有的时候我们却在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心。再想一想,我们要为这些担心付出我们的多少精力和时间。
再想想,保险公司之所以能日进千斗。其实那些保险公司的老总们也是看到大多数人的弱点:他们在为很少发生的事担心。我想如果有一天,人们的这种担心减少到50%,那我估计将有90%的保险公司将要关闭。如果我们正常人想要战胜自己,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要为未来担忧。那样自己就能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做了以后再说。要相信“不会发生”。
我认为要战胜自己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永远做自己。不管你看到别人有多大的成就,或是别人有多高的学历,也不要羡慕别人的漂亮脸蛋和美好身材。这些都只会成为束缚你成长和成功绳索。
爱默生说过:“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感到嫉妒是无用的,而模仿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可以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知道这份能力是什么。”
成败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清楚地认识自己
清楚地认识自己是为了更的完善自己。如果我们本身是月亮,我们就不要梦想成为太阳;如果你是一头驴就不要想成为马;如果你只是一棵小草,那就不要想成为大树和花朵。我们如果能清楚认识自己,那就是如果我们是月亮,就不想太阳的事,只想要怎么样成为最好的月亮;如果是一头驴就认真地拉磨吧;如果只是一棵小草,那就做最独特的一棵吧。月亮它想成为太阳,但是不管它怎么样努力它还是一颗不会发光、发热的月亮;一头驴不管它怎么样努力地去奔跑,它还是一头个儿不高的驴;一棵小草,不管你多么努力地长高,还是要遭遇春生秋死的宿命。
所以我们不要被别人华丽的语言所蒙蔽,也不要被别人有口无心的赞美而沾沾自喜,更不要盲目地去相信别人。
如果你是一块金刚石那就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评论你只是一块石墨。如果你是一块石墨也不要去在意别人说你:那只是一块石墨罢了。因为专家知道,其实石墨与金刚石只有一步之遥。
我不漂亮,也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更没有一个高的学历,甚至是我连工作要求的年龄都达不到。人们常常都把我当小孩子看,但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都自信地认为,在同龄人当中,我是优秀的。甚至我可以认为我比那些出身好的和学历高的都更努力。我也清楚地知道我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上进和努力将会是我最特别的地方。
其它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到前瞻学习三天了。在这三天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来,我一直都活自己为自己制造的假象中。这种假象甚至让自己开始自负。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成熟,自己的做法是多么完美。可是在这三天中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从前是被自己的言语欺骗了。说着容易做着难
“速度决定成败”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真的不明白。思考了两天,总算是想出了一点头绪。结合自己来说:走路时是否想过是要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呢?如果想着这个问题开始走路,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应该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关于这个问题你至少也要想十多秒,更糟糕的可能会浪费掉一个小时或是一天或是一个月或是更多的时间。但还是没有得到是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如果一开始就不要为这个问题想得更多,自己试着走走看左脚和右脚究竟谁是谁非。其实根本没差别。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就是为了类似的问题而让自己优柔寡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要维护表面上
清楚地认识自己是为了更的完善自己。如果我们本身是月亮,我们就不要梦想成为太阳;如果你是一头驴就不要想成为马;如果你只是一棵小草,那就不要想成为大树和花朵。我们如果能清楚认识自己,那就是如果我们是月亮,就不想太阳的事,只想要怎么样成为最好的月亮;如果是一头驴就认真地拉磨吧;如果只是一棵小草,那就做最独特的一棵吧。月亮它想成为太阳,但是不管它怎么样努力它还是一颗不会发光、发热的月亮;一头驴不管它怎么样努力地去奔跑,它还是一头个儿不高的驴;一棵小草,不管你多么努力地长高,还是要遭遇春生秋死的宿命。
所以我们不要被别人华丽的语言所蒙蔽,也不要被别人有口无心的赞美而沾沾自喜,更不要盲目地去相信别人。
如果你是一块金刚石那就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评论你只是一块石墨。如果你是一块石墨也不要去在意别人说你:那只是一块石墨罢了。因为专家知道,其实石墨与金刚石只有一步之遥。
我不漂亮,也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更没有一个高的学历,甚至是我连工作要求的年龄都达不到。人们常常都把我当小孩子看,但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都自信地认为,在同龄人当中,我是优秀的。甚至我可以认为我比那些出身好的和学历高的都更努力。我也清楚地知道我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上进和努力将会是我最特别的地方。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没有谁会希望平庸。哪怕那个说他要平庸一生的人也是为了不要平庸,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要把言语化为行动呢?是不是觉得很难。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好,那现在问题出来了。渴望成功,你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你不敢去做,那么你就去做白日梦吧。
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陷饼,天下也没有白吃的午餐。不把言语化为行动,所谓的成功那只是别的人。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怎么样才战胜自己呢?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但是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人又有几个呢?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战胜自己呢?因为害怕,因为担心,有时候是为了很久以后才发生的事担心,有时甚至是为了发生机率很小的事担心,而有的时候我们却在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心。再想一想,我们要为这些担心付出我们的多少精力和时间。
再想想,保险公司之所以能日进千斗。其实那些保险公司的老总们也是看到大多数人的弱点:他们在为很少发生的事担心。我想如果有一天,人们的这种担心减少到50%,那我估计将有90%的保险公司将要关闭。如果我们正常人想要战胜自己,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要为未来担忧。那样自己就能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做了以后再说。要相信不会发生。
我认为要战胜自己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永远做自己。不管你看到别人有多大的成就,或是别人有多高的学历,也不要羡慕别人的漂亮脸蛋和美好身材。这些都只会成为束缚你成长和成功绳索。
爱默生说过: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感到嫉妒是无用的,而模仿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可以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知道这份能力是什么。
成败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到前瞻学习三天了。在这三天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来,我一直都活自己为自己制造的假象中。这种假象甚至让自己开始自负。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成熟,自己的做法是多么完美。可是在这三天中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从前是被自己的言语欺骗了。说着容易做着难
速度决定成败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真的不明白。思考了两天,总算是想出了一点头绪。结合自己来说:走路时是否想过是要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呢?如果想着这个问题开始走路,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应该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关于这个问题你至少也要想十多秒,更糟糕的可能会浪费掉一个小时或是一天或是一个月或是更多的时间。但还是没有得到是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如果一开始就不要为这个问题想得更多,自己试着走走看左脚和右脚究竟谁是谁非。其实根本没差别。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就是为了类似的问题而让自己优柔寡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要维护表面上的自尊和优越。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我们为了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而浪费了时间和机会。所以我对自己说: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吧!哪怕错了也是经验。
我在通向成功的路口徘徊着,是选择走过去,还是断续徘徊?未来路上的那么多的不确定让我不断的犹豫再犹豫。不是我不敢走过去,是因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承载起那么多。我不知道刚刚长大的我有多少承受能力。我害怕,我是一个多么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
可是梦想,我的梦。没人知道我的梦,因为那只是一个秘密,既然是一个秘密所以我要好好的保守它,谁也不可以使它破灭,谁也不能够,这其中也包括我。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么样去实现我的梦,现在也许就是一个机会,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长大到足够可以抓住它的时候。所以我犹豫了。
人生就像是做选择题。一个答案只有25%是对的机率。我知道做选择题不是我的长项,我的长项是做主观题。但是选择题不得不做,不做就连25%的机会也放过了。但是做?我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随便便选一个于我来说是多么的困难,那需要付出的将会是我的一生。所以,我敢拿我的一生做这个选择题吗?可是,那个梦于我来说又是多么多么的重要,我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孩子。也许经历风雨我们会更美丽,但是风雨也会让我们苍老得更快。所以人生中的那么多不确定又再次让我惶恐了。
我记得曾经就说过了一句话,别人的故事于我们来说那只是单纯的故事。只有我们自己的故事那才是生活。故事里的那份真与诚、辛酸与苦辣才是我们真正品味过的。所以那些口口声声说从别人的故事里,体会到人生的人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那些人不管他们有多老,也还是象牙塔里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可以只能自以为是的批判别人,可是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利吗?那只是一些自大的家伙罢了。
好与不好,有什么通用的定律吗?我想是没有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分数就是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钱就是了;而对于一个平庸的人来说,好与不好在他们的心中又是怎么样的定律呢?我想我现在也是一个平庸的人,我自己也想不通,道不清。也许老师教过我们,但是当我们发现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根本不足够养活自己时,是否也会产生怀疑。必竟有的老师也只不过是个孩子。他们只有告诉我们说成功是要努力和付出代价的,但是要怎么样具体去努力和付出代价却没有告诉我们。是啊,努力、付出代价谁都会说,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可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谁真正地告诉过我们怎么样去做。说,谁都会;而做,又有几个会呢?
勇敢地走过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虽然我是一个很惜命的人,但是我现在连死也不怕了,那还要怕什么呢?可是心中的两个小人总是在打架,自己的身体也在发抖。我到底有多勇敢,我自己也不清楚。走过去也许容易,但是当踏上无间道后就根本没有还身的可能。曾经的海誓山盟现在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而那个梦却被我深藏在我的心里,没有人知道,哪怕是家人还是朋友。我都从不提及。因为我害怕,害怕被人知道,偷走了我的梦。
小时候我想,那个梦的实现将要等到我长大以后。而后来稍稍长大一点,我知道了,为了那个梦,我将要付出我的全部,但是我不知道全部有多少。但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把的肉体赠给上我的灵魂,而我的灵魂一定要是为了那个梦存在。现在长大了,我觉得已经长到了小时候所想的那样的长大了。但是却失去的方向。才知道原来现实与想象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远到比一千光年的距离还要远。
其实南方的天气从没让我冷到发抖。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是真的很冷还是其他别的原因,我一直在发抖。控制不了地抖。事情往往是说的时候很容易,但是到了做的时候却发现是万般的困难。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在担心什么,在害怕什么。那么多的不确定真的有那么难吗?是进还是退还是徘徊?梦想说:现在要开始我的行程了。可是我的灵魂为什么会抗议呢?为什么肉体在发抖呢?也许我害怕失败,我害怕梦想的破灭,但是一直在说地:不做是不会成功的。却不能说服自己呢?
只为努力,为自己奋斗,可是平凡的人总是害怕那么多的不确定,所以平凡的人那么多。我想成为神,我不想平凡。可是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努力的时候而不迷失方向?我不知道除了毅力、恒心和目标以外还需要什么。我想是没有人会来告诉我的,只能靠自己了。只可以千万遍地说,我为了梦想而努力,我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能看不起自己,卡勒斯说过:上帝是伟大的,我也是伟大。所以我也要说:我和他们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
野心家和成功者,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怎样的艰辛,我不知道。他们是否遭遇过失败和不幸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清楚一点:他们心里一定是非常坚定而且相信自己的。我知道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我有我的抱负,我有我的梦想。这些东西别人是不会来帮助我完成了。只能靠我自己,也许在这过程中我会遇到很多的不幸,或是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难道我不去做幸运就会降临,以后就可以一帆风顺。我想不然。
所以我对自己说:不管别人怎样对我,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只为了梦想而奋斗。社会是那么的复杂,如果一个他只是想着他要成功,而忽略了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那么我会笑他是一个痴人,他只是一个小孩子。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他只想到美好的一面,而不去想阴暗的一面,那么当他走在阴暗里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我想这是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必竟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而别人我们是根本不了解的,我们最多只是最清楚我们自己,我们能最信任的也只有我们自己。别人会做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准备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厚积薄发,简单教学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厚积薄发,简单教学碧莲镇大岙小学 张玲玲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一本好书使人如沐春风,受益颇多。今年的寒假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拜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这两本优秀的书籍,走进了许多名师大家,他们超前新颖的语文教学理念使犹如井底之蛙的我大开眼界,自惭形秽的同时燃起来了心中斗志,下面我就从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育, 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师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时,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触及儿童的情感世界,使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实现一种生命的对话,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我们现在所教的教材,它涉及的作家可谓繁多,如有风格恬淡、语言平和却不乏睿智的丰子恺;有大俗大雅、京味浓郁的冯骥才;有笔锋犀利、敢爱敢恨的鲁迅……如果教师本身就对这些文学大家缺乏到位的了解,那么他上起课来一定会捉襟见肘,底气不足。撇开作家不谈,从文本内容来看,新教材就涉及了动物生存、信息搜集、环保意识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本身知识单一、陈旧,那么他们又能教学生一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分析文本的文字吗?难道仅仅是借助参考给学生有限的知识吗?
于永正老师说:“教材中的人文性远不如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正所谓言传身教。而且我们从陈琴、韩兴娥等名师的身上都可以发现,她们语文教学上的巨大成功在根本上是取决于她们丰厚的文化底蕴的。但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那教师有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更成为一种习惯。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说“佳木不独来,万物同相携”。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 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经典书籍之外, 语文教师还应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当代优秀作品, 外国的翻译作品,凡是学生应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 教师都必须读到。语文教师读书求“广” 还不够, 必须在“广” 这个
前提下要求“专”。如在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所教的古诗文倒背如流,教师如能有感情地面对全班学生流畅背诵,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 那比讲解词句开始授课强百余倍, 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定会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二、教师少分析,学生多读多写――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有感
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法对我的冲击是最大的,她“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达到2500 字,三年级认识3000 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 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 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则天方夜谭式的新闻,对我来说就像神话一般,但书中对具体做法较为简略,因此我就查阅资料对她的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分为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韩老师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三字经》《弟子规》。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韩老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字“读”来解决。
她的做法是一篇文章读熟了,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所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她的备课也很简单,就是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此后,直到上课前课本就再也没有翻开过。
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规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各种读书形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每一个人都被别人关注着,也始终关注着别人的读法。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全班共读一本书也是一种读法。从二年级开始,她就带着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的重点是小说的内容。她的的学生还发明了“贴标签”,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个洞可以用“深不可测”,洞四周墙壁上有很多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再比如彼得・潘学海盗贼的声音,学得很像,那叫“惟妙惟肖”。
此外,海量阅读的课程内容是阶梯递进目标,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物。
三、为学生打下夯实的基础,诵读经典诗文
孙双金老师在《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一文中提到“人类种系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呢?就是靠口耳相传,就是靠不断地背诵民族的史诗、民族的经典、民族的语言、民族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在杨文华、周一贯等老师的讲演里也提到了诵读经典诗文,可见其重要性。
我在新的学期里,在班里开展了“每日一诗”的活动,每天早晨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班里的学生轮流介绍一首诗并进行背诵。同时为每组制作了一本名家名篇的小册子,在每周的诗歌课上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诵读。我相信阅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厚实文化底蕴,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这两本书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涛,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成为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老师,那么教语文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素养,做一个能点燃学生火花的教师。
在村小执教的日子,能去中心校参加教研活动,感觉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中心校的校舍,设施,与当时我们工作的村小相比,足以让我们惊叹不已。这,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1994年秋天,我终于调入了南汇镇中心小学。幻灯机、手风琴、挂图、篮球……这些“距离”遥远的器材突然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时间,幸福得有些如同坠入云雾之中,就像久渴的鱼儿被注入了新鲜活水,感觉教学的天地一下子宽敞了许多。
两幢三层的教学大楼,遥相辉映。学校有食堂,有水泥操场,有实验室,还有乒乓桌,录音机开始盛行,老师可以用录好的音乐配乐朗读,也可以买名家朗诵的磁带放给学生听。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学设施和教师的办公条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教室里有了幻灯机,有些内容可以提前写到幻灯片上,一张一张地放给学生看。老师使用的粉笔相应减少,粉笔也换成了无尘粉笔,而且办公室也装上了电扇。
九十年代中期,南汇中心小学买来了第一台电脑,还配备了电子打印机,放在校长室里,有专门的电脑老师负责,主要用于打印学校的公文,当时能使用电脑的人屈指可数,让人心生羡慕。后来,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学校买了二十多台电脑,配置也高了,还建了微机室。我们可以去微机室备课,然后把教案打印出来,干净,漂亮。当初,学校还不能上网,电脑的用途就是文本编辑,记得那时,为了参加电脑培训,全镇老师连续几周摸黑赶到学校,对于这新鲜事物,都充满了热情。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电脑,还可以上网,,学校创办了全镇第一个多媒体班,由我担任班主任,我们惊喜地发现,以前需要到处托人寻找的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一点一划全部书写到黑板上的重点词句,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制作成漂亮形象的课件,而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试出来。“教学课件”这个对外人来说很陌生的词,如今从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学生口中说出却显得那么平常。时值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得到了更新,教学角色也在暗暗地发生着变化。南汇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我抓准课改这一契机厚积薄发,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撰写论文,研究课题,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地提升,教学的春天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本文作者:许忠英(公众号:南湖文学)
让错误成就精彩心得体会
我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可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并不认可这一点,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时,往往表现得极不耐烦,有的老师因怕学生的错误回答浪费时间,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立即请其他学生重新说;有的怕学生不着边际地乱说,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一说完,老师就忙不迭地予以纠正,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更有甚者,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干脆不置可否,把正确的回答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以求树立起正确的榜样,甚至不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下达“坐下”的指令,可怜的孩子只能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凡此种种,都表明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很好地、艺术地进行评价。使宝贵的“软性教育资源”白白地浪费掉了。
我曾听有位教师执教《园的认识》一课。一开始,这位老师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学生画完后,老师展示了学生的一些作品,其中有的'同学画的很规范,可有的学生画得很不规范。老师先让学生进行评价,看哪些画得好,哪些画得不好,并说说画得不规范的原因。学生争先发言,有的说是带尖的脚没有固定好,有的说是因为画圆时圆规两脚的距离发生了变化,等等。这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很快就总结概括出画圆的方法。
这位数学老师善待学生的错误,对错误不是劈头盖脑地否定,也不是训斥和不屑,而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不仅彻底“根治”了错误,而且将教学引向更深处。我们在敬佩这位老师的同时,更应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省。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许我们更多的教师不愿像这位数学老师这样直面学生的问题,进而循循善诱。而是害怕浪费时间,而刻意去回避错误;而是盲目发飙,对学生冷嘲热讽,或者不理不睬,来个“冷暴力”;而是因为害怕驾驭不了课堂,而有意忽略了学生出现的错误;而是在单纯重视结果的心理指使下,老师对待“正确”肯定比“错误”更为关注。老师的这些做法,让珍贵的课堂教育资源白白流失的同时,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更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错误,我们应该做到,一要学会积极评价。用柔性的分析的话指出错误所在以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二是要学会“耐心等待”。当发现学生的回答有“越轨”的苗头时,不要一下子扼杀,要鼓励他们“言无不尽”,把想说的话全部说出来,给足学生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彻底“诊察”出学生出错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生出错并非全是坏事,若果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有“化腐朽为神奇”素质,那么错误一定会成为引领学生从疑惑到顿悟的桥梁,错误也会让课堂精彩纷呈。